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这个美丽的字眼总会给我们无尽的回忆!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关于乡村小学散文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乡村小学散文:乡村小道的依恋
乡村小道像一张散开的天网,罩住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远近错落的村庄;又像一幅展开的长卷,记录了我的欢乐、迷茫、幸福和念想。
儿时,我喜欢小道的美景和悠长。尤其是春天,桃花开了,菜花开了,野花也开了,红如霞,黄如金,白如云,一簇簇,一片片,一层层,顺着小道溜向天边。这时在小道上漫步,真如乘着筏子游花海,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几个好玩的大哥大叔白天放风筝,装上十几个风铃,放得越高,铃声越响,传得越远,我和小兄弟们沿着小道帮着背绳子,弄得浑身臭汗,可没一个放手;晚上放“阳灯”,先烧几把麦秆,让热气把一人多高的阳灯上糊的纸胀得鼓鼓的,再点燃两只胶鞋底扎在灯底的十字架中间,手一松,阳灯冉冉升起,直至星星之间,随风徐徐飘去。我们爬过垛田,跳过小溪,绕过大河,一路小跑追阳灯,往往要跑好几里路,直到胶鞋底燃尽,阳灯飘落时才能接住。这时大伙儿面面相窥,互相指笑------我跑掉了鞋,你扯破了衣,他划破了皮,还挂了彩呢!
年轻时代,我曾经在小道上惆怅和成长。“上山下乡”后,我在小道上推灰挑粪,牵牛趟犁,经受锻炼。一阵冲动后便有了失望:想求学无校门可进,是独子又去不了军营,希望犹如肥皂泡,一年中破灭了好几个。还有路走吗?我在小道上徘徊却没有找到答案。村上有个耕田好手,把我要去做徒。意料之外的是,他并不让我耕田,却要我在田头路边看书。我借来好多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上下工行走在小道上,他总是给我“再教育”:“人生之路象这小道,弯弯曲曲没尽头,就看你有没有本事象耕田一样把它走直!”“别看小道狭窄,你走对了会很快上大路的!”在他的督促下,从春到秋,我竟然读完了大学中文系的大部分教材。第二年我被选送扬州师范学院学习,后分配到家乡做教师。学校就在本村,从家到校约有二里路,每天往返三四次,任教五年,累计竟然走了上万里!正是在这万里小道上,我练就了一点教学的功夫:思考完善每个教案、熟读甚至背诵每篇课文。在向本县、本省和外省的参观团开课后,人们多次向我提出问题:“你是如何备课的?”我如实告诉他们:“在乡村小道上备的!”
而立之年,我做了校长。以后辗转数校。人到中年倍辛苦,家事校事学生事,事事得办好,因而经常骑车在小道上穿梭,这小道便留下了我忙碌的身影。再后,我到政府部门任职,回乡的机会不多,偶逢节假日到家,都在附近的小道上转悠一圈,眺望一会。发现我熟悉的村庄越来越美了,楼房鳞次栉比,掩映银杏林中;我熟悉的小道越来越少了,代之以宽阔的水泥路、沥青路。欣喜之余,一种强烈的依恋油然而生:那深深烙印了我的脚步的乡村小道,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从地面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可它还会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的!
关于乡村小学散文:乡村好声音
总有一种声音,穿越千年,流浪于北国的山川和江南的烟雨中。那如梦似幻的美妙声音,生在乡村,长在童年,成熟于羁旅乡愁里。
春回大地,柔风拂面,细雨迷蒙。撑一纸雨伞,徜徉于幽深幽深的胡同小巷,听风,听雨,听心魂的律动,那是一种心旌摇荡的奇妙境界。盛夏暑热,坐于庭院,听滚滚雷鸣从遥远的天际如万马奔腾而来,大地在狂风中摇撼,一场期盼已久的骤雨越过山川江河,忽忽拉拉地泼洒在屋顶上、庭院中、田野间、小溪旁,那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醉美景色。用心倾听,你会感知神奇的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壮美!
