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之计在于勤 你一生的幸福,就在于收到了妈妈多少个赞

 

  上周日是母亲节,所有地方铺天盖地都会有各种对母亲的赞誉。以至于我都不忍心提到这个话题。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所有的赞誉的前提都似乎在暗示着我们:母亲是超级伟大的。可是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却发现妈妈没有那么伟大。

  伟大的,是一个集合名词,可是一旦具体到我们和妈妈的关系,就似乎难以面对了。

  我们的一生的饱暖都源于妈妈给我们点了多少赞

  妈妈,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赞。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她会回头看着妈妈,她在寻找什么?寻找妈妈眼中的闪光。这些闪光都会在我们一生中反复积淀,到最后会成为我们内在的基础。

  内在的基础就是我们认为我们是谁。曾经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叫做视崖实验,说的就是让小孩子爬过玻璃桌面,大多数1岁以上的孩子都有了纵深感,他们会因为危险而不敢爬过去,但如果有妈妈的鼓励的话语和眼神,他们大多数会冒险爬过去。

  我们一生中要有很多次“视崖实验”,但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积攒到足够多的妈妈的“赞”,那么我们就会没有足够的力量爬过危险的世界。

  因为妈妈的微笑和闪亮的眼神会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我是一个好的孩子,我是一个有价值的孩子,我是可以冒险的,我是可以历险而幸存的。

  很多人为什么一生都被别人的眼光牵着走?心灵鸡汤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问题是,如果你内心的“赞”没有收集全,你又该如何面对那些寒冷?

  很多孩子就是因为没有收集到足够的妈妈的欣赏,他们往往在学习上获得了妈妈的认可,于是他们就总是通过外在的标准来获取和他人的连接,最终,他们总是有一种空洞感。因为他没有感觉到妈妈发自内心的爱,他无法区分妈妈是爱自己,还是爱他的成绩单。

  过度全能化的妈妈和过度虚无化的妈妈

  不幸的是,没有妈妈是完美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如果我们没有收集到足够多的赞,我们该如何生活?

  我们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让妈妈虚无化。很多人跟我谈了很久他的故事,可是我看不到他是一个有妈妈的人。因为在他的叙述里,没有看到任何妈妈的痕迹。他试图否认妈妈对他的意义,最终就是掩耳盗铃。虽然否认妈妈会让他不必生活在渴望母爱的焦灼里,但也会然他的世界陷于寒冷的冰原。

  第二个选择是让妈妈成为主宰。她的故事里,妈妈是绝对的主角,她的人生的所有事情都和妈妈有关,她会告诉你,如果不给她妈妈做咨询,她的人生将永无宁日。如果她是个小孩子,那我会赞同,但她已经拥有自己的家庭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和老公了,可是她还拒绝长大,还要和妈妈纠缠在一起,因为她还没有被妈妈的“赞”喂饱,没有被喂饱,她就不愿意离开。

  第三个选择是让自己成为妈妈的主宰。这是一个逆转,曾奇峰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在家里,谁是承担焦虑的容器,谁就是这个家里的妈妈。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父母的焦虑的容器,我们要承担他们对工作前途困难的焦虑;我们要承担他们夫妻关系不融洽的焦虑;在咨询室里,我经常看到五六岁甚至更小的孩子在妈妈哭的时候,开始安抚妈妈,而爸爸则无动于衷。我们成为妈妈的容器、垃圾桶和守护者,而自己则停滞在毫无发展的幼年。

  在很多家庭里“报喜不报忧“成了一种文化,妈妈成为脆弱的代名词,那么当孩子脆弱的时候,谁来帮助?

一生之计在于勤 你一生的幸福,就在于收到了妈妈多少个赞

  而我们的文化里,总有一种“生病的妈妈“的意象,主流媒体一说到妈妈,总是泪眼朦胧的,似乎妈妈受了很多苦,随时都要倒毙,而我们做为儿女的还残忍地绝情地忘恩负义地远离妈妈。

  事实上,这就是母爱不足的表现。当我们的母亲节营造出母亲伟大又羸弱的形象时,就会召唤很多做儿女的内疚感,难道我们的爱只有靠内疚感才能激发吗?

