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发轫于东晋,到唐宋时涌现出不少名家,唐代的王维与宋代的杨万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杰出的成就,卓立于当时的文坛。现将二人的山水诗加以比较。
一 . 王诗以自然为中心,杨诗却以人为中心
王维遗留的四百多首诗,多是描写幽栖生活和自然景物,他的山水诗“思与境偕”,以客观的自然为中心,而把主观融入客观的自然之中。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青苔上的阳光、月亮下的小鸟、……都是诗人看到和听到的客观物象,虽有人的主观情感,却是陪衬,是为描摹、创造自然意境服务的。
与王维相比,杨万里的山水诗强调诗人的主观性。他的爱云,不再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而是“不是白云留我住,我留白云卧闲身”;他的看山,不再是“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而是“有酒唤山饮,有蔌分山馔”;他的观鱼,不再是“和光鱼鸟际,淡尔蒹葭丛”,而是“我乐自知鱼似我,何缘惠子会庄周”;他的赏柳,不再是“柳条拂地不须折”,而是“岸柳垂头向人看,一时唤人《诚斋集》”。杨万里描写自然,多是这种“物之妖(人化的物)凭人而语。”人,开始成为他山水境界的中心。自然物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世态人情:
天恐梅花不耐寒,遣将孤月报平安。 (《雪后寻梅》)
只愁雪虚梅无奈,不道梅花领雪来。(《戊戌正月二日雪作》)
泉岭诸生太劣生,与依争走学侬行。 (《过南溪南望抚州泉岭》)
杨万里使自然鲜活起来、有人的灵性,人的感情。
二 . 王维避世参禅,杨万里却入世随俗
王维少年便才华横溢,声名遐迩。他年轻的心曾为功名而跳荡,但随着伶人舞黄狮子被累、九龄罢相、受伪职而被降职等事件,他政治上数遇坎坷、挫折,几度沉浮,高涨的热情很快地冰冷下来,进而产生消极心态,转而寄情山水,避世参禅。在他的诗中“闭关”与“掩扉”出现频率较高,是他避世心态的真实写照:
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赠祖三咏》)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归辋川作》)
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喜祖三留宿》)
王维自信一门一户就足以将自己和喧闹纷逐的人世隔绝,他并非彻底的归隐,而是“未解印绶而归隐”,“结魏阙与山林,著冠带而禅诵”。
杨万里,宋高宗二十四年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莫阁直学士等职。他通经学、重名节,是一位人品高尚的儒者。他在政治上虽不像王维那样几度沉浮,但也是不得志的。他与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