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论文篇一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论文摘要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一成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风险管理要求也越来高。风险是金融行业发展避免面的的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好金融风险管理有着巨大的意义。本文就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论文内容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0 引言
在我国金融行业中,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利用互联网杂诈骗的行为,给我国当代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的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在互联网金融中,它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金融业务的往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而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具有一定风险性。为此,做好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2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互联网金融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延伸到自助转账、第三方支付、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互联网金融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活动,所涉及金额越来越大,使得我国金融市场日渐繁荣。然而互联网作为一种非工具,它本身具有开放性,人们在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时候,需要承担较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如竞争风险、信誉风险、经营风险等,一旦风险发生,不仅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互联网金融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只有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互联网金融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1]。
3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网络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与互联网为依托的,人们在进行金融活动中的时候需要依靠计算机或移动设备来完成,然而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在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很容易遭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系统遭受到攻击,就会造成重要的信息泄露,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竞争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扩大了金融交易方式,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我国传统银行价格面临着的较大的竞争风险,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银行的业务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三)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指的是参与交易活动的主体不能按照约定时期履行相应的职责,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交易,而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对于企业而言,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会虚构自己的财务信息,等到了偿还贷款的时候,企业往往会借经营不善,不再规定日期内归还。另外,在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常见的信誉风险有卖家信誉风险,买家信誉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信誉风险。如买家在支付款项后,卖家不能按时发货,这就是典型的卖家缺失信誉
(四)法律风险
尽管互联网金融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立法方面的规定还没明确,现有的法律法规都只是针对传统金融业务,不适应互联网金融,使得人们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时候市场发生纠纷,严重的还会引起网络诈骗,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4 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一)加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而网络安全风险作为威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2]。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都可以有效地保障人们在互联网金融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
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我国传统银行既迎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了较大的挑战。在机遇面前,银行要把握时机,抓住机遇,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保障。面对挑战,银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弊端,要善于扬长避短。在银行发展过程中,要积极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强化资产负债组合,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负债可控性,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3]。
(三)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完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对企业、个人进行客观的信用评价;其次,完善互联网身份认证,确保互联网金融的透明度[4]。
(四)完善金融法律法规
在这个国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法律来提供保障和依靠,只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才能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首先,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金融监管法治体系,确保金融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要完善金融立法,使法律能够有效地运用于金融经济活动中,规范金融套利行为,保障资金安全。另外,金融监管机构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制度,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提高对金融活动的敏感性,逐步减少现有的金融管制,在确保我国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的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实现资金在市场内部和市场间自由流动,使市场机制发挥真正的作用,降低整体市场运行成本[5]。
(五)提高风险管理的认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扎,我国金融行业引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虽然活跃了金融市场,然是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为此,对于个人而言,在进行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业务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性,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对于银行而言,就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在发展信贷业务的道路上不断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时刻保持较高的风险意识,在银行内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而促进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6]。
(六)加大专业金融人才的培养
信贷业务在银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确保银行信贷业务的稳定发展,加大专业内控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金融管理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高超的沟通技巧,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与客户沟通中能够维持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具备超强的风险意识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对银行内部,银行必须加大专业的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CFP、AFP人才方面的培养;其次,同时还要放开政策,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引进国内外高素质的人才,注重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培养与培训。另外,为了稳住人才,商业银行应当为专业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待遇及收入待遇,进而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保障。
5 结语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增加了金融风险。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金融行业要想稳定发展,就必须全面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只有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法,降低风险的发生,确保金融活动安全,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论文文献[1]吴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2]康欣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启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吴钊.在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背景下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王泽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5]王亚琦.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共同发展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4.
