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1988 韩寒1988读后感大全(8篇)

  韩寒1988读后感大全

  【篇一:韩寒《1988》读后感】

  说真的,直截了当的说我实在是不敢恭维这篇文章。1988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读过的当代文学,对于文学,我早已和这个社会脱节,能够回忆起的寥寥几本书大抵还是世界名著,鲁迅那个时代,徜徉在陶渊明的理想世界里,一边作为一个ob笑看鲁迅先生如何鞭辟入里,一整见血地针砭时事。我能想起的比1988稍早些的是古华先生的《芙蓉镇》,这大约就是我所完整读过的仅有的两本当代文学,案头上还放着一本绝版的《独唱团》,但是我一直都没有耐心看下去,所以这不算我完整读过的当代文学。

  我喜欢文学最大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感官是她的语言文字,我深信,阳光老师说过的,语言是灵魂的载体,再深邃的思想如果没有语言来承载都是空洞的。我不喜欢没有美感的文章,看苏轼大江东去,读李清照戚戚惨惨切切,还能回忆起茴香豆有四种写法,等等,语言或深厚,或优美,或婉约,或直白,总之适宜的语言总能给我阅读的快感,引导我去窥探作者的思想,当然,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如三国演义,描写打仗,寥寥数语,平白如画,也总能勾起我的无尽想象。然而纵观1988我隐约能感受到作者那高耸入云的思想,奈何我IQ是硬伤,每次想要去推敲,总是没能过语言关。通篇文章,说白了就是我和娜娜的对白外加一些作者对于童年的夸张回忆。更让我一时难以接受的是作者每次说话都不带双引号,就像做爱不戴套一样,虽然很方便但总让伴侣心生担忧。我带着极大地耐心读完了这本书,除了一些依稀可以辨认出源自网上的段子外我再也无法发现其语言之美,甚至是这些段子我也不以为是,因为我不是很喜欢这些缺乏逻辑的段子。最让我一时难以接受的要说作者那过于夸张而略显奇幻的片段了,诸如什么自己爬上了四层楼高的旗杆,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就多了个儿子,一下子娜娜就不见了。这些带有跳跃性的段子我是看不懂的,于是我自然也不能接受卡夫卡的意识流,我很难想象墙上的斑点是如何一步步进化成甲虫的,这是意识形态问题,无关乎语言文字,我曾经读过卡夫卡先生的一片写给父亲的原版信,原本以简单直白为特点的英文在卡夫卡的笔下变得生涩难懂,然而始终还是有很好的逻辑性,这让我窥探到了先生一二。

  说道思想,这也是我迷茫了很久的事情,语言作为一个载体,终究还只是个形式,然而思想却彻彻底底是属于作者的了。看过很多人说1988什么内涵深厚,云云,我真的不敢苟同。我所能认知的是一个人在向这个社会发出无尽的疑问,指出这个问题,提出那个弊端,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解决的方案,我完全不敢苟同韩寒先生的思想,我也不想标榜自己多么的高远,我只是在跟着感觉走,以我现在的认知来看,韩寒先生的思想是空洞的,至于如何去证明,因为我也是空洞的,文章这种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的我没有好的语言来论述我的思想,暂且罢笔。

  【篇二:《1988》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十几万字很快就看完了,阅读的轻快有读日本畅销小说的感觉。说实在的,这样的小说写起来不是很难的,问题是我没有勇气那样写。我在做《夜晚生活》总编的时候,就知道色情服务这个职业是很有文学含量的题材,也准备了很多素材,那些素材比韩寒涉猎的还要丰富而深刻,但最终没有落笔。原因很简单,缺乏勇气。假如我写出一部引起关注的妓女小说,一定有人会认为我就是嫖客的原型,如此一来,一定会带来很多不利。而韩寒没有顾虑,因为他是彻底的另类,这一点可以说是任何体制内作者无法比拟的。由此便引出了《1988》的第一个优势。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讲一个年轻男子驾着1988车子出门远行,路上遇到了怀孕的妓女娜娜,两个人发生了关系,然后被抓,然后一路同行,娜娜向男子讲诉了许多想鲜为人知的妓女经历……男子的目的是要接朋友的骨灰,娜娜的目的是去找孙老板,然后把孩子生下来。不过,她没有找到孙老板,却在产前检查中发现了问题,结果娜娜失踪了。19988载着朋友的骨灰盒归来,又载着娜娜留下的向世界发出“疑”问的新生儿行走。可以说,1988要和世界谈谈的就是生与死的事情……

