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 学校文化探讨毕业论文范文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并拥有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文化探讨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校文化探讨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档案作用分析 》

摘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教育改革趋势的内在要求。档案作为学校发展历程的记录和整体文化的缩影,是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能够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支撑,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特色载体。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全面育人的重要阵地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档案是学校在日常管理、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学生工作、党团活动、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片、录音、影像等原始材料,反映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思想、精神气质、价值取向。档案具有先天的文化内涵,是高校的文化之母和精神宝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1]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要从文化强校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和挖掘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到作用和重要地位,以档案文化的特色气质和内在魅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档案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支撑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校风学风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属于校园文化的硬环境。档案作为学校发展历程和广大师生奋斗成就的原始资料记录,具有真切的历史印痕和天然的物质形态,能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凭据查考功能。当前,有些高职院校[2]由于建校时间较短,文化底蕴薄弱,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的学校简单地把一些和学校教育毫无联系的地域文化人物和民族人物雕像移入校园当中,或是在校园内胡乱堆砌一些富有现代感的前卫设计物,而不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精神和人文传统,使得校园布局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氛围;有的学校盲目地求新求高,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校园硬件改造和环境布置,而不考虑这些硬件设施是否符合实际的教学管理需要,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立足现有历史档案,从中查考相关记载,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科学规划设计校园硬环境,从场地布局、建筑排列、景点规划、雕塑形象、标语安放、绿化设计,到教室和宿舍的空间设计与环境布置,都要吻合学校一脉相承的办学历史,将档案之“神魂”活化为校园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之“生气”,实现校园人文精神与自然地貌、历史传统与现代气息的和谐相融。置身于这种幽雅舒适、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学校师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二、档案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努力方向。在学校的档案资源中,含有大量涉及管理制度情况的文件资料,展现了学校管理方式的历史变迁,成为校园制度文化的基石,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富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当[3]前,一些高职院校把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等同于书面制度建设,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制度文件,导致制度虽在书面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详尽的规划乃至丰硕的成果,但严重脱离了学校和师生实际,引起严重的“阳奉阴违”现象和“流于形式”情况。为此,学校决策部门必须重视档案“知古鉴今、以史资政”的参照功能,从涵盖学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学术活动、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档案资料中,大量采集和梳理相关信息,形成比较完整而又吻合实际的制度依据,在此基础上印行《学校工作管理办法》、《学校规章制度汇编》等科学可行的制度文件。比如,教学档案包括了教学日志、开设课程、专业设置、实习实训等资料,能够反映学校的专业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教务处和各院系要充分查阅和利用教学档案,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编印发布《教学管理办法》和《教师手册》,以规范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实习工作的流程安排、教学器具的相关规格,并对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增强他们规范化教学的意识和技能。又如,科研档案收录了书籍论文、实验数据、技术专利、课题项目等学校师生从事科研学术活动的各项资料,能够反映学校的科研质量和研究水平。学校科研处和人事处要充分利用科研档案,制定出合乎本校实际、反映广大职工心声的《科研成果奖励方案》和《科研任务考核办法》,激发他们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研究的热情,促使他们按照“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积极从事学术研究活动,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

三、档案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特色载体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体现着学校的精神内涵、特色气质、社会影响和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神文化建设也因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观念培育、人文精神养成、历史传统承继、学校形象塑造等。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资源,承载着学校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记录了优秀校友拼搏奋斗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教职员工以校为家、艰苦奋斗的职业生涯,能够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载体单一、形式单调,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有的学校片面地将文体活动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结果频繁的活动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和学习精力,使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之间疲于奔波而又顾此失彼;有的学校不考虑自身定位和文化底蕴,过度推崇企业文化和职场文化,以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精神,结果却是沐猴而冠、不伦不类;有的学校认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学术报告,只是一味地聘请专家做学术讲座,经常召开学术研讨会,这样的做法显然缺乏整体考虑,无法实现校园文化创新,也不能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因此,高职院校要将档案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播媒介,高度重视档案对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档案为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生动素材。档案材料真实而形象,直观而可靠,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信服力。学校将校史校情、精神传统、科技成果、历史文物等文化资源用于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举行演讲报告,举办各类展览,开展主题宣传,有效缩短时空差距,拉近学校和学生的心理距离。除此之外,学校档案中含有的荣誉奖项、校友事迹等丰富直观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激励广大师生以那些杰出校友为榜样,把成长发展的个人梦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远大理想和立足当下结合起来,在全校形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郁文化氛围。

