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从个人方面来讲,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社会方面来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高等教育本身来讲,关系到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6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一
《浅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分析 对策
1、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2、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
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3)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4)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3.1国家方面。
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稳定的就业环境,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切实解决私营公司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3.2学校教育机构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3.3社会方面。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付出。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不仅仅是企业给员工制造机会,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投资。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因为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对于业务都缺乏专业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企业要培训他们。当今时代,是一个瞬间万变的年代。培训这一个名词已然成为了一个必要,是企业充实员工能力的重要装备。大学生,是一个更加需要活的培训机会的一种群体,他们刚步入社会,很多东西来不及适应,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企业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给他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空间。
3.4大学生自身方面。
3.4.1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3.4.2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毕业后大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学校里的小社会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正所谓技多可防身。
3.4.3要有创新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是自主创业却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好人脉,金脉,知脉这三脉,毕业生才能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才能在自主创业中站稳阵脚。
3.4.4培养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3.4.5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4、结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既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2]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3]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东北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李迎军.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与对策.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2016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二
《浅析大学生就业情况》
摘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我们国家目前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正日益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话题。虽然我国的专业人才总量比较缺乏,大学生在毕业后本应该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是由于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比较明显的不足,所以造成了目前这样一个就业难的局面。
关键字:毕业生 就业形势
1、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高校大学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2010年,高校大学毕业生高达630万人;2011年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高校大学生比2010年新增20万人;至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是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关键词。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总数达699万,是建国64年以来,高校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来自用人一方的数字显示,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下降大概15%。这一增一减,使得2013年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由此在网络上盛行开来的“最难就业季”的说法也成为对广大毕业生们最苦涩的调侃。
而就在2013年的699万高校毕业生还没有全部落实工作,2014年的几百万毕业生就已经提早涌入了就业市场。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较去年将再增28万,达到727万,再创历史新高。此外,还有史上最大的回国潮的出现,社会人士集中跳槽,待业的“过期毕业生”、“国考”落榜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可以想象2014年人才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
2、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2.1 总体原因
2.1.1外因:1、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影响了全球就业。2、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出现阶段性困难。3、大学生就业承受着额外的社会转型压力。4、我国的户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还不完善。
2.1.2内因:其实,就业问题实质是一种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其中分为:1、总量失业。2、摩擦失业。3、结构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为:a、专业设置不匹配。b、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c、选择观不匹配。
2.2 政府政策措施不健全
2.2.1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主要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不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其中,就城乡差距而言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1倍。这些发展水平不均衡贫富差距加大,发展机会不平等,使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是城市出现“催生候鸟族”
2.2.2原有制度惯性发挥作用。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惯性依然存在。一些大学生认为没有户口就没有归属和安全感,而一些移植户口的大学生毕业后享受不到所在地城市居民的福利。因此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
2.2.3社会保障缺位。有关大学生灵活就业及失业等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大学生不愿下基层,因为他们若到基层或农村就业,就意味着放弃城镇人口享有的社会保障。同时,他们也不愿去私企。由于一些私企与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保险。使员工失去保障同时多了一份负担。使原本不多的工资大大减少。这个给他们带来经济压力与适应工作的消费压力。
2.2.4就业机制体制不完善。例如:就业信息不对称、人才消费现象严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现象。
2.3 社会:就业环境不公平
(1)社会阶层固化,对于毕业生群体而言,他们缺乏上升通道,在社会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很难发生改变。
(2)社会资本占有不均。
(3)劳动力市场双重分割,相对于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工资高、就业稳定、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工作条件好。因此有人就说“我宁愿在一级市场失业,也不要到二级市场就业”。
(4)用人单位盲目选才。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几大误区:过度看重文凭、歧视女性、看重工作经验。这样导致用人单位腐蚀大学生的可塑造性。
2.4 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与市场需求及时对接。例如: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专业设立、招生人数自己主宰!
(2)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钩。规定动作太多,自选动作太少。以致一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方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需求。
(3)高校办学定位贪大求全1、不切实际的拔高2、追求综合,失去特色。一味追求办学上层次、招生扩规模、学科全覆盖,加剧不合理竞争
2.5 大学毕业生:能力和素质不全面
(1)个人认知有偏差:妄自尊大、妄自菲薄、过分高估自己、抱着攀比心理找工作。
(2)就业观念存在误区:1、价值取向模糊;2、过于强调专业对口;3、急于一步到位找到理想工作;4、过分以来考研。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缺乏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针对性。
(4)心理素质有待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弱、习惯外部归因、自信心不足、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