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 初唐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更多阅读
初唐四杰及陈子昂的主要贡献和评价_UIBE 初唐四杰是
一、初唐四杰简介《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初唐四杰”即为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王勃字子安,绎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 王勃和谁是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
建安七子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
“吴中四杰”为何都不得好死? 许氏四杰都死吗
“吴中四杰”为何都不得好死?文/周晓明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个时代,某个地域出现一批诗词高手或文章大家,就会被冠之为名号,如“建安七子”,“初唐四杰”等等。他们或名重于当时,或被后世而推崇。而在元未明初,在当时的吴中一带(今江苏苏州),曾
读《建安七子》有感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读《建安七子》有感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刘桢建安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借用狄更斯的话: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建安时代,一方面战争频繁、饿殍遍野、鼠疫猖獗,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出了''建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