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篇一

《“概论”课要以“四个全面”为主线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2015年修订版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大系统,都内含传统文化的因子,这为我们在“概论”课中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切入点。

关键词:概论课;四个全面;传统文化教育

2015年1月至8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对“概论”课教材进行了修订,新修订教材(2015版)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材从前言就提出“四个全面”;第一章第三节第三目介绍“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及深刻内涵;第六章充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第七章把“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为节标题;第八章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为目标题;第十二章新设立节标题“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大系统,都内含传统文化的因子,各自都需要得到全面的理解和阐述。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应以“四个全面”为主线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深植于传统文化

历史上任何一个战略理论的提出必然以我国基本国情作为母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于近代中国国情、革命特征及实践基础;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基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以及马、恩、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改革开放理论则是基于我国严峻的国内情况、世界的时代主题以及人民愿望的现实情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同样受制于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因素。习近平在谈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内在的蕴含了我国历史上许多良治善治的智慧,深刻体现了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法治社会、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适应与协调,呈现出对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的尊重与传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为我们在“概论”课中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在内的全面性目标,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其文化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生态体制在内的综合性改革,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其文化体制改革;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要坚持法治与德治两种手段,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以德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涉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内容,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突出思想建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文化特征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文化标准是这一“全面”的重要内容。“小康”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并将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中;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求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12年党的十八大根据新形势新变化,鲜明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其中一项就是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的程度。这说明文化的标准越来越成为衡量小康社会是否“全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求我们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提高我国的文明素养,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次,提高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民族特色,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必须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最根本的是要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整合、转化和重塑,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大潮中再生孕育,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实现时代性的转型。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2015年5月,课题组借助“问卷星”进行的“高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而在文化自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认识明确,仍需有效性地引导;对传统文化的践行情况一般,仍需针对性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强烈,仍需积极性地关注;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意识自觉,仍需坚决性地执行。

三、“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文化体制改革

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性”。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体制各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文化领域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思维。传统文化作为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表现出积极、革新和进步的内容,另一方面表现为消极、保守和落后的内容。对于“三观”还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要注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的引导,鼓励学生正确鉴别、推陈出新,努力为文化体制的改革贡献力量。最后,弘扬传统文化,重点是坚持“两创”方针。文化体制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革除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体制机制,为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扫清障碍。如果说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化是发展传统文化的前提,那么坚持“两创”方针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通过“两创”赋予其新义、改造其形式、增补其内容、深掘其内涵、拓展其外延,使传统文化获得跨时代发展的持久生命力。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篇二

《浅探马克思需要理论在党性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马克思需要理论从人性、社会性等方面对人的需要作了科学精辟的阐释,他认为需要源于人的本性,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具有社会历史性和辩证发展性。马克思需要理论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启示。因此,开展党性教育要注重学员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坚持党性与人性的统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坚持层次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需要理论党性教育应用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目前,开展党性教育是领导干部补“钙”的主要渠道。马克思需要理论从人性、社会性等方面对人的需要做了科学精辟的阐释,而党性教育同样是基于人的需要的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因此,加强马克思需要理论在党性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有效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需要源于人的本性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规定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而动物的需要完全由自然所规定,是片面和贫乏的,这是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主要区别之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性和广泛性,不仅有自然需要,还有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人的需要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根据,体现了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全面性。“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总体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身上,他自己的实现作为内在的必然性、作为需要而存在。”[1]

(二)需要的层次性与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其中衣、食、住等用以保证生命个体存在的生存资料的需要即生存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2]。享受需要是让人生活得更舒适、更惬意的需要,是立足于生存需要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发展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价值,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由生存需要到享受需要,再到发展需要,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结构。但这个层次结果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三层次的需要在时间上可以并存,空间上可以并列,比重上可以转化,在现实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差异性[3]。马克思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4]

(三)需要的社会历史性和辩证发展性

人的需要是随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辩证发展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需要对象、内容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因而它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类历史就是由需要不断发展推动实践发展的运动史。需要是实践发展的动力,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新的需要的产生、发展,新的需要推动新的实践发展。但是,需要伴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不意味着需要的发展在任何时间和情况下都是绝对的,其总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需要发展的层次、水平、内容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大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

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做好党性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党性教育要关注党员干部最基本的物质需要

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的需要是人们的第一需要,是生命个体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人都有追求物质需要及物质利益欲望。同时,物质需要对人的思想及其行为的变化起到了一定的决定作用。因此,只有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才能观察了解人的思想变化,把握人的思想变化的规律。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同样具有人的社会属性,具有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也离不开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利益,物质利益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党性教育只有在关注党员干部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党员干部教育要注重党员干部需要的差异性

需要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特点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开展党性教育工作提供的重要理论依据和重要启示之一。不同人同一时期会出现同一种需要,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会出现不同需要,需要的差异性使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因此党性教育要深入了解党员干部需要的差异性,寻找最大公约数,使党员干部不同层次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

(三)党性教育要善于引导党员干部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要相对较易得到满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则不容易得到满足。生存需要偏重于人在物质方面的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偏重于人在精神方面的需要。过分追求物质需要会使人的思想僵化,斗志衰弱。发展需要能够在更大强度上激发人的斗志和潜能,提升人的意志力、创造力和自我控制力。因此,党性教育要善于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不同的需要层次,有针对性地满足其最迫切的需要,并逐步引导他们从低层次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四)运用马克思需要理论增强党性教育实效性

1.坚持党性与人性的统一

开展党性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性的统一,以人性教育为基础,在强调党性要求的同时关注人性关怀。首先,党性教育必须关注人性需要。关注党员干部的正常利益需要,维护党员干部的根本利益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基本要求。其次,党性教育必须明确党性要求。党员干部是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人,需要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需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主义信仰、宗旨意识的教育。党性教育要明确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各项规定和特殊要求,使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实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政治修养、能力修养及组织纪律性修养等。如果割裂党性的要求,党性教育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失去了政治意义。最后,党性和人性是统一的,人性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人性的更高层次。既要充分尊重党员干部的正当利益要求,又要充分强调党性要求。回顾建党的整个历程,我们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就是:成功的党性教育必然是党性和人性的有机统一,既充分尊重每一名党员的正当利益要求,又契合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要求,实现党性和人性的相结合[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1961/415463379.html

更多阅读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整理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写毕业论文时,参考文献的整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此我把自己整理文献的经验加以总结,希望对各位同学能有所帮助(以Word2010为例)。1. ?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选择菜单栏中“引用”选项卡。可以看到脚注选项栏右下角有一

国标: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一、参考文献格式1.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

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z

最近,在做论文参考文献的编写,特地搜索了下相关资料,希望对又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J——期刊文章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

声明:《大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为网友图忘却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