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结婚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

婚礼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最大的礼仪。和其他习俗相比,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从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类当时文明教化的程度。古代的婚姻中间有许多繁琐的程序,尽管如此人们却也都认认真真,绝不马虎。下面小编就为带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婚嫁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古代婚嫁礼仪

婚礼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最大的礼仪。和其他习俗相比,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从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类当时文明教化的程度。古代的婚姻中间有许多繁琐的程序,尽管如此人们却也都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目的只有二个:一是使婚姻得到社会的确认,二是为新婚夫妇清除邪恶,祈求美满幸福的生活。

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周。“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三书”的作用应是古人为保障婚姻所立的有效文字记录,但“三书”并非周制昏礼。

聘书: 订亲之书,是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 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徵﹝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 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

纳采: 订亲之书,是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问名: 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纳吉: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征:呈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称为纳征。

请期:是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今称“择日”。

亲迎:婚礼之日,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

古代婚嫁流程

古代男女的婚嫁过程一般包含以下七个步骤:

一、说媒

在古代,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有一句俗语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传统的婚姻中,媒人在男女婚嫁中起重要作用,“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媒人可以主动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

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三、定聘

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

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由于定聘时已拿上半礼,这时全部纳完俗称下半礼。其他的礼物列成礼单,夹在礼书之内。礼单上面必须有布帛、绸缎、纱罗之类,这些布料是为新婚缝制衣服的。女家也要回些礼物,缮好礼书交来人带回。送礼之后,距婚期已经不是太远了。

五、迎亲

迎娶的当日,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盒队,浩浩荡荡、鱼贯而至。花轿一到,女家奏乐鸣炮相迎。迎亲的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花轿落地,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大人。并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们行过礼后,伴娘就挽着新娘上花轿了。上轿时,新娘一般要“哭嫁”,表示对父母的依恋。娶亲的归路,必须走另一条路,也叫不走回头路。

六、拜堂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仪式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至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

通赞:新郎新娘进香。

引赞:跪,献香。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中国古代结婚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

七、闹洞房

闹洞房主要是由于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亲包办的婚姻,男女双方在结婚前都没有任何的接触,有的连个面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了解和熟悉了。现在一下子成为了夫妻,肯定十分的陌生,有了这么一个闹洞房的过程,就可以改变那种出现冷漠的气氛,使新人尽可能的减少生涩之感,尽快地使小夫妻进入亲热的状态。所以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越闹越喜,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及新婚三日无大小的说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2861/72613950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西神话与文学

1、中国古代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页。古代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特有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幻想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及其贡献 古代著名数学家

刘徽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珍藏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珍藏版)【刘卿学语文】【网络综合+原创整理】书信:不见面的礼仪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可以概括为八点,即载道、教化、救世、哀民、崇义、养性、言情、尚美。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认识中国文学传统所表现与折射出来的民族精

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历史观漫谈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历史观漫谈作者:酒国英雄这里,首先我要说明一点。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主要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其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厘清起来十分困难。根据性质上的不同,我把它们分为两类:一是唯心主义的历史循环论,二是唯心主义的历

声明:《中国古代结婚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为网友一曲清欢寂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