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杀事件频频上演,主角有不少职场人士,有些更是位高权重的领导,这再度引起了大众对职场压力的关注。何种“情绪炸弹”会爆发令人轻生?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龚梅恩表示,因工作辛苦导致自杀案例比较少见,还是应该从心理和身体的疾病和看问题的方式上找原因。他认为,预防自杀的关键在于“有病治病,没病宽心”,规范治疗精神心理疾病是必须的。
龚梅恩表示,一个人会不会自杀,和他的职位、压力关系不大,心理疾病才是第一位原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是普遍现象。但在同一个岗位,有的人能把压力当成动力,有的人却倍感煎熬,几乎要被压力打垮。后者消极、偏激的处事态度,自己给自己找的压力,远比客观实际的压力危害大。一旦思想走极端,就可能导致自杀。
龚梅恩表示,除了有病治病,学会积极面对人生也是保护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当社会变革带来了很多冲突和矛盾时,人应该努力适应它,而不是否认它。必须坚信,只要活着,没什么事解决不了。即使现在有困难,今后还可能发生转机。
面对压力,多往积极的方面想,暂时没法解决的问题先放一放,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目标。做做运动、和朋友聊聊天、外出旅游散心,都是排遣压力的好办法。集体的重视也是必要的。如果工作环境比较压抑、沉闷,最好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这对改善职工心情和缓解工作压力也有帮助。
如果出现以下四种状况,则应尽快就诊:1、情绪低落等消极情绪超过平时的程度和时间(如两周),自己调整不过来;2、睡眠和胃口等出现问题,如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等,食欲差和体重下降;3、身体有多种变化不定的不舒服症状,但医生却查不到原因;4、兴趣和乐趣下降,精神萎靡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