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法国,却不像法国,这里像英国,却不是英国。没错,那就是英吉利海峡南岸、法国国土最西端的“小不列颠”,那里有神秘的历史、天人合一的风物,和大西洋畔最美的景致!
圣米歇尔山
地图上,法国北部往英吉利海峡似乎伸入了一只“触角”。现实中,那里也是法国的出世仙境。走过一片其实已是欧洲大陆边缘、极为宽阔的草场,近处是蓝天下成群悠闲的牛羊,不时还有骑行者或身着军服的童子军从你的身边掠过;而远处与草场相衔接的,则是一望无垠的流沙,一座锥形的小山从海中流沙兀然拔地而起,最高点是教堂哥特式高耸入云的尖顶、金色的圣米歇尔雕像在此手持利剑直指苍穹。
走在那条2公里长、建于150年前的长长栈道上,听着潮水汹涌的声音,即便信仰不同,你也难免会有通往天国的朝圣感。路的尽头,就是天主教继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圣米歇尔山(Mont St Michel)。
如果不是入口处那面巨大的法国国旗,粗粝的花岗岩建筑群和《哈利·波特》电影一般的哥特氛围,难免会怀疑是不是已经过了海峡,到了对岸的英国。没错,布列塔尼(法Bretagne,英Brittany)的意思本就是小不列颠,这里最早的主人也是和对岸同文同种的凯尔特人,他们发现了这座海上的小岛,山下定居、山上祭神。
直到公元708年,天主教传教至此,当地主教梦中遇天使长圣米歇尔显灵、在其脑颅上点了一下,得到神启的主教,在这座花岗岩岛的最高处修建一座教堂奉献给圣米歇尔,断断续续建了二百多年,才有了如此规模。而后,这里历经了百年战争、大革命等法国历史上所有的大事,方得今日的圣地安宁。
这里的自然风光也堪称天赐: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全欧洲潮差最大的地方。每天早晚两次涨潮,会让山下的流沙几秒钟被迅速淹没。如果是春分 、秋分来此,可能连栈道都不见了,成为彻底的孤岛仙山。
和一般爬山的最佳时段是早起不同,爬圣米歇尔山的最佳时段是晚饭后,脚下被潮水迅速包围那种有点危险的兴奋感之后,一抬头便有惊喜:整座圣山灯火通明,等着你来探幽。完全甭担心玩得太晚回不去,到陆地的免费的摆渡车直到后半夜;只是自驾者别忘了:还是把车停到高处比较保险!
一千多年来,山下都是古老的居民区,虽然如今统统都已变成游客价的旅游区了——比如在挂满世界各地名人造访像的“妈妈饼店”,不过是吃两只烘饼,都是一顿正餐钱,但好在古老的凯尔特风貌依然如昔。如果赶上周末的音乐节,当地人还会穿上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从陡峭的阶梯一路往上,就是圣米歇尔修道院和教堂(门票7欧元)。五至九月的每晚9时后,修士们准时就寝,这里正式变成游客的乐园。在历经沧桑的石墙上、廊柱间,各种变幻的灯光、投影,不经意间演示了宗教画里的历史;而每到一处厅堂,总有高手让竖琴、长笛、风琴仙乐飘飘,把你的灵魂带入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