专家表示,在我国,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在10%—20%左右,长期睡眠不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冲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等行为障碍。家长应对睡眠有科学认识,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江帆医师介绍,每一年龄段对睡眠的时长要求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长递减,直至成人。但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从个体的角度来讲,睡眠充足与否,主要看孩子早晨是否很容易被唤醒或能自然醒,醒来后是否精力充沛,白天的情绪及行为是否比较稳定等。有些孩子虽然睡得少,但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说明睡眠时间已经足够,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不少孩子入睡困难,尤其是3—6岁的儿童,常常会以各种理由不愿意上床,或上床后不愿意入睡。父母首先要坚持严格的入睡前“行为限制”,比如不再玩游戏、吃东西、看电视等。其次是设定合适的上床时间,并每天保持,帮助孩子调整内在的生物钟。建立良好的入睡前常规很重要,比如洗澡或讲睡前故事等,此后家长应在孩子还清醒的时候离开,让他学会“自助入睡”。
那如果孩子哭闹、叫喊,甚至跑出房间呢?江帆表示,家长可告诉孩子会在他睡觉的时候离开,但过会儿会再回来,离开的时间从1分钟开始,逐渐延长,其间不要去哄孩子。“定时检查”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父母还在身边,反复几次后就会奏效。
专家说,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会出现生理性节律延迟。也就是从青春期开始,昼夜节律往后调整了2小时,比如原来9点睡觉,可能延迟到11点左右,相应的早晨醒来的时候也会延后2小时。但与这一生理调整不匹配的是,中小学生的上学时间通常在8点以前,大多数学生6点左右就要起床准备,这势必导致其睡眠不足。因此,不少学生常常采取“睡上一整天”的方法来集中补眠。专家指出,长期使用这种方式还会造成昼夜节律混乱,进而产生睡眠障碍,对身心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