  小说是在两条线上进行的,明线是1988车主和妓女娜娜的经历,暗线是车主的回忆,一个少年的走向青年的片段,包括迷惘的初恋和朋友的死亡……两条线在生与死的结局中形成结点,它让人感到了世界的无序、生活的虚伪以及弱势群体对新生活的设计和渴望。简单甚至稚嫩(也许因为稚嫩才让受众接纳)的叙述,丝毫没有影响小说主题的深刻,小说的选材和故事的核心与“婊子”和“戏子”有关,涉及很多敏感的话题,然而,小说叙述是非常严肃的,无处不体现着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作者同情的是失足的青年,诅咒的却是无序和无奈的生活、谩骂的是强势的虚伪。从一组看似淫荡、越轨的人物形象中,为年轻一代呼唤新的生活,应该是作者的一种别样的责任……其中,妓女娜娜对怀中生命所寄予的希望,读起来令人心酸:“只要我的孩子不干这个就行了,我愿为她不干这个而被干死!”同时,小说如此灰色的生活中,也潜在着一种难得的亮色,那便是1988的车主不仅接回了朋友的骨灰,两年后还接受了妓女娜娜的孩子:“我带着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孩子上路了……”这里面包含着友情和信任力量!

  韩寒要和这个世界谈谈,的确值得我们中老年作者好好想想,不是这小嘎子比我们写得好,也不是我们写不出来那样的,是我们往往要躲着那样的,是我们往往不关心那样的群体。还有,我们在强化文学的同时,常常忽略读者的感受,我们认同主流的时候常常带着虚伪,我们很难抵达社会和人生的局部真实,不单单是为了责任和导向,更多的时候还是为了自保……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一个孩子抢走了那么多年轻的读者,也没有理由用种种文学的框子和导向来鄙视他的写作。当然,作者的价值取向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像韩寒那样,还有,随着在生活中的演变,韩寒也未必永远如此……

  【篇三:《1988》读后感作文】

  记得上学的时候看完一本书,一场电影,一个话剧,老师就让你写观后感读后感什么的,前天闲来无事买了本韩寒的新书《1988》,其实这本书的全名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买书的时候也没看仔细旁边有一本《韩寒我们想和你谈谈》,我就问店员这两本书有什么不一样,店员头都每抬说,内容不一样,我一下子傻了,废话不是,想一想我也傻X了问这样的问题,后来知道,一本时韩寒写的一本是写韩寒的。

  第二天正好是白班没什么事,一共差不多200页的书半天的时间看了100多页,我一想不想不行啊,不能一天看完,25块钱看一天抬不划算了,留点改天看,于是刚刚看完。

  大致看看了看依然是黑色幽默加讽刺,不过感觉写得有点太露骨,开始是找小姐然后被抓了,后来小姐和主人公一起赶路去另一个城市,当然中间有很多其他的细节。韩寒又接着小姐这个社会底层的人物讽刺这个社会!

  唉,让我说有什么感想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韩寒东扯一下西扯一下,一会和这女的搞,一会和那女的搞,一会他女朋友被潜规则了,一会另一个成了朋友的情人。记得上学语文老师就喜欢让你把文章分成几个段落,然后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无比……的心情……的情操……我最腻味了本来语文学的不错就因为初中频繁的换语文老师估计有六个老师教过我,我知识都学杂了,做火入魔了。

  爱上学但不爱学习,经常怀念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和快放假那几天,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就好比吸烟,我最喜欢抽开始那几口和最后那几口,中间的部分大多自燃了!