[6]唐正伟.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论文篇二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本质与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论文摘要内容摘要 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增加新的风险类别,传统金融所固有的风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存在,只是在表现形式和特征上有所区别。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存在一定的传染性风险,并可能加速各类风险之间的转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管理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监管机构需要特别重视互联网金融的特性,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监管当局应有效权衡监管与风险特征、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保证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合规的前提下降低监管强度,鼓励金融创新,使互联网金融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论文内容关 键 词 互联网金融 传染风险 风险转化 风险管理 监管强度
作 者 1 刘志洋,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长春 130117)2 汤珂,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从2013年开始,多款互联网金融产品相继推出,互联网金融也成为金融领域被谈论最多的话题。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然而,互联网金融在便利人民日常生活的同时,与任何其他金融产品一样,也会带来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
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互联网的本质,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只是把互联网和金融有机结合起来。在此意义上,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增加新的风险种类。从现代风险管理的视角来看,传统金融风险仍然是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主要面对的风险,而非金融风险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也会显示出来。互联网金融企业依靠其强大的数据积累能力提供了信息中介服务,其作为一个企业,面对的各类风险也早已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框架之内。对于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国际上已部分具有管理经验,比如美国货币监理署1999年发布的网络银行监管指引,已经对网络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类和总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和澳门金融管理局(AMCM)也发布了相关电子银行监管指引;巴塞尔委员会2001年发布了电子银行业风险管理指引以及电子银行跨境风险管理指引。可见,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并不是新生事物。
(一)非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带来巨大的增长机会的同时,也对企业风险管理带来挑战。各种犯罪均对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脆弱性展开攻击。盗窃、诈骗、假冒、服务中断以及勒索等问题已经困扰网络金融很长时间,企业开展网络金融服务除了要面对传统的金融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之外,还要面对更多的其他非金融风险。可以说,金融对互联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
1.战略风险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风险类型。战略风险与其他类型的风险不一致的地方在于影响面广泛。企业高管制定的战略决策会影响企业所面临的其他风险种类。随着客户对互联网依赖程度的加深,互联网金融企业高管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规制企业应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满足客户交易需求。技术的快速进步、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各类金融机构的涌入,使得一旦企业战略制定错误,其后果将是致命的。互联网技术在金融界的广泛采用,可能会导致企业不顾成本地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而此时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能力以及资源,可能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过快发展。为了有效管理战略风险,企业高管本身应有清晰的战略头脑,应综合考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收益与成本,要制定清晰的实施计划,并进行有效监督。
2.声誉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非常重要。对于传统金融来讲,金融机构信誉水平良好,其声誉风险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人员行为不当,如理财产品销售误导、违规乱收费、不合理的保险拒赔、金融机构人员参与非法金融活动等。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传递更为广泛和迅速,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监管机构采取措施的时间大为缩短。由于互联网金融目前准入门槛低或没有准入门槛,既存在不规范机构本身信誉不佳、甚至涉嫌诈骗的问题(比如一些P2P平台跑路导致社会对P2P行业不信任),也存在机构本身的行为不当问题(如夸大宣传、销售误导、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必须有完善的危机处置机制予以应对。
