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一)
行动往往比名声更具真实性,不要被表象蒙蔽了双眼。
很久以前,赫德莱堡是一个追最诚实、最清高的城镇。但很不幸这个城镇得罪了一个报复心理极强的外乡人。这天,一个陌生人来到这个城镇走进了一对诚实的老夫妇家里,并拜托老夫妇找到当年有恩与自己的人,并把这袋钱交给那个人。随着钱袋的还有一封信,陌生人称那位恩人对他说过一句他永远也忘不了的话,只要打开信封,验证那句话是否正确,就能知道是不是当年帮助过他的人。于是这件事点儿天就在小镇传开了,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共有19家参加竞争,其中也包括那对老夫妇,并且他们都在参加竞争之后都收到了一封信(除了收信人的名字不同之外,其他完全一样)。每家人都志在必得。
但这只是一个阴谋。
竞争的日子到了,但却是每人都想不到的局面,因为那19家人的话都一样!有几户人还吵了起来,并严厉指责对方是抄袭了自己写的话。真相就在那个信封里,当主证人读出信里的话时,全场人都呆住了,其实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这一切都是一个异乡人的报复计划,他在信里说,他要让最诚实的人变成撒谎的人,盗窃犯,让赫德莱堡身败名裂,因为他最了解这个小镇。这与那满满的一袋子,里面全是镀金。那19家人都感到羞耻,场上的喝彩声也转变成嘲讽声。从此,赫德莱堡成了最臭名昭着的地方,也成了邻镇最看不起的小镇。
异乡人的计划固然狠毒,但如果不是那些人真的心存贪念,自以为是最善良的人,想来那异乡人的计划也不会成功。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不是异乡人,而是那些镇民,表面的高尚始终掩盖不住其内在贪婪。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二)
素以诚实、清高著称的赫德莱堡小镇,因得罪了一个外乡人而遭到报复。外乡人以一袋金币为诱饵,使镇上十九位首要公民明争暗斗,演出了形形色色的丑剧,终使赫德莱堡的名声彻底败坏,这个人就是马克·吐温。
和上次一样,马克吐温写的是自己去败坏赫德莱堡的的设想,虽然是设想,可也把该发生的事情写得非常清楚,他写的这种“设想小说”就像真实发生的事一样。如果马克吐温他不喜欢一个地方,他可以制造丑闻,但这始终不好,所以他写了这篇小说。
假如马克·吐温真的要这么做,那他遇到的困难可不只这些,但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写得非常透彻。
在败坏的过程中,马克吐温去了很多地方,当然,这些都是他本人得来的资料,赫德莱堡的宫殿、旅馆、第五大街、拍卖场……把每个地方的真实情况都写得淋漓尽致,写出了宫殿的华丽,旅馆的舒适度,第五大街人山人海的景观,还有拍卖场价格不断升高、情绪愈来愈高涨的的物品和人们。体现出了一个正常城市的繁华与热闹,这才是真正的城市!!不像其他的,非常不真实,连个人影都没有,就像“死城”一样寂静,荒无一人。
那么马克·吐温写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其实是一个秘密,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其实就是他自己呀!但他并没有非常明确地写出他自己就是文中那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而是用了这种神秘的方法来吸引读者,正是因为有神秘感,他写的小说才能非常热烈、激烈。我们知道,书中的惊险内容吓不到你,惊险的不是书,而是图画和视频。
读了这篇小说后,我对于马克·吐温的认识更深刻了,他是一个富有神秘感的人,他写的小说不同于其他人的,他通过一些简短的、零散的小说,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关于西方人,马克吐温的品德问题,我想,他即使回到年轻时代,也不会是那个“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读后感 (三)
拉布曾说过: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
何尝不是呢?现代社会中的幽默,难道只是那种粗俗的漫画,无聊的笑话吗?自从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完全可以否定这种观点。马克·吐温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幽默!
读完整本书以后,我最有感触的是这篇《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位路过赫德莱堡的陌生人,因为被这个市镇的人无意冒犯而绞尽脑汁想报复这个市镇居民的故事。他拿着一袋有一百六十磅四盎司的金币去诱惑赫德莱堡的人们,想让赫德莱堡的人们引以为傲的诚实的好名声受到玷污。结果那位陌生人成功了,他假借一个死去的人来虚拟了一个故事,让十九位首要居民受到了金钱的诱惑而撒了谎。最终当谎言被揭穿时,那些人都成为了众人的笑柄。
看完这篇小说,我有很多感触。那些感触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诚实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
在我看来,马克·吐温不只是一位小说家,在他的精神与风格上,他更像一位思想家,一位哲学家,他的作品不单单是引人发笑,更引人深思,他的确像一颗闪烁的星星照亮了我的心灵。
注:更多精彩知识请关注爱华教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