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是( )。
A、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 B、收入的平均分配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2、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 )。
A、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南方谈话
C、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
D、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要( )。
A、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
B、改造老企业,开拓新市场
C、精简企业生产中的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
D、推行联产承包制,完善生产责任制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5、我国倡导并奉行的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是( )。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 C、平等互利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青海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参考答案1、【答案】B。点拨:宏观调控目标是指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宏观调控目标是由若干具体目标形成的一个目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总量平衡、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项内容。故C、D项正确,排除。
其中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数量上大体一致,即市场上商品和劳务供给总量与对这些商品和劳务需求总量的平衡。故A项正确,排除。
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就业。故本题答案为B项。
2、【答案】B。点拨: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国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十三大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第三阶段是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列入宪法。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3、【答案】A。点拨: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
4、【答案】C。点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5、【答案】D。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根据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外关系指导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的独立自主权利。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看过“青海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