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殽之战阅读答案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

  阅读题: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秘密派兵) B. 劳师以袭远(劳累军队)

  C.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狂) D. 文嬴请三帅(秦军的三位统帅)

  17.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墨以葬文公。

  A.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B. 武夫力而拘诸原

  C.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D. 秦师遂东。

  18.下列句子不能表明蹇叔“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一项是( )

  A.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C.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D.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19.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秦晋殽之战阅读答案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

  A. 其为死君乎? 其实弱于秦

  B. 吾子淹久于敝邑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C. 余收尔骨焉 则将焉用彼相

  D.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宽厚担当、特别在最后深切反省自我检讨,王孙满和弦高的机智聪明等。

  B.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围绕秦穆公“劳师以袭远”的战略错误导致战争失败这个中心,把众多的人物、纷杂的事件组织起来,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示抱歉的客气的话语中则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的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

  D.郑人弦高犒师的一段话看似彬彬有礼,对秦师远道而来的热情慰问,其实体现了他非常机智的一面,巧妙的用了缓兵之计。

  21.给文中加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2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参考答案

  16.B. 使军队劳累

  17.D.名作动词。A.使动,B.名作状,C.形作名

  18.B.这是骂蹇叔的话。

  19.B.介词,在。A. 语气副词,难道;代词,代六国。(虽然后来)六国的势力比秦国弱小。C.兼词,于之;疑问代词,怎么。D,语气助词,表肯定强调;语气助词,表判断。

  20. A项说秦穆公的宽厚担当错,他刚愎自用

  21.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22. (1) 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功绩。(2)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204571/451738297.html

更多阅读

日拱一卒533 《秦晋殽之战》教学设计 秦晋肴之战

第一节课:交代背景,读读《烛之武退秦师》,梳理出几对矛盾:三国矛盾,晋国内矛盾,秦的矛盾最小。第二节课:用左边部分。在秦的视角,叙述秦晋殽之战。读了课文14段中的6段。第三节课:追问剩余8段在做什么。希望学生可以:1.发现叙事视角变化。2.发

甘茂亡秦且之齐 “甘茂亡秦且之齐”阅读答案

“甘茂亡秦且之齐”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①,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②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

昔吴起出遇故人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阅读答案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阅读答案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阅读答案】。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

巨鹿之战阅读答案 巨鹿之战 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答案,回答13――15题。巨鹿之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声明:《秦晋殽之战阅读答案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为网友单身可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