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环境管理,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iso14001环境管理论文篇一
浅议城市环境管理
[摘 要]本文分析了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介绍了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 环境管理 浅析
中图分类号:P2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16-01
城市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近代的城市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城市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极为突出、城市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群众对于环境改善极为迫切。在2013年初,席卷大半个中国东部的雾霾让人们感觉到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它的迫切性。所以,面对当前城市环境的局势,我们要找到其原因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到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是我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1 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首先是建设目标有疏忽,管理制度不合理。当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进入行政决策层面时,因为政治上的因素的影响,所以缺乏整体规划。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环境管理机关众多,各部门种类繁杂,相互重叠,又相互之间牵扯,缺乏统一的团队指挥。其次是资源运用扭曲与投入不足,行政协调困难与展望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的处理这个方面上,它是需要大量的行政资源投入及高品质的环保行政人员参与。然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公共事务经费中用于环境保护的费用少之又少。这样就造成了城市环境管理很难细致的展开,缺少长远的计划。最后是环境意识与法律观念淡薄。在目前的中国,法律观念在环境领域还没有彻底的普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少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统筹考虑、综合决策,急功近利等思想意识还较为普遍。
2 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2.1 城市经济发展不以破坏城市生态平衡为代价
城市是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成份联系密切并相互影响,任一生态因子的破坏或消失将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所以,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其内在的一分子,相应地也将遵循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实现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的发展理念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倡导绿色GDP。
2.2 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明显的部分,通过各类有形建筑、设施、结构布局等可直接看见的外在安排展现城市发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现代的、时尚的、先进的城市建设预示着该城市有着强劲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但是,城市建设如城市经济发展投入一样需要一个度,盲目过度的发展城市建设必然牵制该城市的长远发展,犹如拔苗助长,最终损害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地方政府在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必须兼顾城市经济投资力度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当确保城市建设投资在城市投资中的一定比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保证城市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必须合理配置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不仅使城市产业投资跟上城市建设投资的步伐,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而且确保各项建设投资在城市自然环境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如确保城市公共投资的适度、合理;积极合理地引导城市商业建设。
3 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3.1 从环保宣传方面入手,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学生入手,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第二点是充分利用媒体,加强环保宣传。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便捷传播途径和广泛影响力,在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广告中增加环保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第三个方面是举行各式各样的的环保教育活动,可以对社会的环保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得环保教育深入人心,促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局面。
3.2 对于培养良好公共道德的探讨
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环保教育、实施的基础。所以要积极的推动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一切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热爱城市中动物植物。要崇尚“绿色世界”,积极投身城市环境保护活动。要积极参加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模范遵守市民道德规范,要“与人为善,与邻位善”,要积极搞好城市的卫生,从小处入手,维护市容市貌,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同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3 对于发展环境保护学术队伍,推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探讨
如何能保护好环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靠政府,二靠科学。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与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科学技术落后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建设一支由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学术队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重点地开展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工作。
3.4 对于健全法制,依法管理,环境执法力度的探讨
推行环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治理为主的环境政策,针对业己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单项治理;其次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最后是迫求环境舒适性,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要积极的发展居民在环境保护这方面的作用,鼓励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的监督,鼓励他们与此行为作坚决斗争。
3.5 对于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探讨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距离目标仍然有着一定得距离,因此必须本着“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
3.6 对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探讨
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的对环境污染破坏做出预警,所以我们要建立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水质、大气、土地等等方面,如水质监测站、汽车废气测定站。
4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城市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广泛的来讲,城市也是属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好坏、保护程度和管理方式都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管理需要公众参与的呼声日益增高。因此,只有确实发挥公众参与的功能与效益,才能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管理的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长福,走均衡城市化建设生态城市的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4).
[2] 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iso14001环境管理论文篇二
环境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管理是伴随着人类活动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人类管理自身行为的行为活动,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管理 八项制度 环境规划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60-01
1 环境管理概述
1.1 环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环境污染及其产生的危害,环境管理便应运而生,它是人类在于环境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其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1.1 限制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后,世界范围内相机发生了一系列污染事件,由于当时尚未弄清这些公害事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所以只是采取一些一般性限制措施,如伦敦烟雾事件后,英国制定了法律来限制燃料的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事件。
1.1.2 “三废”治理阶段
“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20世纪60年代初,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相继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当时的环境问题还只是被看作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污染,所以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治理污染源,减少排污量。该阶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尽管环境污染有所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采取的是末端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说是被动的,收效并不是特别显著。
1.1.3 综合防治阶段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该包括生态破坏问题;打破了以环境论环境的狭隘观点,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以整体的观点来解决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从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
1.1.4 规划管理阶段
20实际80年代,由于发达国家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各国都急需协调发展、就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该阶段环境管理的重点是:制定经济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长期政策,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但环境问题仍然是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1.2 环境管理的概念
环境管理的概念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和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依据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 环境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环境与资源保护目标,贯彻执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原则,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收各国的经验,规定了各种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下列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制度。
2.1 “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有关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2.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和环境影响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3 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对环境排放污水、废气、固废、噪声、放射性等各类污染物,按照一定标准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及有关排污费可以计入生产成本,排污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污染与治理等基本原则规定的总称。流程如(图2):
2.4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工作程序为(图2):
2.5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采取多功能、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战略、综合控制,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2.6 排污许可证制度
我国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由排污单位的申报登记、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颁发、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四步组成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2.7 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
2.8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在一定特定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
3 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1 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
环境法律中存在环境管理机构设置重叠或空缺的问题:部门立法、利益分割的问题依然存在,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关系不明确,管理比较混乱,呈现多头管理的局面。环境管理机构设置重复,致使不同部门的机构担负相同的职责。经济发展的决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保护要求相脱节。对于环境管理,不但缺乏公众监督,而且公民参与不够,公民没有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请求权等。
3.2 环境管理的解决方法
3.2.1 完善关于环境管理的立法
把“公民参与”写入法律,让公民享有充分的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增加关于资源管理部门职权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并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度。
3.2.2 加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能
以环境保护计划统合现行环境污染行政计划和自然保护行政计划;完善信息交流网络和信息公开制度;设立相关委员会以处理环境质量鉴定、重大经济活动的环境决策以及纠纷调查处理等事项;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
3.2.3 加强对环境管理的监督
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环境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的环境管理监督、国家检察机关的环境管理监督;加强司法机关对环境案件的司法监督权,充分发挥其对环境的监督职能;社会团体、公众和群众自治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权利,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
4 结论
中国经济起步较晚,当今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这就面临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博弈,环境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问题处理不当不仅承认环境权重毫无意义,而且会破坏原有的法律体系。所以,个人认为政府应该在环境保护中起主导作用,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可以联合一些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共同管理环境资源,同时赋予公众参与权,联合全社会共同管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