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要学习别人的精神,学习他们的成功方法,学习积极向上的习惯。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创业之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返乡农民就业创业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返乡农民就业创业故事一
海归回国种田从卖大米做起 加拿大海归回国种田
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长假,31岁的加拿大海归谭静远依旧忙个不停,虽说是长假,但因为创业,地里新种的一季稻米即将收割,她要忙着对接、推广,把最新鲜的粮食送到预订的客人手中。
因为长期在户外待着,谭静远的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鼻子上有最时髦的鼻钉,手上涂着鲜亮的甲油。她生在成都,15岁那年随母亲到加拿大留学,一路从本科到硕士,毕业后回国工作。去年,她加入广州的社会企业天地人禾消费合作社。
“我留学时的加拿大,不像现在有那么多中国移民,如果你在街上听到有人讲普通话,会惊讶地回头。亲朋好友也会告诉你,未来要关心的是如何更好地留在加拿大生活。”她笑称自己的职业路径“有些奇葩”,“不像家里其他同龄人选择金融等商科专业,在加国就业或是回国当白领”,她选择在中国南方的乡村做农人。
谭静远说,自己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去年她刚刚加入的天地人禾,是一家致力于生态保护和土地永续耕作的初创企业。她和团队在广州附近的清远市连山县向阳村,承包了100亩地,与当地18位村民签订协议,用稻鸭共生的传统方式种植。他们负责将产出的有机作物推销出去,保证并提高村民的收入,同时邀请消费者家庭走进稻田,体验插秧和收割等农活,让农民与消费者共受益。
在公益圈人眼中,天地人禾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企业——谭静远和她的团队用商业的手段解决食品安全、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让城里人和农村人共同参与到乡村社区建设中来。
作为社会企业,天地人禾的资金一部分来自商业收入,一部分来自公益资助。商业收入用于日常生产运营,公益资助则投入公益项目,例如乡村建设。
她说自己目前的状态“挺不错,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做起来非常专注,生活上也能很好地平衡,空闲时间还能做喜欢的事情,对绘画、健身、阅读都有接触”。“如果跟身边人比,我身上最明显的一点可能是没有太多的焦虑情绪,偶尔工作上会有一点,但属于正常,我会尽量处理好。”谭静远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乡村支教经历改变人生轨迹
谭静远来自“高知家庭”,爷爷毕业于同济大学,外公毕业于清华大学,父母都从事物理研究工作。她15岁到了加拿大,后来在多伦多大学念分子生物专业。“说出来可能有些抽象,但从高中起我就抱有一个理想,未来要做些对社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科研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已过而立之年,但看上去还像20岁刚出头样子的姑娘对《青年参考》记者说。
在加拿大搞科研,为何要跑回中国乡村“务农”?这一戏剧性的转折得回溯到她在大学时的回国下乡经历。
2005年大三的暑假,谭静远申请到江西景德镇下面的一个农村实习,开展推广阅读和捐书的活动。从加拿大辗转到中国农村,他们一路的热情被当地村干部的一番话浇灭了,“你们来回一万多的路费,可能比过来推广读书的价值要大”。
读研期间,谭静远又申请去了一次江西的抚州,再次选择当支教志愿者。前后两次下乡,让谭静远了解到了祖国农村的现状。“孩子们能看的书只有课本,有图书室就算奢侈,医疗条件很落后,很多大点儿的孩子甚至没听过加拿大。还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因为家庭环境,不得不辍学跟姐姐去广州打工……”
2009年硕士毕业后,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她放弃钻研多年的分子生物学,回到祖国从事公益事业。她先加入北京“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项目,负责产品研发,2013年又随团队迁到广州,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天地人禾的创始人刘尚文。
“其实在加拿大读书时,我就很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当时看到电视上播的非洲或是东南亚百姓生活的场景,就萌生了以后要在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想法。”谭静远说,“现在的生活状态满足了我那时的愿望。”
从2005年到2015年,10年间谭静远走访了不下30个中国乡村学校。加入天地人禾团队后,她主要负责品牌策略、产品开发和食农教育等内容。今年,她成为天地人禾的CEO,统领团队业务。
想要达成的目标并非卖大米这么简单
在跟土地接触、跟农民打交道的一年多里,谭静远每每感觉“自己就属于那里”。现在,她隔一段时间就到向阳村插秧、割苗,同老乡们唠嗑,她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未来同中国乡村绑在一起。
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这位加拿大海归姑娘感受到了自己所做事业的意义。“当时我们马上要启动下一轮的种植计划,很多村民跑来说他们愿意加入我们的组织,想跟我们签订协议,那个时候我觉得很满足,一直努力的事情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谭静远说。
