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餐自制食物图 中国古代的野餐

  野餐是一种户外休闲活动。 最初的野餐开始于18世纪的欧洲,当时还是一种比较正式的皇家社交活动,进行野餐时需要有宽敞的庭院,式样考究的桌椅,同时必须有服务生伺候上菜。在今天,野餐作为一种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普遍,近年来在国内也日渐普及。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只要轻轻松松带上一个多功能野餐包,无限乐趣尽由此展开。或携友结伴、或举家出行,走进郊野海滨、乡村麦田、林间湖畔、公园山谷。野餐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找个自然环境大吃一顿这么简单,它还是一个与家人、朋友交流感情的机会。

  西方时兴到郊外度周末,也时兴到旅游点去野餐。中国很多年轻人,也沾染这种风气。每逢节假日,特别在春游季节,或三五成群,或一家数口,到公园到郊外,席地而坐,边吃边玩,悠哉游哉,尽一日之欢。有人说,野餐的兴起是受西方影响,我看也不尽然。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狩猎之举;捕获到的动物,就地宰杀,烹炙而食之,谓之野味,这实际上就是野餐的一种。但狩猎带有军事训练性质,与游乐的野餐有不同,而《墨子非乐(上)》说,夏代的第一个君主夏后启就曾经“野于饮食”(即饮食于野)。则可以视为游乐野餐的滥觞了。

  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思想又受玄学影响,越来越寄情于山水之间,于是野餐的形式开始多样化。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流觞曲水”,就是众人沿溪水而坐,把酒杯盛酒放在水里飘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饮酒。据《续齐谐记》记恶尚书郎束皙的考证,流觞曲水起源于周公建成洛邑之时,不知是否可靠。不过是晋代特别流行。南朝时,“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成为一种节令时俗。

  中国在重阳节例有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风俗,据说始于东汉最初是为了避祸消灾。但发展到后来,重九登高完全成为游乐活动,并借此机会到郊外去大吃大喝。《清喜录》写苏州重阳节,“或借登高之名,邀游虎阜,箫鼓画船,更深乃返。”

  陆地郊游,要随带炊具、餐具就比较困难,但那些雅人高士仍会想出办法。高濂《遵生八笺》中写到溪山逸游用的提盒和提灯,就是专供野餐的用具。提盒像一支小厨,内放杯筷酒壶之类,上面分数格,或每格六碟,或每格四碟,置果肴酒菜,可供六人之需。提炉形式如提盒,分上下两格。上层大盛炭备用,下层放一锅炉,可烹茶暖酒,旁有一锅,可煮粥供客。借助于这种提盒和提炉,就可以“邀朋效外踏青,载酒湖头泛掉”了。http://www.aIhUaU.com/

  郊流和野餐都是有益身心的活动。久住城市的人,长年累月的喧闹、拥挤、紧张、污染中生活,因此回归大自然便成为假日的应有之义,野餐把饮食同郊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心矿神怡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又可以调剂一下口味。

中国野餐自制食物图 中国古代的野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511771/19020075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武术书籍 中国古武术修炼暗劲

《汉书·艺文志》所列 199篇 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类的“兵技巧”部分中介绍了 武术 ,共有13家、199篇,其中除射法外还提到“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蒲苴子戈法四篇”等。这些都是中国最古的武术著作,虽然都已亡佚,但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参观记 北京古动物博物馆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是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老师已经给我们讲过古动物博物馆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现在让我们身临其境进一步了

家具极品“紫檀家具”收藏与鉴赏 中国古家具鉴赏与收藏

我国传统的家具制做,向以清代家具最为讲究。回顾中国家具发展史,清代可以说是家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的鼎峰时期。如果说明式家具是以造型简洁取胜的话,那么清代家具更注重人为的雕刻与修饰。入清以后,由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代帝

博物馆奇妙夜:探秘中国古动物馆

博物馆奇妙夜:探秘中国古动物馆图文/米小妈妈 带着女儿走遍北京的大小博物馆是我和女儿的约定,零零碎碎的走了一些,因为各类准备不足,大有走马观花之意,孩子也只是沉浸在和妈妈一起玩耍的短暂娱乐之中。 很多父母心态应该和我大致相似

声明:《中国野餐自制食物图 中国古代的野餐》为网友潮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