  太安逸了可能就会多想,也没经历过惊涛骇浪只能回忆那些草样年华,也不敢吹牛逼学鲁迅说朝花夕拾,我只希望我想念的人过得更好,因为我怕你们过得不好,会从我借钱哈哈。

  【篇四:韩寒1988读后感】

  人生第一次只用一天读完一本小说,只因它深深吸引着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带给我的沉重感远远大于几天前看《金陵十三钗》后的感觉。我很难去解释为什么,也许这么解释比较合理——《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已经过去,而且作为男性,我无法体会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的恐慌与无措;但《1988》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你见或不见,它都在那里。这个世界并不像新闻联播里那么美好,虽然我们极力暗示自己世界很美好,但是睁眼看到的却是那么多的丑陋。韩寒只是把这种世态浓缩成一本小说,以这本小说寄托他对这个世界的质疑:我们的世界到底怎么啦?这是我的理解。

  虽然我很喜欢韩寒,但是我算不上韩寒的铁杆粉丝,就像看到随书附赠的海报我的第一反应是“弃之可惜,挂之傻逼”一样。这本小说跟他的博客一样,都是韩寒思想的载体。作为这个时代里青年一代的声音,韩寒只是说出了千千万万的青年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只是语言更犀利而已。但也正是这点,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年轻人或欣赏或拥戴的支持者韩寒!

  回到《1988》,其实看完之后我想表达很多,苦于自己的文笔实在不敢恭维,语言如此苍白,但又特别想表达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这篇博文——摘录《1988》中或幽默或讽刺或震撼或感慨的段落,与各位喜欢《1988》的朋友共勉。

  【篇五:《1988》读后感】

  读完了韩寒的新作,至今还在追悔为什么没有去买那1000多的版本,不为别的,只是想见证一下奇迹。

  《1988》我觉得这个书名挺好的,为什么要加一个“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就稍显花俏了。到底是韩寒你想跟这个世界谈谈呢,还是1988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如果是1988要和这个世界谈谈,那是不是还有继续的1989,1990……哦!估计《1989》无法出版,恩,当然出生那年《1984》已经被牛人写过了。

  回到小说上来,我觉得整篇小说还是非常流畅的,感觉是韩寒同志憋了很久终于憋不住了,所以开始娓娓道来。大老白觉得风格有点似王小波,我觉得有点像村树的翻译版。

  大老白说我很久没有看当代小说了,我反驳说我看了的,他又说我看的不是现代的。好吧!我说不过他,拉倒。

  我最喜欢的是反革命那段,真是非常非常的巧妙,保护视力是为革命。恩,对的,看得清楚才能够找到前进的方向。

  最最佩服的是书中女主角的素质太高了,这么坚韧,乐观,洞察人情世故,有情有义,又充满了母性。正适合当小姐,来渡化众生。我想说的是,韩寒同学写出了精髓,这个就是观音!观音呀。

韩寒1988 韩寒1988读后感大全(8篇)

  【篇六:《1988》读后感】

  首先得声明,我是韩寒的粉丝,我崇拜他,并且把他作为我们八零后的代言人。

  然后才是来说这本书,到今天早晨我读到了五十页。

  韩寒的文字越来越成熟了,他叙述一件事情终于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了,我喜欢这样的风格,因为我所有的文章都是这样的,细腻的去描述一件事情是我所追求的。

  我想我也和韩寒书中写到的一样,我是一颗植物,原来以为一直生活在土壤之中,后来突然有一天想有所突破,挣扎着,追逐着。

  发现自己生活在浮沙之中,我被风儿吹来吹去,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我和沙子对话,他要挟我,告诉我离开他我活不了,我认可是不活了,也想拜托束缚。

