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谁之梦
(一)所思
因为喜欢红楼梦,于是去读曹雪芹的传记。
洋洋洒洒写下千万言的作品,而自身生平不过几页。是作者生平不够丰富?
不,我恰恰发现,决定一个人级别的,是他的思想,而不是他的人生。也许他到不了几个地方,但他思想里驻留过的东西,却可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容。小到花鸟虫鱼,大到宇宙洪荒。近到眼前当下,远到开山始祖,都统统容纳在那小小身内。这个精神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当百年肉身消然一空,那个和天宇相应过的世界,却可以覆盖肉身,久于肉身。
爱华经典美文配图
(二)性灵
对于文人来说,最崇尚的依旧是不染的真心,纯洁的性灵。尤其当历经人世的千山万水,污尘杂垢之后,还能保留那点不灭的性灵,不肯妥协于世俗,那是性情中人孜孜以求的。宝黛二人,与其说是无奈的人生,不如说是洁白的魂魄,如何在尘世里挣扎和穿行的历程。
都说黛玉是自我的,是喜欢小性子的。那种对于“我” 的过于在乎是多少人不喜欢的。可是每棵树,都源于有不同的根。她不过是缺爱,缺靠山的。当家庭的支柱全部坍塌,寄人篱下,又身在那个处处以地位布阵的大观园里,她又有什么好立身的呢?一个亲外甥女不过是亲戚,哪里是可傍身的依靠?
可偏偏她又才华横溢,独具性灵,世情百态早就看的通透。作为这么一个有精神操守的人,独具其身的人,需要存在感的人,她不愿淹没在人海中人云亦云,毫无自我。她需要确立那个我,用她的诗,用她的身。然而,诗歌的世界尚能做主,人身的世界又哪里能够?“这两只花是单单送给我的,还是其他姐妹都有的?”诸如此类的言辞之下,要么是惜,要么是弃。她在乎的,依旧是别人对自己多出来的那点点好。如果是只对自己的好,她会全心相惜,全然回报。而如果只是无心的随意,她一点都不在乎。
这是她的身世注定的,也是她的心性决定的。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朵花,那么黛玉是带刺的,这个刺和柔软洁白的花瓣相互依存,她只能用这个刺护卫她的花,也昭示着自己的存在。
我常常想,儒家是很重视经世治国的。人活着的使命,很大程度上,就是能有所建树,功名显扬。这一思想,几乎统领天下。然而,人在走向这个功名的过程,却是要穿越无数的人群去摘取。这其中,不仅仅需要你的学识,更需要你的人脉,要你的委曲求全去成就。于是,这一路上,多少人就是以舍弃自我,取悦他人,迂回渐进的走着。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那曾低下去的身板能狠狠的挺起来,让人侧目让人仰视。
宝钗虽是女子,却早就沾染上这样的性情。这原不是她的错,她的家庭也是坍塌的,父亲早死,哥哥不成器,只会捅娄子。这个家只能靠她这个女孩子来撑门立户,把握富贵荣华。所以,这造就了她能左右逢源,得人缘,占先机。看起来,她更多考虑的是别人的感受,而抹淡了自我。可黛玉偏不,她孤身一人,亦无经世之梦,她不愿舍弃自我。当别人用“无我”来占尽风光的时候,她偏要守护自我,她在乎的永远是自己的性灵世界,所以她不会如宝钗那样圆滑融通。她,只能这样不讨人喜欢。
不讨人喜欢,仿佛是用刺护卫着洁白的精魂。而结局,往往是只会在更强大的力量下,首遭其难,落得个凄凉无果。如此之下,看她焚稿断痴情的情节,更让人心折了。那是,不得如心的穿行,不如毁灭——对她来说,宝玉是她心里的光啊;而对宝钗来说,宝玉只是他的锦绣前程而已。光,没有了,岁月已无值得等待。
可即便毁灭,她也断要护卫心中那方洁白,不受丝毫污染。于是宁愿一火毁于己手,干净地来去!
她,终是做了一朵自己来葬的花。凄婉,清丽,诗意,悠远……
宝玉要比黛玉幸运许多吧。因为他的根,繁密粗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像黛玉那样孤依无助。幸运的是,他也有一颗洁净的心。被众人呵护的性灵是否可以心想事成?不,在宠爱之外,他还得背负家族的使命,还得经受世事的无常。他之宠爱,在这寒凉世界里穿行,也几乎只是一点萤火。
他,就那样身着重负,走向他飘零的爱情,飘零的家国。
两个美丽的魂魄,一个在内因里围剿,一个在外围中羁困。一个在“情情”中断灭,一个在“情不情”中遁逃。世事的粗重铁索,哪里会放过轻盈和洁白?除非在天上,除非在尘外。
如此之看,他们之终局,也算心愿实现?!
只是多么悲伤。是否,唯有破碎和毁灭,才能让人顿悟,让人舍弃,从而脱尘而去?
兰花怎么养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诗离婚起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