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水库等自然水域中,由于受气候变化,降水量多少和农田灌溉用水诸因素的制约,水位经常涨落,对鱼类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湖库储水不足,导致在农作物灌溉用水期间,使水量锐减。在水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钓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深水已变成浅水,出水口已经断流,涵洞和桥墩已经见底或水浅留不住鱼,鱼类会因水位下降,改变原来的鱼窝(栖息地),鱼道(回游路线),恐惧感使鱼儿纷纷向深水区转移。如何垂钓落水鱼?
爱华钓鱼知识配图
1、钓新湾胜浅滩
这里说的新湾,是指水位下降后原来没入水中的高坎部分成为陆地,出现了水岸线和水流弯曲的地方,成为鱼儿新的栖息地和回游线路。由于水位下降多在春灌以后,此时春钓滩已接近尾声,而夏钓潭还为时尚早,钓2~3米深的水库正符合鱼类的趋温、觅食去向,上鱼率胜过浅滩和深潭。
2、钓树丛鱼集中
形成水中树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利用山谷筑坝形成的高山水口,原有的树木,庄稼茬和断垣残壁未进行清除;
2)人们砍伐山坡和岸边树木时,拿走了有用之材,将树根、树杈扔在水中;
3)岸边树木因雨水冲刷或地层结构不良,根部土壤坍塌,整体倒入水中;
4)主管单位或承包人防止别人下网偷鱼,特意在水中下树枝,设置的木桩;
5)枯水期抽水,捕捞留下的树枝、虾笼、破网等杂物,水位下降后,这些障碍物原形毕露或隐约可见,鱼儿无水草可依,往往在树丛或其它遮掩物中隐身和寻觅食物,一些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常驻在其中伏击捕食小鱼。在长期露出半水的几堆刺槐、野枣丛中定点守钓,针对不同鱼种用不同的饵料,钓获了不少鲫鱼、翘嘴鱼白,还有黑鱼和鲶鱼,收获可观。
3、钓泥底得金鲤
湖库的地质结构不同,落水后地貌显而易见。靠山坡的部分多岩石,土层较少,靠丘陵的部分多粘性很大的黄土,有的岸边连鱼竿架也很难扎进去。这样的地层植物不易扎根,水生动物也少,鱼类很少光顾。而靠近农田、树林、村舍的部分多泥土和有机物,食物较多,对鱼类有吸引力。针对鲤鱼胆小、机警、食性杂、喜弱光、有拱泥掘食的习性,经常在早晚和多云、光线较弱的天气出钓,找多泥底的水域,打重窝,定点守钓,根据不同季节用蚯蚓、豆饼、鱼饲料、红薯等饵料,几乎每次都不空手。钓的鲤鱼多为尾鳍金黄、体形修长的黄河鲤鱼,因此,有人风趣地叫“金鲤”。
4、钓深潭竿常弯
水位下降后,鱼类多向深水区移动,夏天水温高时尤其如此,个体大的鱼更明显,常常龟缩深潭。不管使用手竿还是抛竿,饵料的落点最好在水深4~5米左右,这样就能做到“竿常弯”,垂钓中的潭并不是越深越好,除特定水体的鱼种外,过深的地方一片漆黑,温度较低,缺少食物,一般是很难钓到鱼的。
5、钓汊头鱼逗留
落水后,有的支汊几乎干涸,无鱼可钓,有的支汊水深,仍然可以钓。水汊的尽头是鱼儿游动的终点,常有漂浮物落底和岸上的动植物落水,食物较多,鱼儿游到水汊尽头或沟尾后,一般都要停留一段时间,观察环境,寻觅食物,所以那儿的鱼相对集中,容易钓获,故有“绝头沟,鱼丰收”之是说。
6、钓河套有鱼道
有些拦河筑坝建成的水库,水位下降后显现出旧河道的摸样,在流水冲击出现弯曲转向的地方,水位较深,是鱼儿从主航道到支流的必经之地。仲春,鲫鱼已进入繁殖期,纷纷从深水区经旧河道去浅滩产卵,有时能看到雌雄鱼追尾而上,守住河道弯曲部位,每天都可获鲫鱼,其他钓友发现后蜂拥而至,不几天就无鱼问钩了。
7、钓半岛位好找
顺涧湖是一座库容2092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主航道西侧有一个小岛,落水后与陆地相连,成为半岛,上岛后往西可以钓水湾,往东可以钓主航道,往北可以钓砬子头,钓位较多,手竿、抛竿都有用武之地,凡登上半岛者,都能钓有所获,如果饵料对口,技法得当,经验丰富,常常多钓鱼,钓大鱼,是钓落水鱼的好去处。
8、钓石头不空篓
建库修大坝、修坡、泵房、引水沟时,往往在附近留下一些未用完的砖头石块,落水后这些地方成为浅水区,鱼类爱在其中藏身、索饵。饵钩落在砖、石的间隙中或石堆边缘,自然比无障碍物的地方上鱼率高,一般不会空篓而归。但饵钩的落点最好经过几次试探,以免钩坠被石缝夹住而收不回来。
9、钓悬崖修钓台
悬崖、陡坡下水位高时往往无法立足,落水后岸边出现小斜坡,在斜坡上利用石头、树枝、野草等地形地物,修一个简易的台阶或钓位,把饵钩送到水位高时送不到的钓点,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了。改日再钓时,如果水位继续下降,就接着往下修。由于这样的钓位平时无人涉足,鱼儿摄食比较痛快,警惕性差,不像老钓位的猾鱼那么难对付,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