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是什么意思?
“冷在三九”是汉族形容农历年中最冷时候的谚语。
在我国古代,将夏至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个段落,每段九天,称为“夏九九”。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也分为九个段落,每段也是九天,称为“冬九九”。
通常所说的“九九”、“数九”,是指“冬九九”而言。
“夏九九”和“冬九九”均按数字排序称为头九(一九)、二九、三九……九九。
九九歌
这“九九”之说。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民间从冬至日数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民间流行时,却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我们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说法,十分有趣。 明代《五杂俎》记载了当时《九九歌》的一种说法:“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指大风吹篱笆发出很大的响声。这声篥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名。);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内睡觉却像在露天睡觉一样冷);五九四十五,www.aIhUaU.com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纳担头担(指天热了,脱掉衣服担着);八九七十二,猫犬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这一说法较为详尽。而据该书记载,当时(明代)的北菪功乜区流行的,《九九歌》则远没这么复杂,十分简单明了:“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围炉饮酒;五九六九,访亲探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且通俗易记。 而明代专门记载北京风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记的《九九歌》与上述又有不同:“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盐虎本来指古代一种虎形的盐.这儿比喻人们所堆的雪人);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屹蚤出。”这最后几句对于冬天受冻的穷汉给予了很大的同情。这两个复杂的《九九歌》版本互有异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五九四十五”,前一说法为“太阳开门户”;后一说法为“家家堆盐虎”。这可能反映了这两首《九九歌》产生的时期在冬六的降雪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各地均有记述“九九”天气与农事、习俗的谚语流行。如四川地区的《九九谚》:“一九二九,怀中揣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路把衣宽;九九八十一,庄稼汉在田中立。”北京地区的《九九谚》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养花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三九至四九,大约在农历的春节前后,是我国各地冬季最冷的时期,所以有“冷在三九”的谚语。
天文原因
从天文上说,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地球白天吸收太阳辐射来的热,到夜里就把它散发出去了。夏天,白天吸收的热多,晚上散发的热少,这样,每天都能积一些热。冬天,白天吸收的热少,晚上散发的热多,每天不但不能积存,还要把夏天积存下来的热用掉一些。冬至这一天,白天吸收的热量少,可是地球上还有一些储存的热。过了冬至,储存的热越来越少,到“三九”,地球热的储存是一年最少的时候,所以也就最冷。
冬至冬至祝福短信冬至吃什么冬至养生保健冬至手抄报关于冬至的诗词关于冬至的谚语关于冬至的来历冬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