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从“自是一家”到“别是一家”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1)意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位词人,苏轼和李清照为词的发展和创新以及词体地位的提高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研究他们二人的词学观点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词体的演进、发展及成熟有着重要的意义。
(2)研究现状:苏轼和李清照堪称宋代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位大家,对于他们二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他们词作的研究,将他们二人进行比较研究的人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学术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总体看来可以说对于他们的研究是成绩斐然。本文在比较苏、李二人的词学观的异同的基础上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从“自是一家”到“别是一家”的历史必然性。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简述词和词学在宋代的发展状况,引出苏轼和李清照的词学观点。
第二部分:简要列举历代对于苏、李二人词学观的评价。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从“自是一家”到“别是一家”是词的地位得以提升和词体成熟的必然
首先,分析苏轼提出“自是一家”词学观的背景,包括两点:一是柳永艳词的盛行导致词的审美情趣朝单一化发展;一是大部分词作家在创作词的时候缺乏创新意识。
其次,简述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词学观的背景,亦分述两点:一是苏轼对于词的变革使得词作为音乐文学的特征、词性的特点被忽视;二是北宋词发展到词之高峰期为李清照词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最后,阐述从苏轼的“自是一家”到李清照的“别是一家”即是从“以诗为词”到“以词为词”,体现了词的地位得以提升,词体趋向成熟
第四部分:分析苏轼“自是一家”和李清照“别是一家”的异同点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五部分:总结和陈述本文的观点 研究方法和思路:
研究中主要采用比较和因果分析的方法将苏轼和李清照的词学观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等):
查阅文献:
[1]王水照等主编 .《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刘乃昌.《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徐中玉主编.《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修订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4]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版.
[5]张惠民 张进.《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6]十三所高等院校《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中国文学史》(中册)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7]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
[8]申焕.《从诗词关系看李清照<词论>的词学意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第1期.
[9]木斋 彭文良 梁英岩.《苏轼“以诗为词”涵义综论》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27卷第6期.
[10]何旭.《从“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略窥东坡、易安词学观之异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第3期.
[11] 梁俊仙 刘波.《李清照<词论>浅谈》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第23卷第2期
[12]陈学广.《词“别是一家”的内涵及其现代诠释》 内蒙古大学学报 第35卷第2期.
[13]王慧.《论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学观》 长春大学学报 第15卷第1期.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9月中旬-11月中旬,重读作品、查看书籍、积累资料,做好前期材料准备工作;
11月中旬-12月上旬,在老师的指导下,列好提纲,写好开题报告,征求老师意见。
1月中旬-3月上旬,完成初稿,交给指导老师;
3月下旬,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并递交指导教师。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教育知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