冰冷的秋雨,淅淅沥沥,落在失意者的心扉上,游子的乡愁中。瓦屋听雨,一任点点滴滴到天明,平平仄仄的雨声搅碎了恬安的心境。披一件夹衣,在暗夜,坐对秋风,别有一番幽思忧愁在心头。冬日黄昏的天空下,是一片枯黄瘦削的世界。凛冽的寒风一过,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便随之而来。拥被而坐,香茗在手,泥炉火旺,捧读古书,听风雪恬然行走的声音,那种心神入境的感觉是非优雅闲适之人不可得。
乡村是一首以动衬静的唐诗或宋词。春蚕蠕动,吞食桑叶的清音,惊醒了一冬酣眠的万物。春风一过,千翠万绿。夜阑人静,凝神屏息,那些草儿、花儿的呓语,树儿、苗儿伸展臂膊的响动,全都飘近耳际。这令人心醉的仙乐是春姑娘的演奏,是生命的颤动。夏夜的蛙鸣、蝉噪,秋天的虫唱、鸟鸣,都是乡村所特色的音乐。只有到了冬日,那些大自然中的演奏者似乎感到了身心的疲惫,全都收起了各式各样的精美乐器,躲进舒适温暖的暗室,去做一场春秋大梦。
其实,也并非完全如此。在人们沉睡的暖梦中,忽而就会传出一声雄鸡的啼鸣。这声音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惊醒了熟睡中的世界,随之万鸡和鸣酬唱,前者呼,后者应,此起彼伏,织就出一曲高亢、激越的交响乐。鸡鸣,狗吠,鸭唱,鹅叫,猪哼,马嘶,牛哞……北国乡村的早晨,是一片欢腾的天地。醉听乡音,如痴如梦,童年的情趣,自是美梦一场。
辟辟啪啪的鞭炮声是乡村最为动人的打击乐。将积攒了一年的硬币怯生生地捧给站着巷口的小商小贩,接过两小挂红纸包裹着的鞭炮,那种压抑不住的喜悦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带回胡同,叫上十数个伙伴,围在一起燃放。点了捻,捂了耳,远远地躲在街口,但满心希望的还是听到那“啪”的一声。声响过后,伙伴们欢呼雀跃,满脸迷人的童真中让人看到了对年节的祝福和祈盼。
繁忙的季节,喜欢听乡间的吆喝声和辟里啪啦的鞭子声。看吧,田地里,场院中,山岗上,全是忙忙碌碌的人群。耕地,耘地,用结实的碌碡辗压麦子……赶牛赶马是一件技术活,那些对牛马的吆喝口号,是非滚瓜烂熟于心不可。否则,你是永远也学不会驾驭牛马。想要马前行,你要轻轻地扬起鞭子,用手猛地一扬,“啪”的一声,清脆悦耳的鞭音立时让马儿知道了前行的方向。不单单如此,鞭响过处,还得喊出一声“驾”。喊得声音小了不管用,声音过大嗓子又受不了。音要悠长,带点余音最佳,那凛然的威严,全在这一声“驾——”中了。啊,美妙的吆喝声和清脆的鞭音,从《诗经》里传来,一直飘到我的案头,听后至今让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
流浪的二胡和悲咽的唢呐总是喜欢行走于乡村的大街小巷。那些缠绵悱恻、填溢胸襟的伤感之音,常常将我从梦中惊醒。我懂得了瞎子阿炳的人生遭际,感悟到了任同祥的心路里程。听二胡,听唢呐,听出的大约就是一些底层老艺人的无奈与悲伤。但终究,我还是喜爱在乡间的夏夜,看流星飞逝,听这种超凡脱俗的悲悲咽咽的声音。
总有一种声音,从乡间的小巷中、田野间扑面而来。真想,坐拥天地间,独自,听那些来自乡村的令我心神摇荡的神妙仙乐。
关于乡村小学散文:农村母亲
我的母亲在陕西的农村生活了快五十年,一位朴实的北方农村妇女,高中毕业后嫁给了我农村教书的父亲,几十年一直过着简朴的农村生活,养育着一儿一女,北方的农村让母亲变得十分苍老,一年一年的风吹日晒,就这样的步入了人生的老年。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村的孩子都是穿母亲做的棉鞋,那年冬天母亲也为我做棉鞋,两只鞋的鞋底和鞋帮都做好了,但还没有缝合到一起。那时的我可真是不够聪明,就对母亲说,我明天早上能穿上新鞋去上学吗?母亲笑着说:“能啊”。其实那本来是一晚上不能做完的活啊!困的时候我就像往常一样的睡了。当我早上醒来时,却在头边发现了一双崭新的棉鞋,母亲在睡着。我洗刷完毕,就穿着新鞋去上学了,到学校里同学们很快的发现了我的新棉鞋,夸着你母亲做的真好看,真精致。