  最后,我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动物,自己被骗了这么多年。

  这些话的寓意是我们一直被蒙蔽着,没有找到自我,直到将死的时候才知道这些年一直在白忙活着。

  为了出于礼节,我必须上了她。

  我喜欢韩寒这句话,带有一些流氓气息,但是又很温文尔雅,或许流氓都应该是有文化的。所以有了这个词:文化流氓。

  【篇七: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今晚一节上公共管理,老师是用英语讲,这导致我怀疑他是在利用我们练英语口语,关键还是他讲的很低声被同学的讲话声完全覆没,他还讲的津津有味,这导致我觉得他不是想课讲给我们听。

  幸好我带了一本闲书,就是这本我想拿出来讲讲的《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于是我完完全全的看了一节课。当然这本书已经不止看过一次了,而且是上课,也不好通篇看,以免太集中精神了发生意外情况,如点名之类的,所以只能随便翻着看。

  一句话说就是我太喜欢娜娜了。韩寒把娜娜写成了一个现实中人的夸张体,主要是说女人吧。娜娜是妓女,但韩寒却写出了所有女人。书中所有的女人与娜娜形成了一种对比,形成了对娜娜的褒扬,并附带着一种同情。但这个不是我想说的,虽然韩寒是拿娜娜批判了整个社会,但我却只想谈谈娜娜,即使不拿她和别人比。

  我想从娜娜的一句话说起“我可以做他的人,不管是什么名分,都可以。你懂么,这才是真正的爱,做另外一个人的人。”哈哈,是不是很讽刺。我突然觉得她好纯,脏的是我们。什么是爱情,应经不再单纯,谁都已经不会像娜娜这般对待爱情了吧,已经掺杂了太多杂质。有的人考虑车、房,有些人是没有,但他们至少在乎面子、出身、地域……婚姻为什么是坟墓,是人心脏了。小说中的"我"很喜欢娜娜的,他为什么没有接受娜娜,就是因为人心脏了。是的,现实是最大的第三者。我想在这个社会下,真正的爱已经不会存在于光明正大了,小三,只是一个顺理成章。

  还想谈谈,娜娜对他们的孩子,虽然我没亲身体验过,但我会和娜娜一样的。那么多的堕胎,我表示很不理解,那就是杀人,还是杀的自己的亲人。我也记不清楚了,不细谈了,娜娜的责任感、对自己未来老公的态度、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娜娜就是比我们纯洁。想想这个社会才真他妈觉得恶心。娜娜的结局还是很悲惨很催泪的,就是这个社会负了他。

  世俗、传统……已经慢慢毒化了人心。

  一个人一直在谈,但那个人没有在听!

  【篇八:《1988》读后感】

  对于韩寒这本新作《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还是延续了韩寒以往的黑色幽默风格,对文字深刻的理解,对语言天马行空的联想,都是大家喜欢的原因。总之,韩寒还是这么犀利。较之《三重门》,从新作中看到的不再是处在青春期为情所困扰为学业而担忧的林雨翔,这是一个成熟了的男人,用一种貌似玩世不恭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韩寒说这本书是纪念倒在路上的朋友,还献给无论你解不解他的风情他都不会解你的衣扣的女孩们。而在韩寒的博客中,告诉大家这本书制作了限量版,这个限量版告诉大家“书中自有黄金屋”真正的含义:书最后有十克纯黄金。所以这本书更是献给读者的。

  1988是一部老式车的名字,主人公开着它去接出狱的朋友,确切地说是去接出狱朋友的骨灰。韩寒还是这么爱车。

  故事讲了主人公陆子野和妓女娜娜的故事,看题目“和这个世界谈谈”其实就是“和这个中国谈谈”,于是主人是先和妓女谈完,再与国家谈,明显,韩寒犯了先个人后国家的错误。

  娜娜是一个很有职业道德的妓女,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怀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素养,有坚守自己岗位的勤奋精神,这妓女太tm完美了,大家扪心自问一下,你们拥有这些品质吗。可是再认真的员工也会犯错误,于是娜娜怀孕了。娜娜毕生的愿望就是生下这个连爹都不知道是谁的孩子,从小的愿望就是当妈,然后将孩子抚养成人,还替孩子计划了好了将来,是女孩就让她成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公主,是男孩就送他出国读书,最好去朝鲜当个公务员什么的。

