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常见反应处理方法反应
1:局部红、肿、热、痛
代表疫苗:注射类疫苗
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自行消退。
处理方法:用清洁毛巾热敷注射部位,可以减轻疼痛感和不适感。注意不要让宝宝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如果接种疫苗部位的红、肿、热、痛持续性加剧,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疼痛,说明有可能出现继发性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反应2:发热
代表疫苗: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
这种发热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出现,发热的同时还常常伴有乏力、嗜睡、烦躁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少数宝宝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宝宝的体温都在38.5℃以下,持续1~2天。
处理方法:如果发热在38.5℃以下,宝宝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就不必进行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一般1~2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如果体温超过38.5℃,同时还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等症状,或体温2天后持续不退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要考虑是不是在此期间宝宝又受到了其他病菌的感染,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方法
晕针
注射后突然晕厥,轻者只感心慌、恶心或手足发麻等,短时间即可回复正常。重者脸色苍白,心跳加快,出冷汗,甚至突然失去直觉。晕针与空腹、疲劳、室内空气不好、精神紧张或恐惧有关,是由刺激后出现的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引起的一时性脑缺血造成的。
无菌性脓疡
因吸附剂(氢氧化铝或磷酸铝)未被完全吸收,或接种部位不准,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液化而形成。一般于接种后24~48小时前后,可见注射部位有较大的红晕或浸润,2~3周后局部出现硬结,伴有疼痛,肿胀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随之发生脓疡、破溃,不易愈合。遇到这种情况应去医院处理。
过敏性皮疹
各种疫苗接种后均有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的副反应,一般荨麻疹最为常见。荨麻疹可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引起不同的炎症和后果。特别是发生在眼睑或眼结膜处,会影响孩子视力;发生在视神经周围甚至可引发一过性失明。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尽早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同时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
过敏性休克
个别孩子预防接种后会发生休克,躲在接种后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生,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凉及出虚汗等症状,重者神智不清、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遇上这种情况应立即送医院儿科,或就地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争分夺秒,组织抢救。同时建议家长在孩子接种疫苗后,在现场观察半小时后再离开。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是注射可溶性抗原后,在极少数人身上发生的一种异常反应。一般在注射后1~2天发生,注射局部无痛性肿胀,肿胀部位发亮、瘙痒、灼热,有时伴有过敏性皮疹。可用湿毛巾热敷,同时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过敏性紫癜
应及早使用大剂量激素,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7~10天为一疗程。同时用大剂量维生素C与抗过敏药物治疗,适当使用止血药物,缓解症状。
接种后全身感染
多为孩子免疫缺陷,接种后引起全身感染。处理时应注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或输血浆。
接种过第一剂预防针后发生严重的副反应
发生这样的情况,比较多的可能是接种了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脑疫苗。孩子如果出现持续四十八小时以上的高烧、抽搐、痉挛或昏迷的现象,则应该停止注射该疫苗。一般医生都会建议改注射其他剂型的疫苗,或是隔一年后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