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田间1管理 红薯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方法

在红薯的种植中期是红薯生长的重要时期,所以中期的红薯管理技术也是很重要的,具体的方法技术是什么样的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红薯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红薯中期田间管理技术

一、防旱排涝 当叶片中午凋萎,日落不能恢复,如连续5~7天,有条件的可浇水,促进红薯快速回复生长,浇水量起垄栽培的以半沟水为宜。遇到多雨季节,使垅沟、腰沟、排水沟“三沟”相通,保证田间无积水。特别应注意低凹易涝地雨期积水的及时排除,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湿度过大对红薯造成的影响。

二、打顶提秧不翻秧,化学调控,促控结合 对于底肥充足,雨后有旺长趋势的薯田,不要割秧,在封垄期打顶的基础上,当分枝长度达到1尺左右时,再打顶1~2次,最大叶面积系数以不超过5.0为宜。雨后将淤土中的薯秧提起,放回原处,不打乱叶片的合理布局,不损伤茎叶,拉断蔓上的细根,抠断红薯笼头靠表层土壤中的纤维根,减少植株对水分的吸收。仍有旺长趋势时,每亩用15%多效唑75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打,10天后仍有旺长趋势,可再喷一次。如因氮肥过多引起的旺长,可喷施1~2次3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但如果茎叶生长不足,叶面积系数不足3.5时,可喷施1%的尿素与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2次,适当促进。

三、防治病虫草害 红薯生长中期会遇到造桥虫,甘薯天峨、甘薯麦蛾、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一旦发生可用50%辛硫磷1500液叶面喷打。如果发现有紫纹羽病(植株下部土层出现紫色菌丝,环包薯块,后期造成薯块腐烂)危害,应将病株及病土一并挖出,带至田外深埋,在原处撒上生石灰粉,或喷打多菌灵杀菌剂,控制蔓延。红薯封垄后,薯田残余的一些零星杂草会越长越大,与红薯争光争肥,一旦发现,要及时拔除。

控制红薯旺长可促高产

控制红薯旺长,使红薯的产量得到提高,具体的办法主要有:及时给红薯打顶,将红薯秧上的嫩头摘下来,长度以3厘米左右为好,一般每隔15天打顶一次,打顶2~3次即可。如遇大雨,雨后将薯秧提起来,然后放回原处,提秧不翻秧。如果发现红薯蔓出现疯长,应及时采取化学控制,每亩用多效唑75克,对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每7~10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

红薯适时收获四要点

红薯的收获适期,应根据气候条件、安全贮藏时间和下茬作物的安排等确定。但是,收获过早,会显著降低红薯的产量;收获过晚,红薯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不耐贮藏,切干率下降。所以收获时要注意“地”、土”、留”、用”四个要点。

“地”就是根据地温来收获。地温在18℃左右,红薯重量增加很少;地温在15℃左右,红薯停止膨大;地温长时间在9℃以下,就会发生冷害。因此,一般在地温18℃时就开始收刨红薯,在枯霜前收刨完毕。切干用的春红薯或腾茬种冬小麦的一般在寒露前收刨,留种用的夏红薯在霜降前收刨,贮藏食用的红薯稍晚一些收刨,但在枯霜前一定要收完。

“土”就是根据土壤干湿来收获。土壤过干或过湿,对红薯收获均不利。过干,土壤含水量减少,地温变化大,红薯易受冷害,且不易收刨。过湿,土壤含水量过多,红薯不仅不易收刨,而且含水量大,收获后不耐贮藏。土壤过湿时应先割去红薯茎蔓,晒几天,待土壤稍干再收刨。

红薯田间1管理 红薯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方法

“留”就是根据是否留种来收获。留种用的夏红薯,宜在晴天上午收刨,在田间晒一晒,当天下午入窖,不要在地里过夜,以免遭受冷害。

“用”就是根据用途来贮藏。红薯收刨后,可在地里进行选薯,去掉病、残及水渍的薯块,并按不同用途和品种分别贮藏。从收刨到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翻倒次数,并要注意轻拿、轻放、轻装、轻运,以免碰伤薯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0561/393513411.html

更多阅读

红薯叶的做法 红薯叶的做法视频

红薯叶的做法——简介红薯叶,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钙、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其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常见的叶类蔬菜,胡萝卜素含量甚至高过胡萝卜。而且,红薯叶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施加农药,这也是其他蔬菜难以比拟的。

红薯发芽了还能吃吗 马铃薯发芽能吃吗

  红薯发芽了还能吃吗?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说法不一致:有说能吃的,也有说不能吃的。  红薯也叫番薯,北方人称为地瓜。专家告诉我们,红薯发芽后并不会像土豆一样会产生对于人体有害的成分,只要将红薯上长的芽去掉是可以吃的,更不会出现

浅谈红薯贮藏技术 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

红薯(英文: sweet potato)原名番薯(学名:Ipomoea batatas (L.) Lam.),又名红芋、甘薯、蕃薯、番芋、地瓜(北方)茴芋地瓜等。北方俗称地瓜、山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红薯裂皮如何防治? 红薯的病虫害防治

红薯原名番薯,又名红芋、甘薯、蕃薯、大米、番芋、地瓜(北方)、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等。北方俗称地瓜、山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

声明:《红薯田间1管理 红薯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方法》为网友科学狂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