在小谭眼中,他们的团队虽然推广的是稻米,但想要达成的目标并非卖米这么简单。“我们的长期使命是推广对农村环境有正面影响的农产品生产与生活消费模式,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民权益及健康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她说,下一步,团队还将建立一个生态社区,同时成立中国第一个面向4~14岁孩子的食农教育体系。
“这个项目现在已展开,我们希望小朋友来乡村体验多样的文化,观察田间地头的萤火虫、青蛙、猫头鹰等各种动物昆虫以及植物景观,增加农耕知识,同时培养环保意识。”谭静远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归结为一点,我们想做些乡村建设的工作。”在她看来,中国乡村有很大的魅力,只是现在处于一种衰落状态——村子里的人往外走,很少有人去建设它,学校也撤了,没有青年文化,失去了生机和朝气。但它有很大的潜力,农村是几千年来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人世世代代在其中生存,发展出了很多宝贵的农耕智慧。
“究竟在新的世代下,乡村能跟外部社会有怎样一种好的对接,以恢复新的活力?通过改良农作物的品质,还是发展观光旅游?这些都是很大的课题,我们在做其中一种尝试。”小谭说,“最近公司招募新员工,我还意外收到一封邮件,对方说自己是向阳村的村民,想跟我们一起建设他的家乡……这是新近收获的一份感动,团队的努力被认可,真的很难得。”
理想诞生自内疚
去年,谭静远的朋友偶然间问起她,为何会对中国乡村的发展那么关注,她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是因为内疚。
“一切的原点,是我第一次到乡村支教时,碰到的那位改变我世界观的五年级女孩,我在那个年龄段时已经跟父母在加拿大生活了,有机会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包括后来的自学设计、旅行、上大学以及做科研。当我看到那些比我小的孩子因为社会不公平等原因造成的机会缺位,会觉得内疚,虽然这种不公平不是我造成的,但某种程度上我是获益者,如果不为他们做点什么的话,我会愈发内疚。”谭静远在一篇个人自述中写道,“有人说内疚是最强大的情绪,而这也是我理想产生的原因。”
“我希望那个女孩在未来会遇见属于自己的可能性,而我也会一直努力让脚下的土地孕育美好,梦想或许真的不需要坚持,硬着头皮做就好。”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
除了现在专注的乡村事业,关于未来,谭静远还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再过个三五年,等到天地人禾不需要她出面,很多项目就能自行运转的时候,她不排除自己再去读个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博士,重回老专业。“因为一方面国际上有很大的发展,人类基因图谱计划相信未来5年也会有非常大的进展。”她说。
返乡农民就业创业故事二
他养竹鼠“听”世界名曲月入两万
“这是贝多芬的名曲,接下来是中国的古典音乐……”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数百只竹鼠见到陌生人,并未出现躁动,而是悠闲地啃着草、吃着粮食。
这些竹鼠的主人是吴建安,两年前,他是都市白领,辞职后扎根深山,靠养竹鼠致富。
不当白领 回乡下创业
走进永春县苏坑镇嵩溪村洋田角落吴建安的竹鼠养殖场,你会发现,这边的竹鼠如此乖巧。
2003年大学毕业后,小吴一直在某大型公司做财务,月薪近万,后来他认识了妻子姜笑丽,作为白领,他们收入都不错。几年积累,他们已打算在厦门海沧区买房定居。然而,孩子出生后,吴建安却犹豫了起来。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事业和生活?
创业!小吴回了一趟家,看到家里山清水秀,生态条件非常优越,他小时候的梦想涌上心头。“我从小就想搞小农场,养的家畜吃青草,市场前景应该错不了。”小姜很支持丈夫的想法,也辞职跟他回老家。
养什么好?小吴到周围县市进调查,他发现养竹鼠很有前景:“我家里就有养竹鼠的历史,市场需求旺盛,但却还没有比较大养殖场。”小吴认为,养殖竹鼠投资小,入门较快,繁殖快,后续的投入较少。
父母不明白 一月不跟他说话
说干就干,小吴从亲戚处接手了100多只竹鼠。
刚开始,他像以前那样拔杂草来喂,也不懂防疫,“虽然竹鼠繁殖很快,但经常会有竹鼠死去。”吴建安介绍。
这并非小吴遇到的最大挑战。刚回家,父母亲一听说他要辞掉高收入的工作回家养竹鼠,气得脸都绿了。在反复劝说无效后,父母一个多月不跟他说话。
顶住压力,小吴一心想着,如何把竹鼠养好。
防疫是关键,他经常戴上手套,向医生一样,解剖死去的竹鼠,寻找致死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努力,他找出了一套成功的防疫方法。
经过努力,养殖慢慢上了正轨。一个远在江西的网友,通过网络,与吴建安联系,一口气找他买了300多只幼崽。他因此赚到1万多元。“想不到这种东西还可以赚钱,那就好好干!”父亲终于跟他说话。
放名曲给竹鼠听?让它们长得更快
给竹鼠听轻音乐,是一次意外的发现。
原来,一次在喂竹鼠过程中,小吴的手机铃声响起来了,原本见到人后到处乱窜的竹鼠竟然安静了下来。他想(创业网www.Cyone.com.cn/) ,如果长期给竹鼠听轻音乐,有助于竹鼠缓解情绪及长膘。他于是把播放设备装到养殖场,给竹鼠播放。如今,有陌生人进入,这些竹鼠也不会躁动不安。
他开始开发利用养竹鼠的第二价值。“竹鼠粪便也是好东西。”吴建安介绍,苏坑是佛手茶种植大镇,竹鼠的粪便便是改良土壤的好肥料,单单一年的竹鼠粪便,他卖了2万多元。
带领村民致富 想建生态农场
创业之初,拓展市场,吴建安也另辟蹊径。
他开着小货车,在永春、德化一家一家餐馆酒店寻找买家,有的老板刚开始不怎么搭理他,他就“强强”放5只竹鼠在那里,说好了如果顾客愿意吃再来收钱。
如今,当初不怎么搭理他的那些餐馆,隔三差五就找他拿货。
2013年,小吴的竹鼠总销售收入达到了60万元。今年前景更是喜人,他每个月能卖出4000只竹鼠,月纯利润2万多元。
“生意越来越好,一个人忙不过来。”小吴干脆把一些幼崽让乡亲带回家养,长成了再统一回收。这样,不少乡亲也在他的带动下,共同致富。
“最近我还挖了两口鱼池,打算把竹鼠的粪便弄成沼气池,再种些有机蔬菜,一座农场不久就会出现了。”他满怀豪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