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亲密”是两个人的事儿,儿女情长,卿卿我我、你侬我侬,以为这就是亲密的最高境界。其实,亲密,与他人无关,只与自己有关。
为什么?很简单,一个无法与自己亲密的人,是不可能与他人真正亲密的。
先让我们看看亲密的几重含义。中国人喜欢说“亲密无间”。所以,亲密首先指的就是一种融合感。而人类最初的融合感来自于在子宫里与母亲融合为一的感觉,这种感觉一般要持续到婴儿出生后的15个月左右,在小孩子的眼里,他与周围的一切都是融合的,他的“自我”感还没有出现,他与周遭的界分意识也尚末形成。
随着孩子的长大,分离感日渐增长,有些研究甚至认为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产生了分离感,而现代的所谓“文明”的医院出生方式也是造成很多出生创伤的最大原因,有些创伤甚至跟随孩子的一生。总之,与母亲的分离是孩子的最大恐惧,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之一。
所以,很多人想要“亲密”的渴望实际上来源于对分离恐惧的逃离,是一种想要回到母亲子宫里的渴望。健康良好的子宫对于一个胎儿来说,是一个圆满而具足的天堂,在那里,婴儿往往能够经验到安全与满足。
长大后,我们的意识告诉我们,再回到母亲的子宫里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就会想尽办法从外在的对象那里获得那份融合感。在刚刚坠入爱河的初期,我们是容易经验到融合感的,也就是自我感的消失,但是,很快,融合感会不见,自我感会再度回来。
于是,内在的不满就会再度出现。其实,在性高潮里,人们也会短暂的经验自我消失的融合感,这也是有些人一再的迷恋性爱的深层潜意识的原因,这恐怕也是一说到“亲密”,人们就会想到性的原因。性爱可能带来亲密感(有时候性爱也可能带来仇恨厌恶等等情绪),但真正的亲密未必一定需要性爱。
亲密的第二个面向是接纳。我们在关系当中经验到的亲密,以及我们因此而对亲密所生起的响往与执著,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在亲密感里面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完全被接纳与被认可的。在两个人的关系当中,如果没有完全的接纳彼此,亲密就无从产生。
婴儿为什么会在母亲那里经验到亲密,就是因为母亲对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往往是无条件接纳的,而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的要求也出来了,接纳变得不是那么全然了,于是,孩子内心会经验到挫败感甚至是痛苦。成人关系一样如此,一旦要求出现,亲密就不再单纯了。
亲密的第三个面向是真实。如果我们总是企图掩藏某些方面不想让对方看到,完全的亲密也将变得不可能。完全的坦诚,不做作不伪装不掩藏,愿意在对方面前做自己,也允许对方在自己面前做他/她自己。
亲密的第四个面向是信任。很显然,没有信任是无从亲密的。在亲密感产生的同时,会有一份无条件的信任随之产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感觉只有在早年与母亲在一起时,才会有。长大之后,太多的怀疑、算计早已让人心与人心之间筑起了厚厚的樊篱。
亲密的第五个面向是放松。这其实是亲密的前提条件,是前面三个面向的基调。亲密的状态是不焦虑不紧缩的。亲密是完全的敞开自己,任何的恐惧与不安全感都会阻止它的开展。
好,再回头看看亲密的这五个面向,有哪一个不是只和自己有关而与他人无关的?
首先阻止我们经验亲密的是融合感的不可实现,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最大原因就是强大的自我感。与宇宙万物合一是每个人的本体天性,但是,虚假的自我感让我们见不到自己的本体,内在往往产生出隔绝感、空虚感与匮乏感,带着这种感觉的人总是试图逃开这种感觉而拼命向外寻求救命稻草。
我们不敢跟自己相处,无法与自己亲密。这样的人一旦抓住了某个他认为合适的对象,就会有一种想要占有对方或强烈倚靠对方的需求,因为,他还没有经验过自己内在的自足,他不能算是真正的长大成年,在他的内在还只是一个想回到子宫的婴儿。哪怕他可能经验片刻的亲密,但那个经验也是不长久不可靠的,因为,没有一个他人会真的变成他的子宫。
第二个面向,关于接纳。我们都知道,一个不接纳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接纳别人的。在我们的外面,没有别人。我们眼里所看到的世界都只是我们内在心象的投影罢了,所以,一个不接纳自己的人眼中的世界总是不完美的,总是这儿不对或那儿不对。评判是接纳的敌人,而不接纳的人总是有很多的评判。他总像是揣着无数的小刀,一不小心就飞出去一把,不是伤自己就是伤别人,这样的人怎能了解亲密?而一个接纳的人,他可以看到自己或他人的缺点,但是却不在头脑中升起评判,他如实的接纳眼前的实相。
第三个面向,关于真实。一个对自己不真实的人,当然是不可能对别人真实的。而一个能够做到对自己百分百真实的人,也绝对不惮于对别人敞开。虚伪与掩藏是亲密的毒药,一个不敢真实面对自己内心的人,他无法与自己亲密。一个对自己真实的人,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在最隐秘的想法而不怕将之揭露出来的人。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觉知。
第四个面向,关于信任。一个不能百分百信任自己的人总是不可能百分百信任别人的。怀疑与算计是因为头脑还在,当我们带着头脑的时候,就很难进入亲密。
第五个面向,关于放松。显然,一个内在不放松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外在的放松的。焦虑和紧缩感可以变得很细微,但只要它在,就会影响我们真正的亲密。放松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宁静的背景,它是一种“没什么大不了”的放下的态度,它使得一切的发生都变得自然轻松,它是静心。
我说,亲密与他人无关,而只与自己有关。当你学会了怎样与自己亲密的时候,与他人的亲密就会变得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亲密是一份带着静心品质的觉知,是一种自我意识消失的融合感,是一份没有主体与客体之分的完全的合一状态。它不一定需要因为某一个特定对象而产生,你可以在独处的时候,完全进入自己的内在之后而经验到它。
从修行的角度来看,当你很深很深的进入自己的内在时,你会发现自己不见了,你会化作周围世界的一切,你和世界的界分消失了。你与存在产生了最大的融合与亲密,你就是它,它就是你,而这样的亲密感是最深刻的滋养,你再次回到了子宫——宇宙的子宫,不,更确切的说,你的内在本来就携带着这个宇宙的子宫,你无需外求。你,就是子宫,就是融合,就是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