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这开始说~
光绪二十四年旨意档:“二月二十四日,王得祥传旨,太平歌词不论总管、首领,都得上。”
分析:1、西佛爷很注重太平歌词的演出效果,2、太平歌词是大合唱,3、升平署自总管太监以下全部会唱太平歌词。
光绪二十九年恩赏日记档:“五月初六日…太平歌词,奎顺银五十两,奎福银三十两,成喜…十二名每名银二十两。”
分析:1、西佛爷真舍得赏!当天八十八名外学,人均不到十四两,当时谭鑫培每场得赏十二三两,孙菊仙最多拿到过二十二两。2、演员可能全部是太监,十四人合唱,奎顺、奎福二人可能是领唱。3、对了,当天五虎棍和秧歌都赏三十,大鼓赏十两。
光绪三十年恩赏日记档:“十月初一日,总管马得安面奉懿旨,太平歌词教习来喜…十五名,每名赏二两钱粮米。”
分析:1、太平歌词教习为临时性,无领钱粮米的惯例可循,2、宫里需要的教习数量是十五名,这跟之前提到的十四名的合唱人数相近(教习既负责教授,也负责演出),3、这些人里有外学,比如“郭庆”,这不是个太监名字,所以推测,太平歌词在宫外也很流行,4、西佛爷惦记他们(当然,西佛爷惦记很多人)。
从以上三条史料,可以看出太平歌词在当时的流行程度和地位。为什么朱绍文说“相声”拿太平歌词园粘呢?就为这个。
第二个问题,太平歌词是什么。光绪年的太平歌词肯定和现在不一样,没有合唱秦琼观阵韩信算卦的道理。但是曲种应当一样的,就是莲花落,叫小口落子什么的都成。
晚清民国,是有专门的太平歌词艺人的,档案局还存有天桥艺人登记注册的档案可以证明。一百年间,相声艺人也新编不出一个曲种来。这个曲种的活力是慢慢下降的。
对照莲花落,艺人留下的唱片也有,天平会票友们留下的资料也有,和太平歌词对对,就是一个东西。
如果观阵算卦在地上唱的话,那么大合唱唱什么呢?有的朋友看过《问药》《十里亭》,就是那类的形式。宫里还存有《思夫》的册子。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吉祥话一类的,我只是猜测,欢迎拍砖。
话说回来,为什么相声艺人那么爱拿这个标榜呢?
讲个故事:有一次我和某兄碰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