声誉风险主要有以下来源:第一,当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符合公众的预期时,有关的负面信息就会在公众范围内扩散。不管与预期相悖的结果是来自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还是来自互联网金融企业所不能够控制的因素,声誉风险都将产生。第二,客户在接受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时出现故障,但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以及妥善的处理。第三,通讯网络的问题导致客户无法及时查看其账户信息。第四,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网络金融服务中出现的其他失误,也会影响客户对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任。第五,黑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网络系统的攻击会让客户对企业失去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声誉风险不仅仅会影响单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当整个行业均出现问题时,客户会对整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失去信任。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临法律合规风险,即由于企业业务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监管规则以及道德规章等,导致盈利水平或者资本充足率水平下降的风险。在传统金融模式下,法律合规风险与机构的业务模式和法律法规、监管政策有关,主要来源于新业务模式法律架构设计缺陷、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变化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法律合规风险同样与机构的业务模式和法律法规、监管政策有关,只不过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往往比较新(如P2P和众筹),业务模式尚不成熟,部分业态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如股权众筹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风险)。法律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客户和交易活动不在同一个国度时更高。有关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还不完善,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准入标准、运作方式、电子合同有效性以及交易者身份验证等方面,仍没有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作参照,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面临更为复杂的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提供网络金融服务的同时,面临着信息披露和消费者私人信息保护等问题。如果没有向消费者详细说明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互联网金融企业就会面临被起诉的风险。如果没有有效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互联网金融企业就会遭受监管当局的惩罚。黑客侵入互联网金融企业网站导致消费者出现损失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同样会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科技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德意志银行2006年的研究报告,客户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技术安全的担忧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提供的其他方面的服务的担忧均要多。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系统的威胁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非授权入侵系统是信息科技风险的重要内容,比如对系统的非授权侵入会将客户私人信息泄露、出现客户资产和负债状况混乱等问题;向系统植入病毒,会导致系统运行混乱,信息失真。系统安全漏洞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能够引发犯罪的安全漏洞,比如诈骗、盗窃商业机密和私人信息等;第二,黑客攻击漏洞,比如假冒网站、使网络服务瘫痪等;第三,系统本身设计中存在的漏洞。
5.操作风险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之一。具体类型包括:系统和交易的安全,比如数据的保密性、是否对第三方进入进行授权、保证网站正常运行等。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企业会将一些业务进行外包,从而产生操作风险。外包将在一个业务流程中产生更多的服务链条,虽然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但却降低了企业对外包项目的控制能力,从而增加了操作风险。企业开展网络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对潜在客户数目预测的不精确也是操作风险种类之一,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会面临这一问题。预测数目偏少,企业可能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预测数目偏多就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准确预测潜在客户数量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追根到底从事的是金融业务,因此传统金融风险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风险。
1.信用风险仍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通常被定义为,借款人不能按照合约规定还本付息而给企业的盈利和资本带来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蕴含在金融机构的所有经营行为中,并受交易对手、发行人和借款人行为的影响。对于传统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更偏重实地调查与人为判断的结合,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可靠信息来源不足,调查人员技能不够、态度疏忽、刻意隐瞒,不恰当的考核、激励和信贷决策机制,不恰当的外来干预等。随着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信用风险管理更偏重数据挖掘与模型决策的结合,信用风险主要源于数据来源不充分、数据失真、模型设计缺陷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为金融服务打破地域限制带来了机遇,不同地域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金融服务。然而,企业通过网络与客户建立联系,缺少传统银行经营过程中与客户的个人接触,这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客户信用的核实带来更大挑战,而客户的诚实信用是良好金融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核实抵押物和完善安全协议方面也面临挑战。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信贷组合的有效管理,需要管理层识别信贷风险,理解信用文化,确保控制贷款风险的政策、程序和实践的有效实施。
