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词汇,或许有助于启发我们思考什么是工作的境界的问题。
业外、业内、外行、内行;无业、就业、从业、失业、专业、转业(改行);生手、下手、熟手、能手、高手、强手、神手、妙手、圣手;生疏、熟练;无名小卒、无名之辈、新秀、新锐、黑马、知名、出类拔萃、千里驹、个人品牌、千里马、骄子、杰出、卓越、老马;敬业、乐业(以此为乐、乐此不疲);工匠、能工巧匠、专家、大家、大师、泰斗、巨擘、大亨、领袖;等等。
视界:本岗位、本职位、本单位、本行业、各行各业。视界不同,境界不同。视界决定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
熟练程度:对技术、技能所处的熟悉、熟练、精准、精通、极高效率、挑战极限、“拽”到精彩绝伦、艺术性表演(庖丁解牛、纪昌学射、《庄子》中对运斤的描述)、独孤求败的程度,面对有一定难度和高难度的问题,是无招,是有招,还是无招胜有招,代表着境界已经达到的高度。
悟性与总结:对整个流程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的各个细节,能否最优化、方案化、系统化、艺术化,是停留在术(技巧)的层次上,还是停在法(方法)的层次上,还达到悟道(内在规律性)的境界,哲学思考的水平决定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
职业见解与建树:对领域内的事情有主见、远见、真知灼见,对职业、行业的发展有所贡献,有所建树。在业内的作用和地位得到公认。
风格化:在思维模式、言语模式、行为模式的风格化上的追求,能否达到系列化、完美无缺,是做人、做事有无境界的一个重要指标。
职业道德:是顾及一己之利、还是兼顾同事,是考虑企业,还是考虑到行业,是诚实、守信,还是虚伪、失信,在从业的便利性和经济性上的自律程度,也决定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
从业态度:是选择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还是选择被动、受驱动、不自觉、因循守旧,这是心智模式的境界差异。
西方人在技术上只追求了十分世俗化的精细、准确、科学和基本规范,却还没有见他们思考过工作的境界。中国人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思考过此问题,在《列子》、《庄子》等书中就有过不少类似的引导。
什么是敬业?把职业作为事业来做,才叫敬业。什么是乐业?对职业有境界追求才叫乐业。
什么是有境界?超越了功利思想、摒弃了名利羁绊的思维模式指导下的言行举止,才叫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