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对新生儿宝宝的发热进行初步评估,即区别发热是环境因素所致还是疾病因素所致。其次,选用好而安全退热的方法。下面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生儿发热的降温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新生儿发热发热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感染性
包括由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霉菌等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都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
2、非感染性
(1)无菌组织被破坏或坏死: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
(2)大量失血或失水:可使有效血循环量减少而致散热障碍,因而体温升高,但如发生循环衰竭,则正常代谢停滞,而产热过少,反而体温不升。
(3)产热、散热异常:如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或包盖太严过厚所致的散热障碍等。
(4)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如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等)过敏。
(5)中枢调节失调:如某些功能性低热及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夏天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散热差,易导致发热。
(6)其他原因引起的小儿发热:如脱水热,发病率较高,多在出生后4—5天发生,主要是奶和水喂的不够,又加上从呼吸道、皮肤、大小便丢失不少水分,使患儿严重缺水。温度可高达39—40℃,患儿啼哭或倦睡、前囟下陷、皮肤弹性差、口腔粘膜干燥、尿量减少等轻度脱水现象,大多持续数小时后逐渐退热,也可以1天内数次发热,但很少有连续发热数十天以上者。另外如患儿出现核黄疸(黄疸过重引起的脑病),颅内出血(产伤)后遗症均可引起发热。
新生儿发热症状新生儿正常体温以宝宝的腋温测量为准:
低热:37.4—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注意测量婴儿体温往往下午和夜里偏热,孩子流汗时也是偏热的。上午正常状态下一般测量腋温为36—37℃。超过40度,可以引起惊厥发作,甚至造成脑损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特别是早产儿和出生10天以内的新生儿,对热的耐受程度和反应强度均较成人差许多,因此在保暖过度、包裹过多、或在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大于30度)时,即可引起新生儿体温上升;有些出生2-3天的新生儿,由于母亲乳汁不足,又未给孩子饮水或喂其他乳制品,而环境温度又较高或包裹较多,孩子就会出现体温升高、脱水、体重下降、尿少、烦躁不安等表现,称为“新生儿脱水热”。
最危险的是,在冬春寒冷季节,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给孩子穿衣捂被过多,甚至把头面部也紧紧包裹捂盖,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使孩子体温一直上升大于40度,引起惊厥(或称抽搐),重者昏迷,称为“捂被综合症”。
因此,在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新生儿的这些生理特点,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当然,新生儿发热也有一些是因疾病所致,特别是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以及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等。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除可引起发热外,还应有其他的异常表现,家长应仔细观察,如:精神不好或烦躁不安,吃奶减少或拒奶、呛奶,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体温高而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甚至出现面色发青、呼吸暂停、惊厥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新生儿发热的降温方法
退热的方法有药物退热和物理降温两种方法。
常用的退热药有阿斯匹林、阿鲁片、安乃近、醋氨本分或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
孩子用退热药,不同于成人,要根据年龄、体重决定服用量。扑热息痛口服每千克重10—15毫克;阿斯匹林口服,每千克体重8—10毫克;阿鲁片是阿斯匹林和鲁米那的合剂,适合于高热有惊厥史的孩子,用量:每次每千克体重8—10毫克;安乃近点鼻子,适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25%的安乃近稀释1倍后滴鼻,如2—6个月小儿每次可滴5—10滴。对于高热持续不退者,也可用中药紫雪散。
最近常用的退热药是“美林”(布洛芬混悬液),用量0.25—0.5ml/kg/次,6—8小时可重复使用。一般2—3岁用5毫升/次。三岁以下小婴儿最好用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用量0—3个月用0.4毫升/次,4—11个月用0.8毫升/次,12—23个月用1.2毫升/次,24—36个月用1.6毫升/次。
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要给孩子多饮水,帮助其发汗,利尿,排毒。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个小时,急于退热,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可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太多,导致虚脱。有些孩子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切勿滥用退热药。
在家庭中也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头部冷敷;用冰帽、冰枕;温水擦浴、电扇吹风等方法使病儿体温下降。
1、冷敷:
通过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体温下降。开始时局部血管收缩,继之扩张,热量经传导散发,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以头部冷敷为最常见。
方法:用橡皮布、塑料薄膜制成手掌大小的口袋,里面装冰水或细小的冰块。可将冰块放入水盒中摇晃,使其磨去棱角。将盛有冰块的小代放在小儿的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部,还可能制作成帽状冰袋戴在小儿头上,做成枕头样放在小儿枕部,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湿后挤干放在额头上冷敷,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时,不宜持续时间过长,否则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冻伤。
2、电扇吹风:
电扇吹风能加速体温的散发,但不能对准小儿的某一部位吹风,否则会使小儿的某一局部受风。可以用电扇吹偏风或用摇头电扇吹风,风力不可太大,时间不可过长,适用于夏季,体质较好、体温过高的小儿。
3、环境降温:
在高温季节,当室内温度高时,可以在地面上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或启动空调机,加速室内通风,使室温下降,可利于高热小儿散热。小婴儿还可以采取解开放服或打开包被散热的方法。
4、温水擦浴及温浴法:
温水可使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体内的热量可通过传导的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组织缺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小儿对疼痛的感觉,使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
方法是:用32℃—36℃的水(也可用手试一下,以不烫手为宜),将毛巾浸湿后擦试小儿全身皮肤。擦完一遍后可稍停一会,待皮肤上的水分蒸发完再擦第二遍,直到体温明显下降。也可采用温水混合器法将小儿置温水盆中,水温以38℃为宜,用左手臂托住小儿的头及肩部,要将小儿的头露出水面,斜卧在贫中,5—10分钟后将孩子拒出,将身上的水擦干,用单子包好,半小时后测体温。
另外,发热的孩子应卧床休息,发热时由于肠道消化功能降低,应多食清淡的流食或半流汁饮食,如:牛奶、鸡蛋汤、面汤等最重要的是多饮水,以利于降温。
家长还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变化,如果发现孩子在发烧的同时伴有呼吸急促、喘憋、心慌、腹痛、腹泻、头痛、呕吐、尿色改变、全身有疹子,或局部红、肿、疼等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看了“新生儿发热的降温方法”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