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 夏至养生防“风”补水多吃“苦”

  “夏至”节气表示一年中最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常会出现流汗、烦闷、焦躁、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在这样炎热的节气下,我们要如何顺应天时做好养生工作呢?爱华小编为您整理归纳了节气养生大法,让我们从防病、起居、情志、饮食等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关键词一:防病

  谨防“热中风”

夏至养生 夏至养生防“风”补水多吃“苦”

  夏至时节,酷热多雨,空气湿度大,如果身体不能顺应天气变化,就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热中风”就是其中的一种。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较少,如果夏季出汗过多,更容易损耗阴津,导致心火炽盛、肾阴不足。而空调、电风扇等又会损伤人体阳气,增加患中风的几率。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当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肢体无力、视物模糊、频繁打哈欠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夏天补水是预防“热中风”的关键。老年人生理反应迟钝,应该不渴也喝水,采取少量频饮的方法。另外,还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山楂等。此外,防中风也可采用穴位疗法,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具有醒神开窍、清心泻热的功效,为常用穴位之一,平时可常按。具体方法是:用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中冲穴约1分钟,再换手进行。

  关键词二:起居

  头朝南脚朝北睡得美

  中医认为,夏至时节“腠理疏泄,卫阳不固”。再加上炎炎夏日,人们睡眠少,食欲差,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如果夜间睡觉时贪凉,很容易引起夏日感冒。所以,晚上睡觉时胸腹部要盖好被子;大汗后不要立即冲凉洗澡等。另外,睡觉时头朝南脚朝北,可使睡眠更加香甜。此外,还可用小米、花生、大枣、桂圆、核桃仁等熬粥喝。

  关键词三:情志

  养心先静心

  夏至时节最易心烦,所以养心首先要静心,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宁静的心态。静则生阴,也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阴阳协调之后,心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保养。同时还要保证不让心脏过度劳累,心脏是五脏之神,“管辖范围”最大,劳累过度或者郁闷气恼,都会使心脏受损,导致阳气、营卫之气日渐消散。

  关键词四:运动

  傍晚锻炼不要太“贪早”

  夏至时节,人们不宜过度运动,并应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外出,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在此特别提醒老年人,傍晚外出锻炼不要太早,应多选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关键词五:饮食

  饮食宜多吃“苦”

  夏至饮食宜多吃“苦”,可多吃素有“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具有调和脾胃、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074371/4540711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六十四卦6-260水泽节 ·刘井隆易象养生 雷风恒 刘井隆

原文地址:六十四卦6-2【60水泽节】·刘井隆(易象养生)作者:易象养生(周易养生会馆)2014年招收会员,学员通知。会员收费80元,常年免费预测。学员收费280元,传授周易预测,有问必答。有缘者请您qq联系,2506863593(白天)2090939863(早晚)网银汇款中国

怎么防中暑 夏至怎么防中暑?夏至防中暑的方法

   在炎热的夏季中,夏至是最热的一个节气。通常在这个节气之后,气温会直线上升,中暑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夏至节气前后预防中暑呢?下面请跟小编一起去了解夏至是什么,夏至吃什么以及如何防暑的十一种方法吧

处暑养生 处暑养生10个方法帮你防秋乏

   处暑养生防秋乏  暑天结束后,一般早晚的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人们会感觉比较舒服。此时人们为什么还会感觉乏呢?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

秋季防秋燥的方法 秋季养生防秋燥的7个方法

   1.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中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

雨水节气养生 雨水节气养生 防倒春寒

   尽管已经过了立春,但湿暖的天气很容易招来感冒、头痛、鼻炎等疾病。这些常见的春寒病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极大。它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气象医学家解释,暖冬气候使得大地水分蒸

声明:《夏至养生 夏至养生防“风”补水多吃“苦”》为网友以云为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