2.流动性风险是指虽然有偿还能力,但由于暂时得不到资金而无法偿还的风险。在传统金融领域,流动性风险主要来源于期限错配(如存款与贷款的期限错配)、超出预期的资产损失(如大量不良贷款、大额保险理赔支出)、因市场恐慌导致的大规模集中提取/赎回(如银行挤兑、基金集中赎回)等。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基本上与传统金融类似。不仅如此,因为互联网的传播效率更高,一方面谣言和恐慌情绪的扩散速度可能快于传统金融,另一方面通过官方渠道平息谣言的速度也可能快于传统金融。在资产管理类(包括第三方支付现金管理)和贷款类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中,资金流入是短期的,而贷出是长期的,因而会出现期限错配现象。一旦发生集体性挤兑事件,互联网金融产品将遭受流动性风险。
3.传统金融领域的市场风险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市场风险的主要类型有股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基本上与传统金融类似,只不过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更低,当利率、汇率、资产价格变化时,用户可能会更轻易地进入或退出某种金融资产。例如当货币基金回报率相对于存款的利率差缩小(扩大)时,用户会更容易地退出(进入)货币基金(当然,这个过程通常情况下是有序的转换,不一定会引发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售的理财产品会投资到金融市场中,因而,金融市场风险如股票价格的涨跌、利率的波动、汇率的变动都会影响到产品净值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公信力。同时,互联网金融产品投向的资产(如房地产行业)也会因为商业周期的波动而带来收益的变化,从而影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价值,进而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产品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金融产品是金融风险的载体。投资者购买互联网金融服务本质上是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别:第三方支付型产品、财富管理型产品、借贷型产品。
1.对于第三方支付类型的产品来讲,操作风险是其主要面临的风险之一。第三方支付产品涉及用户众多,任何操作失当或者系统被攻击都会造成用户隐私信息泄露和资金盗用的问题。易观国际《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调研报告》显示,木马和钓鱼网站给用户带来的资金损失比率为24%,账户和密码被盗占比为33.9%,排名为前两位。第三方支付产品还面临法律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匿名性、隐蔽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性,使得第三方支付产品在经营中面临洗钱问题、沉淀资金问题、信用卡套现问题等法律问题。[1]
2.市场风险无疑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售的财富管理型产品面临的主要风险。只要是金融企业就要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取收益。不论经营这类产品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营业模式如何,企业最终都会进入金融市场开展投资活动。只要涉足金融业务,就会面临股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等市场风险。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市场风险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无疑也是这种财富管理型产品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旦市场出现动荡,或者产品收益与预期不符,在互联网信息快速传递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同时进行赎回,互联网企业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3.融资型产品主要包括两类,分别是P2P网贷和众筹平台。流动性风险是P2P网贷主要应对的风险种类之一。流动性风险的来源在于资金垫付给P2P平台带来的压力,而压力的来源是“保本付息的承诺”和“拆标”两种行为。比如2013年7月发生的中财在线的挤兑事件,就是由于平台无法进行资金垫付所引发。法律风险是P2P网贷重要的风险。当前对P2P网贷公司的定位不清晰,使得P2P网贷面临被指控为非法集资和非法吸储的风险。而众筹平台同样也面临着非法集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代持股问题以及公开发行证券等法律风险。[2]在信用风险方面,由于P2P平台一般会承担一些担保职能,使得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对P2P平台影响较大。众筹平台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项目发起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伊桑・莫里克的研究表明,75%的项目无法按照预期完成。因此项目发起者自身的信用风险是影响众筹平台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在实际经营中众筹平台扮演了支付中介的角色,靠着自己的信用经营了数目巨大的资金,一旦出现信用危机,投资者损失就会非常惨重。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
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高云龙指出:互联网的“开放”和“即刻传播”是其主要特征。从互联网的这两个特征出发,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突出表现为“传染性”和“快速转化性”。
(一)传染性
传统金融网络模型认为完全网络模型有助于分散流动性冲击进而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而Gai、Haldane和Kapadia[1]认为,如果网络结构集中度高,那么该结构内节点之间的关联复杂程度较低,传染发生的频率会更低,破坏性也会更小;而当系统关联度高的时候,传染反而更容易蔓延。Acemoglu、Ozdaglar和Tahbaz-Salehi[2]认为,对于复杂的金融机构网络,在金融市场处在正常的情况下金融风险会得到很好的分散,但在金融危机来临时,由于传染性的存在,金融风险反而传递更广泛,更容易引起大面积的风险爆发。这种传染机制的载体是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在消费者之间的共享程度。当金融体系处在正常时期时,信息的广泛共享有助于消费者做出理性的决策而降低风险。但当金融体系处在动荡期时,信息的快速传导会使得消费者在同一时间做出同一决策,会形成“个体理性的加总不等于整体理性”的情形发生,从而出现“宏微观悖论”,加速传染的蔓延。
