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需求到教育投入,父母总在想方设法替孩子创造一切优越条件,孩子通过自己奋斗而取得的成绩减少了,相应的,创造力和幸福感也被剥夺了。
这就是令人忧虑的现实。努力?这可能只是成人的梦想,孩子们精神生活的实质是简单的——获取快乐和短暂的满足感。要使孩子们意识到并明白努力的重要性,必须通过父母和其他成人的引领。而重要的是,这些成人也必须相信:在今天,努力仍然是有意义的。
我们采访了法国心理学家克洛德-布·科巴扎(Claude Bou Kobza)和精神分析学家埃莱娜·布朗兹威格(Héléne Brunschwig)以及精神病科医生格扎维埃·波默罗(Xavier Pommereau),他们回答了如何让孩子发现并获得努力的乐趣的6个提问。
1、努力有什么用
努力的目的,就在于战胜阻力,从而解决困难或达到一个既定目标。一旦战胜困难,自豪感会在孩子心中油然而生:“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但我做到了!”在这个过程中,他/她将获得更多自主和自信。
另外,通过努力做某件事情,孩子会形成对时间的不同判断。最初,小婴孩只对“现在”这个时间段有概念。但当孩子为了“将来”获得某物不得不做某件事情时,他/她就脱离了“现在”,而意识到还存在着“将来”这个抽象的时间阶段。
给自己动力,事实上意味着:我已经有能力想象到结果,想象到我达成目标后会感受到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未来是存在的,我能够给未来这样或那样的指引。孩子的乐观精神和创造能力就是这样培养的。
(爱华阅读配图)
2、让孩子去努力,为什么有时对父母来说很困难
做父母的都明白,外边的世界并不总是温馨和谐的。于是在他们的小家庭里给孩子创建一个温室,这个空间里充满着爱和关心,但现实中有些父母保护的力度过大了。孩子们确实需要被呵护,但是这个温室也需要逐步打开,向外界开放。
果实不会平白无故从树上掉下来,需要自己亲手去采撷。父母的作用在于帮助孩子逐步接触现实社会。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的成绩不至于太糟糕,就替孩子做功课,这种做法无法使孩子看到自己行动的结果。
教导孩子需要父母做出努力。这当然不容易,在一整天工作之后,父母很难再有精力要求孩子收拾他们的房间了。不可能凶巴巴地命令孩子必须这么做,需要花精力对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还要给孩子示范如何归置物品,给他/她制定一个要求,说明收拾后的房间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算整洁了,还得鼓励——如果孩子达到要求的话,要表扬;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得给以适当的责罚。
有些父母就自己亲自动手,这可是节约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可是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父母都代劳了,孩子如何体验到努力的乐趣呢?
3、如何给孩子动力
需要引导孩子明白:在他们这个年纪,必须有一些限制,比如,“你可以看这个电视节目,但是必须在完成作业之后。”同时也告诉他们,在接受这些限制条件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快乐。比如,掌握了计算的本领,就可以去超市买回时令水果,计算这些水果的价格。
这对孩子相当重要,孩子只有发现努力的意义,才会变得更加有动力:认字是为了独自读懂一本有趣的书;现在背诵一篇文章,是因为喜欢它。在体育和娱乐领域,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尤其重要。能够行动的前提是必须有动力,要渴望实现既定的目标。孩子愿意努力,是因为这样能让他/她觉得自己更强大,更自主——孩子同样也需要大人的鼓励和称赞。
4、要向孩子解释努力很重要吗
当我们第一次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或者孩子反抗时,解释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告诉他/她努力会带来好的结果,比如“你必须整理你的房间了,因为一切都乱糟糟的话,谁都会感觉不舒服的。”或者是“今天轮到你摆餐具了,家务活儿人人都该参与。”如果父母提出的要求明确并且经常叮嘱,孩子会愿意执行。
这就是制定规矩的意义所在。所订立的规矩必须明确,这样孩子才知道大人期望他/她做什么。要对孩子说清楚:上学的前一天晚上要整理好书包,出发前收拾好床铺......当大人没有明确要求孩子该做什么家务事,却指责他/她“在家里什么也不做”时,孩子会觉得委屈。还有,没有什么比对孩子说“你其实还能做得更好”更让他/她灰心失望了。他/她会觉得,既然我永远都无法达到要求,那我干脆什么也不做了......
5、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呢
为了使孩子能够保持前进的动力,有必要给他/她留出一些“空缺”,并且尝试去估计他/她的能力。最初的时候,妈妈对宝宝的问题总是会主动给予解决,甚至会不自觉地对孩子的需要提前做准备。比如说,在孩子感觉饥饿前,奶嘴就会出现。父母必须逐步停止这种为孩子准备一切、处理一切的做法。当孩子逐渐长大,在告诉他/她解决一件事情的方法之前,我们需要让他/她有一些挫折感,这样才能使他/她对一件事物有渴望,然后利用他/她的才智和想象力找出一些办法来获得所需。
6、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感
要帮助孩子了解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当孩子还是小婴孩时,我们给他/她展示如何做到他/她自己没有完成的一个动作,比如说上楼梯。当他/她再大一些,我们就给孩子分析:即使他/她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但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让我们反省:也许是目标太高了,太难实现了?也许应该用另一种方法?我们尤其要避免对孩子使用一些总结性的词语下结论,比如说“不管怎样,你真是太懒了”,这样的评语否定孩子的一切。
如果孩子觉得无法让父母改变这样的看法,他/她下一次又何必再努力尝试呢?事实上,父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努力的乐趣。
给父母: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努力是不同的
幼年:这个时期,孩子所做的努力往往是自发的,特别是当他/她想要模仿其他人的时候。在其他方面,孩子就需要刺激了:独自穿上外套,重复一个难发音的词语,用乐高玩具盖一个房子......孩子这样做的动力源于父母的肯定和赞美。“让我自己来!”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宣言。
少年:在这个时期,孩子仍然希望取悦父母、保姆、伙伴和更大的孩子。他们准备好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但还是掌握不好时间。他们经常需要别人提醒,现在该做作业或是洗澡了。
青年:同伴对他/她的认同,远比来自父母的更重要。对青年人来说,“什么也不做”或许可以成为重新掌握自己时间和空间的办法。比如,他们需要别人提醒目标有多么重要,而这些目标如果不通过努力工作就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