第二,档案为学校塑造品牌形象和提升服务内涵提供基础材料。塑造学校形象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无一不重视品牌创建工作。档案凝聚着丰富厚重的人文气息和博大精深的精灵之气,能真实再现学校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能生动刻画老一辈学人为学为公的执着追求和求真务实的高尚品质,能如实反映全体职工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好风貌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奉献生涯,能充分展示学校雄厚的科研创新实力和丰富的技术专利积淀,可以提升学校品牌的层次和品位,成为学校品牌形象塑造工程中颇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特色形式。事实上,一些百年老校就为著名校友和名师大家单独建档,推广他们的手稿文章,介绍他们的典型事迹,通过这样的名人效应打造和宣传学校特色品牌。同时,善用档案[4]还能推进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当今时代,高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服务不仅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衡量学校整体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档案中含有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情况等反馈材料,以及项目结项成果、产品专利技术、研究实验报告、成果鉴定说明等课题材料,或是源于社会反馈,或是直接服务社会,能为学校加强和推进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在充分利用既有档案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交流,提高学校知名度。

第三,档案为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提供有效载体。档案的具体形式多样而丰富,既有学校在各类比赛和活动中获得的荣誉证书、奖杯锦旗,学者校友发表的著作论文和申报的发明专利,著名人士的讲话、手稿、题词,也有记载学校重大事件的新闻、书信、录像。实际上,这些透露着丰富人文气息的档案资料完全可以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当中,以不同的形式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载体,打造“文化育人”、“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提升全体师生的道德素养和精神[5]境界。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档案来烘托学校的学术氛围,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学术文化决定着校园文化的品位。教学科研档案是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记录的不少教学科研成果都有着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学科研成就展、学术成果报告会等方式,使广大师生从校园学术文化中汲取营养。比如,科技档案记载了学校师生开展科研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聚集了学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辉煌成就,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新精神,凝聚着全体学人的心血和汗水,也铭刻着他们辛勤耕耘的足迹和印证。高职院校若将科技档案资料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能形成科学精神、人文气质与职业文化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师生结合职业定位,积极探索新知,达到以科学精神引导师生、以人文价值感染师生、以职业文化教育师生的良好效果。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档案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档案资料记述了学校优秀人物不计得失、不求名利、献身教育的感人事迹,讲述了广大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耕耘无声的真实故事,这就为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重要题材。高职院校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贯彻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深入挖掘本校的名人档案,编成有关的德育教材,举办专题实物展览,使名人档案走进校园、走进师生、走进课堂,使广大师生在校园环境的熏陶下成为个性与理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人。再次,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档案资料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都有与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若以体现学校特色的档案资料来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就能给校园文化注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精神。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档案来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制作体现办学特点的雕像,谱写反映办学宗旨的校歌,书写体现办学理念的校训,设计凝聚学校精神的校徽,以此体现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采,增强校园环境的育人效果。

四、结语

古语云: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职院校的档案资料是学校发展历史的见证和全部活动的缩影,以文字影像等多种方式承载着学校的文化成果和精神传统,具有与生俱来的述往鉴今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特色载体。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挖掘蕴含其间的精神要义和文化底蕴,构建起融校本文化、人本文化、美育文化、创新文化、职场文化于一体的校园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甘荔.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7(8):29.

[2]杜玉兰.高校档案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角度[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4.

[3]潘昕,李名家.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6.

[4]孟丽霞,李淑芳.论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3):106.

[5]林林.论高校名人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2006(8):10.