从互联网“开放”的特征出发,笔者认为互联网增强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风险的传染性,增加了风险的影响“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反映了普惠金融理念,因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参与者往往非常之多。而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负面消息(如技术故障)会在投资者之间很快的传递和共享。不同的投资者会做出相同的反应(如撤资),因而互联网增加了不同投资者之间行为的传染性。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如某家P2P贷款公司的不良声誉传播开来后,对P2P贷款行业并不知情的投资者很可能对整个P2P行业开始不信任,因而撤资或远离这个行业。这样,某个机构的声誉风险进而传导到这个行业的其他机构。
(二)快速转化性
从互联网“即刻传播”的角度出发,互联网加速了不同风险之间的互相转化。虽然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增添新的风险种类,但是非金融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讲,重要性显著提升。互联网金融提升了信息科技在金融业务中的重要支柱性作用,使得非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之间的相互转化速度变得更快。在具体实践中,风险的爆发和传染往往是多来源、多路径的,比如风险的爆发既可能是企业战略失误(比如信贷机构出现了严重的不良贷款损失),也可能是企业操作失误(系统超负荷导致营业中断),也可能是黑客攻击(比如账户信息大规模泄露),也可能是竞争对手蓄意谣言(比如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存在严重安全漏洞),还可能是个别企业的违规行为被媒体曝光引发公众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如个别P2P平台跑路)等。又比如风险的传染路径可能是沿着“操作风险到声誉风险再到流动性风险”的路径,也可能是“信用风险到声誉风险到流动性风险”等。以互联网银行为例,信息系统的某项错误可能会引发客户在网上发表“负面消息”,进而会引发网上挤兑支取,金融机构因而会出现流动性风险(即无法保证全额兑付),而流动性风险又可能会引发信用风险(即无法偿付其他债务),进而声誉风险也会变大(更多的投资者开始怀疑这家机构),此时金融机构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再比如说,某项政策的出台导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者挤兑支取(或存款),这有可能加大信息系统的负荷而引发信息系统风险,进而带来声誉风险……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信息传递更快捷,因而互联网将加速不同风险转化的速度。
笔者以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图1)为例,对风险的快速转化性进行说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后会面临战略风险,而企业制定的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风险,进而决定了可能遭受的市场冲击类型。如果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一旦互联网金融企业遭受市场冲击,可能会造成互联网金融企业偿付能力不足,企业信用风险开始增加,而此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法律合规风险也有可能迅速增加。这些风险信息会通过互联网快速传递给消费者,此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声誉风险随之增大。一旦消费者开始大规模赎回,互联网金融企业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在经营中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会对银行流动性产生压力,进而给银行带来流动性风险。一旦这种流动性风险在金融体系内传染,整个金融体系就会面临流动性压力,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会增加。
图1 互联网金融风险之间的转化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异性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面临诸多风险,但互联网的发展也具有降低某些风险的作用。
第一,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增加信息透明性,降低社会整体的信用风险。中小企业融资之所以难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银行无法对其信用风险进行评估。阿里巴巴2004年3月推出的“诚信通指数”,建立了交易双方的信用量化综合评分体系,把会员的认证状态、档案年限、交易状况、客户评价、商业纠纷、投诉状况等纳入该指数的统计范畴。信息的公开对中小企业整体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在这种信息公开的环境下,信用低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贷款。2007年5月,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携手推出企业信用度贷款服务。该服务允许阿里巴巴向建设银行推荐贷款客户,而获得阿里巴巴推荐名额的前提是,企业在阿里巴巴网站上的信用度良好。2007年6月,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e贷通”产品。如果获得该产品支持的中小企业出现坏账,则该不良记录会出现在互联网上。这种公开透明的机制无疑促进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有助于降低社会整体的信用风险。 第二,投资者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分散投资风险。现代投资理论告诉我们,分散化有助于降低风险。许多P2P平台都对投资者投资一笔项目的金额进行限制,鼓励投资者将其资金投至多个项目,从而运用分散化技术降低自身投资风险。根据P2P平台统计情况,分散投资可以解决个别借款人违约所带来的整体风险,使得投资者总体上获得正的收益。[3]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民间金融风险,从而缓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民间金融之所以风险较高,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经营环境不规范,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无法有效评估信用风险。P2P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规范的借贷流程、透明的披露制度引入民间借贷,无疑有助于捋顺民间金融的债权债务关系,将科学的风险管理引入民间金融体系,将民间借贷阳光化和规范化,这对于区域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大数据挖掘技术增加了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大数据挖掘技术增加了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银行主要依靠个人的努力(如财务报表分析、实地调查)来识别借款人的风险高低,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取决于个人的经验积累、主观判断和职业素养,加上现场调查的频率低、成本高,就给银行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下,贷款机构可以利用借款人在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网络、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平台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做出信贷决策。