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车是由非自然损耗的事故,造成车辆伤损,导致机械性能、经济价值下降的车辆。那么你对事故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事故车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事故车的定义
如符任何一条,即属事故车:
1、经过撞击,损伤到发动机舱和驾驶舱的车辆。
2、车身后翼子板撞击损伤超过其三分之一的车辆。
3、纵梁有焊接、切割、整形、变形的车辆。
4、减振器座有焊接、切割、整形、变形的车辆。
5、ABC柱有焊接、切割、整形、变形的车辆。
6、因撞击造成汽车安全气囊弹出的车辆。
7、其它不可拆卸部份有严重的焊接、切割、整形、变形的车辆。
8、车身经水浸泡超过车身二分之一,或积水进入驾驶舱的车辆。
9、车身经火焚烧超过0.5平方米,经修复仍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
事故车识别四招
第一招:问检测中心
主流车型无论在哪个城市做过维修保养,厂家的数据库中都会有记录。而这些记录,正规的4S店都能查询到。在买进一辆二手车之前,很有必要跑一趟4S店,查询一下该车的维修保养记录。记者尝试联系了几家沪上的4S店,只要能报出当下的车牌号与车主姓名,4S店都乐于提供这些信息。
不过,这一招也并非完全管用。首先,大部分车都只提供2年/6万公里保修。之后一旦这辆车更换到非4S店的修理厂保养维修,记录就比较难查询了。
第二招:查保险
据了解,国内大大小小的保险公司,都已实现了信息共享。之前出过的事故,哪怕更换了保险公司,记录仍然存在。而且即使更换再多车主,只要车架号不变,车辆的事故记录就一直会延续。很多车主在购买二手车时,往往会忽略“去保险公司重新备案”一项。殊不知,这不仅使变更车主之后,保险无法生效,也让买家失去了一个查询车辆事故记录的好机会。
第三招:看内饰
比起外观,内饰更能反映出一辆车的新旧。例如方向盘在每天的转动中,与手掌摩擦会留下印记;中央扶手换挡杆表面开始脱落,这绝不是三五万公里能到达的磨损程度。最关键的是车内的旋钮和按钮,会因为长期使用而变得光滑发亮。
另外,把车内的所有配置功能都用一遍,也能帮助你判断这辆是不是“翻新车”。例如,如果你多次开关天窗,如果并不是很灵便,那这辆车很有可能出过翻车的大事故。因为翻车事故很容易导致天窗轨道损坏。
第四招:看外表
“猫腻车”们的表面功夫,肯定是做足的。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细微之处入手。例如,虽然整车看起来很新,但如果车门的内侧门把手的角落等一些地方的油漆,与其他地方有比较明显的色差,那很可能是一辆被隐瞒了真实年龄的车。又例如,打开引擎盖,仔细检查固定发动机的那几颗螺丝。如果发它们的顶端有“伤痕”,证明发动机可能拆下来维修过。那几道“伤痕”,正是拆卸时留下的。
怎么鉴别事故车
第一要检查的是前后大牌,因为大牌是采用压铸成型的,所以一旦撞过造成事故扭曲之后,想要修复成完好如初的情况是不可能的。补漆的情况也是征兆,都是因为敲打过后掉漆了才需要补漆,所以也需要注意。
因为多数车发生事故撞击部位是在车头部,所以要检查事故车要从头开始。也就是从引擎室下手,观察引擎时候要由内而外,左右对称来比较才能获得一个全面性的结果。
打开引擎盖,首先要检查的是出厂时贴在引擎盖下方的检验贴纸。一般如果撞击过的车辆要重新钣金烤漆,所以这类贴纸要撕掉然后再烤漆。除了检验贴纸,还有噪音管制检验标签,还有原厂的表示规格的贴纸也在上面。所以多注意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检查是否是事故车也是有好处的。
通常发生事故撞击后,首先是水箱架。如果发生撞击,车子的水箱架是无法修复成原本的样子的。就算是重新烤漆过,只要是扭曲过的地方,撞击过后的痕迹也是无法隐藏的。
还有就是仔细检查前避震器上座的部分,仔细检查左右两边的钣金,外形是否对称,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检查是否发生事故的重要参考依据。
车子的大梁一直延伸到后行李箱下面,不过前梁以为要承受较大的撞击,所以前梁都会比后面的粗很多,一般有重大事故就是上到大梁了。所以查看大梁是否有扭曲或焊接的情形,就可以辨认是否是事故车。因为拉车台再怎么拉都不可能把大梁恢复原状。所以是相当重要的部分,不能漏的。
来的新车出厂时在车门后,后行李箱盖等部位都会贴上贴纸,如果说重新烤漆过的也会将这贴纸撕掉,不然烤起来很奇怪。所以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检查的地方。
还有一招,从侧面来看,可以发现原厂的钢板结合处并不是一条直线的,而是像阶梯似的,变成一条直线也可能存在问题。
车头检查完了,再检查后行李箱。出了要求外观平整,还要检查左右两边的轮拱外观,观察轮拱线条的滑顺度,如果有出国事故被挤压过的都会呈现出一些不自然的感觉。在后行李箱盖转轴的地方都会涂布防水胶,用手指或指甲压压看是不是原厂的硬防水胶,矽胶糊的会是软软的。可以发现是否发生过事故。
然后检查车的每个焊接的地方有没有焊接过的痕迹,如果全部的结合处都没有问题,那么最后要检查各个部件有没有贴印有料号的标签。更换过的部件才会有料号标签,所以只要有料号标签的,说明此部件被更换过,要仔细检查千万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