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学老教授给大学生开设为期五天的专题讲座。
老教授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并把会议厅的门大大敞开。然后坐在主讲席上,慢慢喝着茶,笑眯眯地等着听讲座的人来。
第四天,老教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有人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两半。在鱼缸的一半放进去一条大鱼,并连续几天不给喂食。之后在鱼缸的另一半放了许许多多小鱼,极度饥饿的大鱼一见小鱼,便不顾一切冲了过去,但马上被中间的玻璃顶了回来。一次,两次,……N次,大鱼最后不得不放弃了眼前的美食。后来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但就算小鱼游到大鱼面前,大鱼也无动于衷,任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
故事讲完,老教授宣布了一件更令人兴奋的事:明天,大家将和我一起现场参与一个类似的、有趣的实验。
第五天。听讲座的人到来的时候,门竟然是紧闭的。直到上下层的所有过道和走廊里挤满了来听讲座的人。门,依然紧闭。
半个小时后,终于有人按捺不住了。一边大声抱怨着,一边狠狠踹了一脚紧闭的门。
咣当!门开了。啊!众人齐声惊叫。主讲席上,老教授正笑眯眯地酌着茶。
这里面有两个事例,指向的是同一个道理,用简单的两个字就可以诠释,那就是惯性。第一个事例中的大鱼是可悲的,屡次受挫形成了心理惯性:再怎么努力,也吃不到小鱼,只会使自己受伤。屡战屡败的经验使它不敢再冒险,失败的思维定势使它不敢继续尝试。结果,机会来了也不敢靠近,只能饥肠辘辘。
第二个事例中的大学生也一样。当大大敞开的门成为习惯,紧闭的门就足以使之却步,惯性地推断门后面是空的。同样的事情一再重复,就会成为惯性,成为桎梏思维的那扇门,从而忘记了事物是会变化的,所有的事情都是非永恒的。前行的路上,真正无法逾越的障碍不是现实的门,而是自己的思维惯性制造的门。而成功的第一步,就要先推开心中那扇门。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是的,绝望和希望也只隔薄薄一扇门,当我们在一时的黑暗中消沉甚至放弃努力的时候,或许就走向了成功的反面。一旦认定自己的行为和方向是正确的,即使暗之门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着,也不能再恫吓你、约束你。爱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