这些数据不是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判断,相对而言失真的程度小,并且数据更新的频率更高,甚至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反而能够帮助贷款机构更好地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根据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创新金融事业群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阿里小微信贷累计发放的贷款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每户平均获得贷款4万元,但不良贷款率仅为0.87%。[4]其次,在信息技术安全方面,通过大数据挖掘,互联网金融可以更好地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识别和拦截非法交易,更好地保障用户资金安全。比如支付宝曾出现同一个用户在三地同时登录支付宝账户进行网络购物,支付宝立即对账户进行了冻结,以防账户资金被盗。事后证明,该用户是某明星的账户,同时登录支付宝账户的是其三个私人助理,支付宝核实以后对账户进行了解冻。整个交易识别和拦截机制是建立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再次,在反洗钱方面,在识别信用卡套现、反洗钱等领域,支付宝基于对商户和用户的交易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设计了识别信用卡套现和洗钱量化数据模型,通过这个数据模型有效识别信用卡套现和洗钱的可疑人员。例如,数据模型曾监测发现某个经营茶叶的商户,其商品种类极少、店铺广告投入很低、商品介绍极为简单、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数倍,而这家店铺的营业额却很高,立即将该商户列入洗钱可疑对象,报告给监管机构。事后监管机构经过调查证实,该商户确实涉嫌洗钱交易。最后,在预测传染性风险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能更好地识别金融风险传染的源头、路径,提前进行布局防范。比如,通过对用户消费行为的数据分析,天弘增利宝可以更好地预测用户的申购赎回行为,提前做好资金的准备以应对赎回压力。
第五,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互联网金融有助于降低金融企业的操作风险。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操作流程尽管很多已经实现了系统自动化,但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操作,操作风险也很高,比如未经授权的业务操作、签字盖章环节遗漏等。互联网金融的系统自动化程度大大高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对人工的依赖程度很低,因人工操作失误导致的操作风险概率也会更低。据统计,银行单笔信贷的操作成本大都在2000元左右,而阿里巴巴创新金融每笔小微信贷的操作成本仅仅为2.3元。[5]
概而言之,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于中国金融的发展来讲是一次大变革。只要互联网金融企业涉足金融业务,则风险就是永远不变的话题。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的营业模式,但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增加新的风险种类,却加速了各类风险之间的转化,扩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面。而只要是金融,就无法摆脱风险管理这一核心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面临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非金融风险,且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决定了非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可以快速转化,影响面积与传染速度也会提高,对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者在享受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应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互联网企业应积极寻找预防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途径,监管机构也应根据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提出相应的监管措施。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带来金融风险的同时,也会起到降低风险和保证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因此,在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同时,监管当局应有效权衡监管与风险特征的关系,权衡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保证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合规的前提下降低监管强度,鼓励金融创新,使互联网金融最大限度地服务民众和社会。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论文文献[1]Gai,Prasanna、Andrew Haldane. Sujit Kapadia. Complexity, Concentration and Contagion.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11,58(7):453-470.
[2]Daron Acemoglu. Asuman Ozdaglar、Alireza Tahbaz-Salehi. Systemic Risk and Stability in Financial Networks. NBER Working Paper,2013.
[3][4][5]李耀东、李均.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262、9、10.
有关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论文推荐:
1.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2.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措施毕业论文
3.风险管理论文案例
4.浅析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与启示论文
5.关于金融网络安全研究
6.金融市场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