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监控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领食品安全消费,下面就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6食品安全方面的事件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
食品安全事件数量与分布
大数据挖掘工具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3月,我国大陆发生了3944起食品安全事件,平均全国每天发生约43.8起食品安全事件,相较于2015年1-3月的6055起食品安全事件,呈大幅下降趋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状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食品安全事件数量下降较明显的省区多为发达地区,如北京、山东、广东、上海等省区,河南、河北、江西等2015年1-3月食品安全事件相对多发的省区食品安全事件也下降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2016年1-3月食品安全事件数量上升的省区为海南、山西、吉林、安徽。
食品安全事件的种类与数量
2016年1-3月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所涉及的食品种类排名见图,排名前五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酒类(473起,11.99%)、肉与肉制品(452起,11.46%)、蔬菜与蔬菜制品(321起,8.14%)、水产与水产制品(317起,8.04%)、水果与水果制品(311起,7.89%);排名最后五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蛋与蛋制品(7起,0.18%)、冷冻饮品(8起,0.20%)、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10起,0.25 %)、食糖(24起,0.61 %)、罐头(35起,0.89%)。
与2015年1-3月相比较,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占比上升最多的是酒类,增加2.43个百分点,其次为水果及水果制品,增加1.99个百分点;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占比降低最多的是粮食加工品,降低1.89个百分点,其次为乳制品,降低1.40个百分点。
食品安全供应链环节的分布
食品供应链体系可以分为生产源头、加工与制造、运输与流通、销售与消费等主要环节。采用大数据挖掘工具获得的2016年1-3月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供应链各个主要环节的监测数据如上表。表中显示,食品安全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加工与制造环节,约占总量比例的64.89%,其次分别是销售与消费、生产源头、运输与流通环节,事件发生的数量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4.88%、6.12%、4.11%。
与2015年1-3月的食品安全事件相比较,占比上浮波动最大的为餐饮消费环节,占比上升2.29个百分点,其次为生产环节,占比上升1.16个百分点,再次为批发环节,占比上升1.06个百分点。占比下浮波动最大的为加工环节,占比下降2.35个百分点,其次为包装环节,占比下降0.96个百分点。
食品安全风险因子分布
食品安全事件中风险因子主要是指包括微生物种类或数量指标不合格、农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物理性异物等具有自然特征的食品安全风险因子,以及违规使用(含非法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违禁物、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具有人为特征的食品安全风险因子。在2016年1-3月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由于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或经营假冒伪劣产品与使用过期原料或出售过期产品等人为特征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占事件总数的比例为72.99%。相对而言,自然特征的食品安全风险因子导致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相对较少,占事件总数的比例为27.01%。如图3所示,在具有人为特征的食品安全风险因子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较多,占到事件总数的29.57 %,其他依次为造假或欺诈(15.54%)、使用过期原料或出售过期食品(14.68%)、无证无照生产或经营食品(10.24%)、非法添加违禁物(2.78%)等。在具有自然特征的食品安全风险因子中,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最多,占到事件总数的9.75%,其余依次为含有致病微生物或菌落总数超标(9.35%)、重金属超标(5.19%)、物理性异物(2.72%)等。
由此可见,2016年1-3月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虽然有技术不足、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仍然是由于生产经营主体不当行为、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已有的食品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等违规违法行为等具有人为特征的人源性因素造成的。根据最近10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历史数据推测,人源性风险占主体的这一基本特征将在未来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继续存在,难以在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性改变,由此决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看过“2016食品安全事件案例”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