多年以后我想起那双棉鞋的事,我便问母亲你那晚做完鞋是几点了?母亲说大概是凌晨五点吧!我听了很是吃惊,那要多么劳累啊!不由的泪水就下来了。我怕母亲看到,就转身拭掉了。此时此景是不能用言语来诠释的。
母亲以她的许多农村哲学时刻教育着我,记得我初中的最后一学期辍学了在市里的水泥厂做了临时工,家里没有一人同意,一次次的和我交涉,都没有让我改变主意。最后是母亲的话使我复读了初三。母亲说:“咱家里都是高中毕业,你这么小是该继续上学的年龄,其它事以后做还是来得急的,咱家的喂猪的都是高中毕业啊(这是说她自己)”。我听完这话,觉得是责备,更是激励,就这样在开学的时候我复读了。
母亲对人是很宽厚的,常给我说别人有必应,借少还多之类的话,什么吃亏是福的道理。别人有求于你肯定是有所难,不然谁都不愿去求人的,他能求于你,至少他认为你有能力帮这个忙,咱自己也有求助他人之时,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道义。借少还多可以让人认为你实在,以后可以多来往,也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吃亏是福是求得一种和气,其实在农村乡下有什么亏不亏的,让人知道你不拘小节,有那份争强好胜的心,干什么不行。
当母亲看到我生活不节俭时母亲就说:"不要把一点零钱不当钱用,很多时候财富都是积累起来的,你哪天差那么几十元怎么办?向别人借吗?就算是借人家,人家不一定立马就能拿到你面前,那当时的事不就撑住了吗?要给紧急的时候留上一点储备,这叫闲时积累急时用"母亲也曾给我说了这样一个农村故事,说我们乡下人再穷,当门口来一位乞讨者时,也都会给上一个馒头,而不是把馒头丢到垃圾堆上去.让我明白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而不是闲置或浪费.母亲的话比书上说的更接近生活,更能让人理解的那么透彻,深刻.让我永远都不曾忘记.
妹妹小时候有次不听话,母亲在说她,她就和很多孩子一样跑出了家门,母亲就追了出去,妹妹跑得很快,母亲也追得很紧,追上后就收拾了一顿,后来妹妹不管做错什么事也都不跑了.母亲说我要是不追,下次她还会跑的.乡下的孩子有这个习惯,大人一发火孩子就跑出家门,回来后家人一般就不再追究了.后来母亲也说过,那次觉得做得有些过了!对孩子不该那么严厉,毕竟都是孩子啊!但母亲对于孩子的错从不包容,是错就得认,不能没有那回事.
有一年在外地我辞了原来的工作,没有告诉家里,后来母亲知道了,给我打来电话,问我现在找到工作没有,用的钱还够不够?其实对于一个二十三的男孩子,这些都不算什么,可是母亲还担心的那样厉害,生怕我在外受苦,每时每刻都惦记着她的儿子.
我每次回家无论多么晚,母亲都坚持为我做饭,每次都做得那么认真,从不说辛苦,也不嫌麻烦,以至于后来我都养成习惯,回家的前一顿都不吃的,一定要到家才吃,觉得那样才对得起母亲的劳动成果.这是母亲绝对不知道的,不然她会觉得故意饿着肚子回家吃饭也是对胃不好的,也会不高兴的.
这几年我和妹妹长期在外地,妹妹上学我工作,难得回家一次,平时只有父亲和母亲在家,很多时候父亲都在学校里忙,家里的很多农活都要母亲来承担,虽然地不多,却有个果园,也够母亲忙的.一年四季真正歇息的日子也没有多少天,母亲为这个家不知受了多少苦,是不能用一个确数来描述的.
母亲唯一的爱好是听秦腔,我们家其他人都听不懂,以前我和妹妹总和母亲抢电视,其实只有每周六才有秦腔节目,现在想起来我们怎么能夺取母亲唯一的嗜好呢?现在家里电视机多了,也不用几人看一个了.却好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气氛。有时母亲也听收音机,每次我回家的时候,在家门口就可以听的到,也就知道母亲一定在家等候儿子的归来.
在家里我经常看母亲的照片,从她高中的毕业照一直到最近的照片(也就是母亲本人),跨越了三十多年,也慢慢的读懂了母亲这一平凡的称谓,做儿女的能回报母亲多少恩情,母亲可能从未去计算过,但目前的我觉得回报母亲的确实少之又少,母爱是无私的,这千真万确不用质疑.尤其是北方农村生活的母亲,她生活的更是艰辛.她不是很明白外面的世界,但她懂得怎样持家,怎样养育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