学校文化探讨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分析 》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塑造学校形象、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强大推动力。本文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分析了我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工作者们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关的文件建设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建设;内涵

一、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概念

1.内涵(一个主题、三个层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若干代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办学传统,彰显新时期学校办学特色与育人使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遵循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园精神、行为规范和校风校貌的总称。通常情况下,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物质文化层面。主要包括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教学科研设备、文体生活设施及校旗、校服、校徽、校歌等一切物化形态,属于校园文化的表层部分,是校园内具体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第二,制度文化层面。是指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循的制度和规范,包括师生道德行为规范、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制度、组织管理与校园管理制度、校园内特有的行为、风俗、礼仪规范等。制度文化,属于校园文化中间层次部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对师生员工的道德约束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第三,精神文化层面。是指师生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及精神面貌,主要包括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使命价值、愿景目标以及办学特色等,属于校园文化的核心层部分。

2.定好位(明确一个中心,三个切入点)。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具有高等教育的特征,其校园文化建设也必然符合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肩负精神文明建设和引领社会风尚的责任和使命;二是高职院校的职业定位,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办学的职业性特征,也就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面向一线、面向服务的产业群和学生的职业岗位,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企融合发展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体现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又要体现职业性特点,因此,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不能简单的把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步骤复制过来,而是应该立足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和发展愿景,科学谋划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作为着力点,努力构建以校风学风教风为核心,以符合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的一些列规章制度建设、校园整体优化美化的物质文化建设、探索新的办学理念和精神的精神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构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显著、职业特征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师生精神风貌好、校园生态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建设新目标。

二、校园文化建设优势

1.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我校(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的前身是东北交通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公路交通类专门学校。在近65年的办学历史中,我校三易校址、七易校名,举办过中专、本科、专科、高职教育,走出了一条艰难、辉煌的发展道路。1998年,我校开始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06年,我校进入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首批28所建设院校行列,高职教育事业翻开了新的历史纪元。在65年的办学实践中,凝练出了“厚德、笃学、实践、创新”的学校校训,形成了“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

2.办学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我校是新中国第一所公路交通类专门学校,自建校之日起,就与交通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就与交通事业振兴息息相关。我们以服务辽宁交通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责任担当,紧密结合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时期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优势专业群,使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跟踪对接,公路、测绘、汽车、物流专业群形成明显优势,具有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我校始终把服务社会、提高贡献度作为生存发展的根基,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高素质人才,因此也赢得了相关的鼎力支持。我校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沃尔沃有限公司、华中数控等企业的合作办学全面深入,整个交通行业、企业成为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3.建设国家级示范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巨大推力。2006年,我校进入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首批28所建设院校行列,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彰显、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高、社会声誉得以扩大,学校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得以进一步凸显,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巨大推力。学校开展示范校项目建设以来,在国家和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下,进行全面校园规划建设和综合整治,以机加实训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综合餐饮中心三个新建工程为主,以体育休闲广场、中心广场、校园路网及绿化工程为辅的新一轮校园规划建设全面展开,学校新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工程即将启动,校园建设将达到一个全新水平,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载体。

4.以60年校庆为契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层次。2011年,我校迎来了建校60周年校庆,这时,也是国家示范校项目验收完成、开启新的发展征程的关键时期。学校以这次校庆为契机,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传统文化,筹建了校史馆;编写了学校发展的校史;制作了体现学校发展成就的精美画册;成立了校友会;完成了校园标识系统的设计建设工作;拍摄制作了体现学校发展历程的宣传片,等等。这些工作的完成,使校园文化建设上了新的层次、达到了新的水平。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1.建设投入不足。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足够的物质、技术、资金和人力投入。一方面,各高职院校抢抓发展机遇,在工程项目、设备机器、校园建设等容易体现成绩的方面,体现了加速推进的特点,而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这类不容易体现成绩的工作,往往是重视不够、投入的精力、时间和资金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各高职院校存在轻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队伍、资金、政策大多倾向于教学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处于从属地位。