  如果是这样,我号召再设立一个“儿女节“,让那些为了营救妈妈而牺牲了自我发展空间的孩子们有一个休息的日子。

  营救妈妈的内疚行动,有一种诱人的动机,那就是,如果我们照顾好妈妈,妈妈就有能力成为好妈妈,我们就可以得到妈妈的爱了。

  但事实上,无论你做多少,妈妈如果在一个小婴儿的角色,她是很难长大的。

  于是很多儿女会失望、失落地进入婚姻,直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很多女儿们,惊喜地发现,她们其实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她们可以实现小时候未完成的梦想:那就是终于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妈妈了,而她的孩子,就可以幻化成她的替身,完成这个梦想。她们往往会说,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遭遇到我小时的灾难。

  如果小时候她遭遇到被忽视的待遇,她就会努力关注孩子,这种关注甚至会制造出多动症,因为孩子实在无法承受妈妈的焦虑的眼光。如果她小时候遭遇到被伤害的待遇,她就会努力回避和孩子的冲突,让孩子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孩子要么没有机会自己去探索,因为孩子远离妈妈就意味着危险,要么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没有任何惩罚,因为她害怕的不是孩子受伤,而是害怕自己小时候的景象重现……

  说到这里,你也可以看到,如果一个妈妈太努力想成为完美的妈妈,其实是想在孩子身上获得补偿。她们会失去现实感,强行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补偿的梦想。

  就像有一次我带孩子去买玩具,我发现自己在给孩子推销某种玩具,直到孩子说,爸爸如果你喜欢,你就买了那个玩具和我想买的玩具好吗?

  我不认为这是真正爱孩子,只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有买到玩具,于是我想让孩子买我想买的玩具。

  这种倾向我们都有,甚至会成为我们生孩子的动力,可是我们需要觉察和处理这种补偿的需要,否则我们所有的爱,都是来自自恋的补偿,而看不到孩子的需要。

  最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妈妈,也不存在完美的孩子,只存在遗憾的过去和努力要幸存的现在。

  我们需要的是寻找一种声音,这个声音可以带着我们走出黑暗,而无法消灭黑暗。不存在完美的妈妈,只存在拥有自我的妈妈;不存在完美的妈妈,只存在自我觉察和成长的妈妈;不存在完美的妈妈,只存在愿意面对内在的黑洞的妈妈。

  然后你就可以把上面的所有的妈妈换成孩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126871/132806263.html

更多阅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 对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按语]同学们即将参加专接本相关课程的考试。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迎考,在这里把自己整理的材料展示出来,供大家参考。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同学们播下辛勤收获成功。

第5节:一天之计在于晨(2)

系列专题:《求职全攻略:面试,你的价值在哪里》  小丫很紧张,心如小鹿扑扑乱撞。她深呼吸了三下,勉强镇定了心神。女主编手里翻了翻小丫的个人作品,开始了面试。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是一本时尚杂志,请你说说你知道的服饰一线品  牌的名

第4节:一天之计在于晨(1)

系列专题:《求职全攻略:面试,你的价值在哪里》  第2节一天之计在于晨   ——积极实习有必要  目标: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  实现途径1:做一个乖孩子,专业课成绩优秀,四、六级考试一次通过  这条实现途径对小丫来说,根本就不是难

第27节:一年之计在于秋

系列专题:《心灵的佳肴,智慧的盛宴:禅悟管理》  一年之计在于秋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啊,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农夫策牛翻新泥,播下春光和希望”。但是春天播什么?怎么播?播多少?这些至关重要的决策事项,真的“计

声明:《一生之计在于勤 你一生的幸福,就在于收到了妈妈多少个赞》为网友紫罗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