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冬季防寒疾病保健手册

 

  寒冷的冬天一来临,对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面对这个气温骤降、风大干燥的季节,我们身体里的有些器官能抗寒,有些却特别怕冷,甚至因此患病。其中,血管会热胀冷缩,前列腺着凉了容易感冒,耳朵是五官里最怕冷的器官……为它们做好额外的保暖工作,对于冬季防寒保健格外重要。

  冬季防寒保健——前列腺:也会得“感冒”。

  前列腺是男性的“娇嫩”器官,受凉是诱发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原因。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郭军表示,前列腺中有丰富的肾上腺能受体,受凉时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腺体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慢性充血;同时使尿道内压增加,容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尿无力、会阴部及小腹疼痛不适等症状。

  为了防止前列腺“感冒”,老人晨练后休息、上班族做公交车、地铁时一定不要坐凉板凳,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随身带个棉坐垫,以防前列腺受凉。同时注意小腹部及后腰部的保暖。适当的温热可使前列腺局部肌肉松弛,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减少前列腺出口的阻力,使得前列腺液的排泄不受阻碍,因而缓解了前列腺的水肿与充血。日常生活中经常按摩腹部,也能提高前列腺的驱寒能力。每次按摩,以腹部感到微微发热为宜。平常最好吃一些对前列腺有益处的食物,比如白瓜子、西红柿、苹果等。还要注意,有尿意就马上排尿,不要憋着,平常多喝水,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还可稀释尿液,冲刷尿道,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形成。

  冬季防寒保健——血管:遇冷收缩易变脆。

  寒冷刺激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打个比方,血管就像一个橡皮水管,每到天冷时,橡胶就会变脆,如果水压增大,就容易裂开,我们的血管也是如此。此外,就血管本身来说,也遵从“冷缩热胀”的原理,夏季炎热血管扩张,冬季寒冷血压下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说:“气候变化时,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本身就比年轻人差,所以出现脑出血等意外的几率更高。”

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冬季防寒疾病保健手册

  美国心脏学会年会的研究人员提醒说,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最好在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入冬后,晚上早点睡。因为熬夜时,不止你自己,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冬季防寒保健——心脏:最怕温差大。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电机,到了冬天,为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这也使得冬天成为心脏的“多事之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王文说,在寒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映比较迟缓,时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更严重的时候,冠脉痉挛还会引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夜间上卫生间时要穿上衣服,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冬季防寒保健——肺: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提醒,此时要格外要注意养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她建议,积极补充水分有助于养肺。补充水分的渠道既包括大量饮水,也包括从呼吸道“摄取”水分。具体做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从杯口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可做十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此外,自古有“秋冬毒雾杀人刀”的说法。秋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阳光明媚雾气散去再锻炼。

  冬季防寒保健——胃:冬季代谢会变慢。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时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杨力说,天气变冷,胃本身也会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此外,冬季人体的代谢变慢,如果此时过度进补,比如吃太多难以消化的大鱼大肉和补品,也容易把胃累坏。

  因此,从饮食上来说,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让胃可以劳逸结合。广东人常煲的猪肚鸡汤,是冬季非常好的暖胃、养胃食物。用猪肚一个,土鸡一只,加入20粒胡椒炖煮1个半小时即可,有温中、健脾、和胃、散寒的作用。

  冬季防寒保健——鼻子:防止病菌从鼻入。

  鼻子是人体整个呼吸系统的“窗户”和“换气孔”。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宋海涛说,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此外,冬天也是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让许多老病号苦不堪言。

  为了帮鼻子顺利过冬,可每天坚持按摩鼻翼。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早晨起床前,晚间睡觉前各按摩一次,可增加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为了防止鼻黏膜干燥,还可以每天睡前用温的淡盐水清洗鼻腔,起到滋润、清洁的双重功效。在空气质量较差的雾天,或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

  冬季防寒保健——耳朵:抗冻能力最差。

  人体中的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因此到了冬天格外怕冷。但是,其中鼻子可以呼吸换气,脚有鞋袜保护,手可以带上手套或插进口袋保暖,唯有耳朵经常暴露在外。而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宋海涛说,耳朵容易长冻疮,其实就是怕冷的表现。此外,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感觉,冬天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因此,给耳朵做好防冻工作也格外重要。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外出时带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这样会导致症状加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658671/984604839.html

更多阅读

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冬季养生防寒养胃是关键

  冬季养生防寒养胃是关键    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所以按照人与天地的关系,冬天重点在养肾。进入冬季以后,“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养生的重要原则,意思是说在寒冷的冬天应该早睡晚起。

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冬小麦的防寒措施

  冬小麦的防寒措施     华北地区主要是预防弱小和分蘖少的麦苗受到伤害,还有要对冬性弱的小麦品种格外注意,及早采取适当保温措施,防止出现死苗。在麦田耕作与水分管理上,雪后的麦田一般不需浇冻水,到来年春天早

设备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冬季七个部位最需防寒

  冬季除了进补外,还要做好防寒工作,尤其是要注意身体7个敏感部位的防寒工作,千万别让它们受冻了。那么,是哪7个部位呢?现在,爱华阅读小编就告诉你7个冬季最需防寒的身体部位,让你学会从头到脚保暖自己,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中医认

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十个妙招帮助女性防寒防冻

  面对长时间的寒冷天气,很多人都直呼受不起。我们没办法改变天气,但是我们有能力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的暖和。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给身体保暖的呢?下面,爱华阅读小编来介绍10个妙招帮助女性防寒防冻。  1、多点水  常喝

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冬季防寒特推6大健康食谱

   冬天到了,我们在感觉到天气寒冷和干燥的时候,同时也需要开始了一年中防寒保暖的工作了,吃些什么能暖身,吃些什么能抗寒呢?为此,我们为大家找来了下面的这些美味,听说这些美味在冬天吃会让大家温暖过冬。  一、杞精鹌鹑汤

声明:《冬季防寒防冻措施 冬季防寒疾病保健手册》为网友有味是清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