2.特色不够明显。首先,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比较单一,层次不高。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娱乐化倾向,建设思路不开阔,内容和表现形式不丰富。教师甚至部分领导参与的很少,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传承和教育的作用。其次,特色不够明显,个性不够突出。校园文化应成为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独特风景线,但是,各高职院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时,只停留在搞好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这一层次,没有从推动学校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完成使命价值的高度,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度和内涵。

3.忽视教师作用,缺乏对外交流。首先,忽视专业教师的作用。很多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管理者和学生自己的事情,与专业教师没有多少关系。但是,专业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对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可实际情况是,参与老师绝大多数是学生工作管理者,专业教师很少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很少。其次,院校之间、与社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各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视野还不够宏阔,局限于校园内,对外联系较少,参与到社会的活动很少,校园文化建设处于自我陶醉的状态,缺乏兄弟院校间的相互借鉴,对社会的辐射功能也没有很好发挥。

四、结语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目标是不断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徐永莲.浅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2.

学校文化探讨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发挥思考 》

摘要: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活动形式单一、档次偏低、缺乏专业指导及投入不够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软实力、科学管理、打造品牌、加大投入等方面入手,在继承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软实力

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明确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及动态的表现形式,是由学校管理者组织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基础,以营造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手段,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以育人为目的一系列活动。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冲击以及西方非主流文化入侵等因素的影响下,校园文化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态势,逐渐削弱了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培育高品味校园文化,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质量校园文化生活,在当今高校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活动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档次偏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但仍难与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当前的校园文化活动出现“趋同”倾向,很多高校都是在模仿或者参照其他院校的一些常规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不能彰显学生个性;举办活动门槛较低,活动看似五花八门,但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却寥寥无几;多以文艺类、体育类为主,活动呈现出娱乐性、浅薄化的现象。此外,活动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度较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应用,趣味性和综合性大打折扣。一些活动的举办,要求大场面、大规模,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却强制要求学生参加,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导致一些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不加甄别得产生抵触心理。

2.管理机制不健全,总结反思不到位。科学的高校校园活动管理应包括四个阶段:策划阶段、执行阶段、监督阶段以及总结收尾阶段。目前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的策划阶段,活动相关的老师和学生对活动深入不够,策划过程中往往忽视或者不能准确把握活动的思想性,缺乏对活动顶层设计及长远性、整体性的考虑。执行阶段,主要的执行者是广大学生干部,其一方面经验不足,缺乏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学习压力较大,工作和学习之间不能合理安排,导致队伍执行力偏低,活动落实不到位。活动的组织者往往又是活动的评价者,身份的重叠导致活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形同虚设。活动结束时,很少对活动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导致当前校园文化活动数量不断刷新,质量却止步不前。

3.活动缺乏指导教师,无法上升到育人高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直接领导者思想觉悟的高低、能力素质的优劣、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关乎活动的效果。目前,高校校园活动的指导老师主要为共青团团委老师以及辅导员老师。但无论是团委老师还是辅导员老师,本身承担工作较多,工作压力较大,很难腾出时间和精力在学生活动上花心思、动脑经。同时,很少有指导老师对管理学、教育学等进行系统学习,对于学生活动的指导往往基于经验,无法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指导。学生活动要有吸引力,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要了解最新的时事政治,应用最新的网络平台,把握当前学生的思想潮流。目前,校园文化活动更多的是学生在自娱自乐,活动层次不高,思想内涵偏低,很难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第二课堂的作用。

4.投入不足,商业气息浓厚。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直接反映出学校风气、精神面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早已被广大师生所熟知。但大多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投入情况不成正比。首先,人力投入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仅局限于团委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专业教师忙于科研论文,其他部门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往往漠不关心。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团委活动经费和学生管理经费,但随着参与学生的不断增多和活动规模的不断加大,活动经费的支出也随之增大,拉取商业赞助成为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在商业赞助下,校园活动不可避免地植入众多商业元素。为迎合商家口味,不惜以拉低活动品味为代价,使原本单纯的校园环境弥漫着商业气息。同时,商业赞助的泛滥,也削弱了学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学生活动场所也远远不能满足活动需求,存在活动场所设施简陋、场地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活动开展得制约因素。

