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出现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被寄予了厚望。清林华成总经理赵伟表示,从美国的实践看,大部分知识产权创业阶段的资金,是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得的。随着我国专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知识产权股权投资必将成为日后的一大投资趋势。
那么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是如何发展运营的呢?
以下是爱华网小编和您分享的相关资料,以供参考。
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发展:
从出资人的性质来看目前我国纷纷涌现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大致可分为两类:由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运营基金和主要由企业出资主导的市场化运营基金,前者如国知智慧基金、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后者如七星天海外专利运营基金等。在运营模式上,各基金各具特色。
知识产权运营采取的2种运营模:
一:投资国内高校院所有潜力的科研项目,研究中所产生的符合投资需求的专利按合同约定归睿创基金所有
二:在特定领域收购高价值的专利资产,建立专利库,再通过专利许可、转让和技术转移等途径进行专利运营。
国知智慧基金主发起方是北京国之专利预警咨询中心(下称国之中心),其是国内首家提供专利应急和预警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设立。“国知智慧基金是股权基金,主要投资于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即通过‘知识产权服务 资金’投资换取股权,帮助我国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审协北京中心主任白光清告诉本报记者,国之中心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判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而决定是否投资。
同样由政府出资引导的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采取的则是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一是‘购买 培育’模式,即直接购买或培育目标专利,转移给有需求的企业,或注入专利池中,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申请 运营’模式,即锁定前沿技术或目标专利,由基金支持发明人完成专利申请,并委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所获利益与发明人共享,同时将相关专利注入产业专利池;三是股权投资模式,即通过知识产权分析与判断,选择符合基金投资的领域、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初创企业等。”王淑贤对本报记者介绍。
作为企业出资成立的专利运营基金,七星天海外专利运营基金采取的是另一种模式:“海外专利收购 国内运营”为核心的“IP Hunter”模式,即通过设立专利运营基金,收购海外专利并在国内运营,打通海外专利向国内企业转移的服务思路,借此带动国内专利运营与国际接轨。
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遇到的问题:
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纷纷成立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近年来才成立的基金“新秀”,其很多环节都在探索中,运营经验不足、综合性人才缺乏、知识产权配套服务不完善、优质专利资源不足等成为制约专利运营基金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内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在发展模式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在运营能力、运营效果等方面与国际知名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还有较大差距。另外,知识产权评估标准缺失、评估随意性较大、‘按需评估’、评估价值可信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知识产权运营。”王淑贤表示。
缺少复合型人才和强大的运营团队也是专利运营基金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知识产权基金运作涉及很多环节,需要既懂得投资、又懂知识产权、还懂技术的人才。知识产权和资本的结合在我国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这种汇集多领域、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目前非常稀缺。也正是因此,有些专利运营基金虽然成立了,但是运营人员并没有到位,运营方案也不明晰。”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张亮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感叹人才稀缺、知识产权配套服务不完善的同时,高琛颢对难以找到优质投资项目的问题也深有感触。“中国知识产权基金运营市场还不成熟,通过整合、运营发挥专利价值的意识还不够,专利都固化在专利权人手中,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优质专利资源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资金,有好的运营工具,找不到值得投资的专利项目也是不行的。”高琛颢如是说。
在中国技术交易所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副总经理解超华看来,专利运营基金成立后如何运转、怎样连接基金运营过程中的各个链条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基金“落地”和实操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如何简化流程,让亟需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快速拿到所需资金,也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