  插叙不是韩寒惯用的写作手法。在等待娜娜的同时,主人公回忆起了童年时光。陆子野第一次萌生爱意:身披国旗,挂在国旗杆顶上,用比单反还聚焦的眼睛锁定了“蓝裙子”。可惜当时太远了,只看到了蓝裙子,没看清脸,于是陆子野的童年有三个信念:跟着丁丁哥哥;自己是不死鸟一辉;执着地寻找穿着蓝裙子的女孩子。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容不得你挣扎,这三个信念一一破灭:丁丁哥英年早逝,“不死鸟一辉”的称号被10号抢走,“蓝裙子”也被自称这辈子只喜欢刘胡兰的10号抢走,虽然最后10号和“蓝裙子”惨死于车祸。在韩寒的笔下,对10号充满了恨,弱弱的联想一下,10号是球队的核心球员,韩寒支持阿根廷队,10号球衣为梅西所拥有,为什么这么恨10号,因为梅西他在阿根廷队老不进球。这是恨铁不成钢啊,韩寒,何必呢?你看梅西多可爱。

  娜娜废寝忘食拼命工作,就是为了攒钱将孩子生下来。可是每次攒到2万块的时候,就被警察扫黄逮住了,看样子警察和银行是串通好的,看你银行卡上的存钱,然后抓你。在被抓的时候,韩寒调侃了一下警察。十几个警察蜂拥扑到主人公身上,将他制服。可是由于摄像师的疏忽,刚才警察勇抓嫖娼的画面没有拍摄下来。于是警察们只能重新破门而入,再扑一次,主人公也只有悲剧地配合着。让人怀疑,这不是扫黄,是在拍大片。

  出狱以后,主人公出于同情,给了娜娜不少钱想甩掉这个女人。可机缘巧合两人在相互欺骗之后再次相遇。于是就顺路载着娜娜去找孩子的爸爸。在漫长的318国道上,两人相互倾诉,成了患难之交,这不是情,因为两人都一再强调不会对对方产生感情。韩寒再次跟主人公开了玩笑:主人公的前任女友现在成了娜娜这个行业的职业楷模。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命运就要这样安排。

  最后娜娜在查出自己得了艾滋病之后离开了主人公,这是必然结局,韩寒不会让这两人在一起。和妓女的爱情需要莫大的勇气,这里不是歧视,是现实。就像一个同性恋要跟正常性取向的你求爱,你会同意吗?不同意是理所当然,同意了你就是在数字和字母中都排亚军的东西。之后主人公得到了娜娜的孩子,莫名其妙地当了爹。在一直弥漫着颓废气息的字里行间,我们终于从这个孤儿身上看到了希望。

  1988到底想跟世界谈什么,谈人性,谈人生,谈命运,谈理想,谈未来,谈自己快要报废了?人生就像一场戏,我们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过导演告诉你:怎么演就看你自己的了。导演还告诉你:你放心,我不会潜规则你的。命运可以跟我们开玩笑,但我们自己一定不能跟自己开玩笑。我们就要像这个婴儿,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但一定要知道自己去哪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713171/51706131.html

更多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600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一)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

跟着韩剧《情定大饭店》游华克山庄 韩剧情定大饭店01

2001年4月MBC播出的电视剧《情定大饭店》由韩国巨星裴勇俊、金承佑、宋允儿、宋慧乔等联袂出演。它以围绕着首尔老牌饭店华克山庄展开的并购案为主线,用明快的节奏生动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商场、情场中所经历的残酷的商战,受挫的痛

《韩版求婚大作战》剧评:直击人心的力量

跟@shy05说,关于这个剧我会来写点什么,一直拖啊拖,因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写。看过日版的《求婚大作战》,剧情大概知道,但韩国版的好像更吸引我看下去,因为我更喜欢韩剧细腻一些的表现手法,婉婉深情处搭配应景的音乐加上男主角懊悔的眼神

声明:《韩寒1988 韩寒1988读后感大全(8篇)》为网友冷面君子三尺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