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的具体路径

1.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软实力”。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浅薄化、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不可避免地映射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价值偏颇、导向不明的现实问题。大学文化活动建设的目的在于育人,关键在于价值引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引领方向,也是高校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将爱国、诚信、敬业、等主题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鼓励学生们走出校园,积极参加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践行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指导。

2.科学管理,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体系。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校园活动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是其必然趋势。在校园活动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通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分层式管理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策划阶段,明确活动是什么、活动目的、达到效果、活动费用等。根据活动类型、预期效果、执行难度等进行活动确定及予以合理经费支持。执行阶段,建立活动负责人制。由活动负责人统筹规划活动的具体开展,采取合理分工、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定人定时定量完成任务。此外,学校可成立专门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小组,聘任具有专业背景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活动开展进行指导,定期组织交流座谈,让师生在交流经验的同时,收获一定专业知识。监督和评价阶段,活动分项小组与活动负责人随时交流活动进展,负责人整合各项指标后向学校相关部分定期汇报,不适之处即刻调整。活动结束,积极向管理部门提供活动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一手资料外,还可组织答辩评比,对活动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赋分,答辩委员可邀请社区、企业人员参加,以第三方的眼光对活动的实践意义、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价。

3.构建品牌,立足校园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数量繁多,但是良莠不齐、质量参差。很多同学流转于众多活动之中,却不能真正感受校园文化活动的魅力,也很难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构建具有学校文化、地域特色、专业相关的品牌活动成为化解校园活动多而不精的有效措施。构建品牌,一方面可以将资源进行整合,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效的活动中,提高活动档次,扩大活动规模。另一方面,作为学校优秀成果的代表,品牌活动可以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标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强调指出:“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生活”。品牌活动,不仅要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情怀,充分展示学生个性。还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立足学生需求,因地制宜。各院系可结合本院系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特色,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品牌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自由展示和发挥的空间。如中国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小家电义务维修,让学生学有所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此项活动已经持续举办了15载,赢得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4.加大投入,发挥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在制度设计和激励措施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让老师们愿意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当中:专业教师发挥自身特长,提升学生活动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职能部门的老师们,要对学生活动积极关注,并提供必要帮助;团委和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分配要更加合理,让老师们能够深入学生,掌握学生需求。营造全员参与、师生共建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设置、学分认定等措施,吸引更多学生成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活动的硬件措施,为学生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此外,合理采用商业赞助,规范赞助流程,建立严格审批制度,明确活动赞助类别,对商业赞助加以正确引导,让商业活动不仅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也能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学校以人力投入为支撑,财力投入为基本,制度为保障,全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

三、结语

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是一项较为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投入,形成合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软实力”;通过科学管理、构建品牌、加大投入,蓬勃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命力”。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第一课堂的延伸,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育人职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的优秀成果,还要在实践中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凝聚新思路,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享受乐趣、增长才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2010-06-30)[2016-01-06]. [2]迟淑清.论蕴含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09-110.

[3]朱育锋.生态学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4-15.

毕业论文范文 学校文化探讨毕业论文范文

[4]于冰.高校大学生校园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62-64.

[5]饶武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J].南昌大学学报,2010(3):157-160.

[6]王金宝.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7-38.

有关学校文化探讨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关于传统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2.人文素养他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有关传统文化毕业论文标准范文

4.本科网络传播毕业论文范文

5.公共文化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1161/166134264.html

更多阅读

2017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2017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这是小篇为大家整理的2017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仅供参考!会计专业教学初探篇一【摘 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

汉语言毕业论文范文ppt 汉语言毕业论文范文

数词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汉语言的词汇量变得更加丰富,同时更加丰富了汉语言的表达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汉语言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汉语言毕业论文范文一: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探索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凝聚,既体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运用毕业生优秀论文汇总表分析,探索一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和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水平的路径,为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水平而努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优秀毕业论文范文一:与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文指导的

本科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英语教育毕业论文

专业英语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又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浅谈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外语文化建设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跨文化交

声明:《毕业论文范文 学校文化探讨毕业论文范文》为网友面具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