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口水是武器,汗水是代价,泪水是学费!看看那些名人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有关名人自主创业的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名人自主创业的故事一
他37岁走上创业之路,用11年时间把公司做到100亿
他是一个勇于冒险的“离经叛道”者:从高薪IT软件写手进入携程负责营销,实现“鼠标到水泥”的转变;后在携程纳斯达克上市后“激流勇进”,拉起一支毫无酒店业经验的队伍,成功创办7天连锁酒店。作为国内最年轻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掌门人,他37岁时创办的7天连锁酒店在3年之内就已跻身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一线阵营。而如今他拥有的铂涛集团,市值也已超100亿。
说起铂涛集团,大家未必都认识。但要是说起7天酒店,那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估计没有不知道的。7天酒店正是铂涛集团的前身,创始人郑南雁。
2005年7天酒店成立,11年后的今天,铂涛不再只有7天一个品牌,市值也已超过100亿,但当我们找上门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我们还是能够从他身上看到创业人的影子,或许是因为他依然保持着创业时期的勤奋。
他说,酒店人靠的就是勤奋
但凡是极具成功的企业,它的成功往往是极具优秀的创始人所撑起来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对自己如何严苛,如何用自己的价值去带动企业的价值。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够被称为“企业家”。
创业之初,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
回忆起创业时期,他之前身边的一位副总裁说,刚开始的时候,任何事情郑总都会亲力亲为。
当初,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带着我们团队所有人去酒店做检查。当时店面还不足10家,然后他就带着我们一家一家的跑。到了店里他不让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在一旁看他检查哪些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第一次去检查,郑总就直奔客房的卫生间去,然后俯身用手去擦拭马桶的周围。擦完一看手是脏的,我们当时有点尴尬,谁都没有说话,郑总也没有说话。但是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后来再去店面检查的时候,郑总调侃说还需要去卫生间吗?
后来郑总说:“看一个酒店的好坏,就看它的卫生间。卫生间是最能说明一个酒店品质如何的地方。我们可以在一个环境一般的地方睡觉,但是没人喜欢在一个环境一般甚至有点脏的卫生间洗漱装扮。”
做酒店,要学会拒绝传统,这或许是最大的挑战
起初创业,郑南雁其实并没有多少经验,但他非常清楚:酒店属于传统行业,所以很容易做成传统品牌。但是必须要跳出来,否则说不定哪天就跟着传统一起死掉了。
他最喜欢对团队说的一句话就是:“微乱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这种微乱,会让人的思维保持活跃,会让品牌保持活跃。
他鼓励所有人都畅所欲言,鼓励基层员工与自己对话,说出只有基层员工才能了解的酒店状况。
他强调信息透明,让所有人都实时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而不是后院已经着火,前方还在忙着打战。所有人,都不能保持在旧的认知里。
他每一个决定,都是大家碰撞后的结果,拒绝一个人说了算。发散思维才能不被传统化。事实上,7天的出现,确实给酒店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力量。
保持空杯心态,想进军酒店新领域
他可以说是中国酒店行业的大佬,他用7天酒店的成功证明了他在酒店行业的地位。几乎没有人再可以对他指点酒店的江山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外界都知道,郑南雁近年对客栈领域兴趣渐浓,他看中这个市场,但想要做好这个市场,之前的经验未必能够帮到他。所以在这方面,他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
之前有一位客栈行业的创始人去见郑南雁,说是取经实则可能是想要获得投资。这是郑南雁第一次深度接触和了解客栈领域的创业人。具体过程我们无法了解,但是我们后来知道,他确实投了那位创业人一笔钱。
他说:“我在客栈领域是零,但我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和他一起学习。”
所以,前段时间,云掌柜做了一期客栈的经营课堂会,请的主讲人是刚刚获得3000万投资的蜜月客栈诗莉莉创始人许先生。课堂过程中有人惊奇地发现,郑南雁竟然也在这场课堂中,只不过角色确是一个默默旁听的学员。
这位诗莉莉的创始人,仅仅是一个90后的年轻人,对郑南雁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晚辈。但他似乎默认客栈领域自己才是晚辈,别人是前辈。
真正成功的人,永远会保持一种应有的谦逊,保持一种空杯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获取能量,重新出发。否则,成功只是一时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其实就是保持终身学习。
11年不变的是,他对酒店的极度热情
云掌柜的课堂结束之后,诗莉莉创始人认为郑南雁既然来听自己讲课,说明对自己的项目感兴趣,或许也应该去找这个大哥谈一谈。
许先生说:“当我决定去铂涛集团找大哥的时候,我发现我竟然只能用拦截的方式找到他。
恰好得知他第二天会在公司,无奈我只能连夜把商业计划书赶了出来,决定第二天过去“冒然访问”。我听说大哥是一位感性的人,然后就写了一段能够让他感动的话,告诉他诗莉莉正在做什么,而我又想找他做什么。第二天早晨7点钟我准时到了铂涛大厦,我到的时间有点早,当时公司还没人,我心里有点惶恐,不知道大哥见到我会是什么反应。
7点半的时候,大哥出现了,他是第3个到公司的人。我过去和他打招呼自报家门,大哥说你跟我去办公室吧,虽然我今天很忙,不过还是愿意和你聊一聊。
当时我就在想,大哥对酒店真的是一种热爱,所以创业这么多年,铂涛市值已超100亿,依然还是秉持着这么勤劳的工作状态,那一瞬间,我真的深受他感染。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热爱,所以他对酒店创业人都有一种情怀在其中,愿意帮助更多的酒店创业人。
见面过程中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很诧异,我在向大哥递名片的时候,大哥说他有我的名片。那是两年前在一个酒店论坛上我递给他的,当时我才刚刚创办诗莉莉。
从郑南雁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勤奋、他的热情、他的专注,所有这一切,都投身于他所创办的酒店。
如今,他是中国酒店最佳创新人物。他是酒店行业唯一获得“赢在未来·商界领军人物”大奖的CEO。他是唯一获得“十大时代营销人物”称号的酒店业人士。
如此多的唯一,让这位“离经叛道”的创业者成为了真正的酒店人。
有关名人自主创业的故事二
他60多岁转型再创业,80岁收获一个中国好莱坞,又砸300亿
浙江横店,一个户籍人口只有8.9万的小镇,每天有超过10个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摄,每年2/3的国产古装剧在这里完成。美国《好莱坞》杂志将它称为“中国的好莱坞”,而仅论规模,它比好莱坞还大。一手打造出这个世界级影城的,是80多岁、至今仍以农民自居的徐文荣。
从1996年为谢晋的《鸦片战争》搭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到在“争议”中投入300亿修建圆明新园,60多岁、在别人“你没有文化”的质疑中“非要做文化”的徐文荣,在应该退休的年纪,让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变成了与美国好莱坞齐名的影视文化旅游重镇。就连马云进入影视圈,也得先找他“拜码头”。
被货郎挑进横店
虽然一辈子的事业都离不开横店,但严格来说,徐文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横店人。
徐文荣1935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的新东村,他3岁时,家里决定南迁横店。妈妈和哥哥姐姐们轮流抱着徐文荣搬家,抱一会、歇一会,最后找了个货郎帮忙将他挑进了横店。
▲徐文荣出生地新东村
徐文荣的童年在穷苦和自卑中度过。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靠父亲做点小生意维持,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家中常常揭不开锅。
父亲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糖饧,年幼的徐文荣拿着一个口袋、一杆秤跟在后面,换来的稻谷由他来背。
他的邻居做火腿生意,两家人时常走动。一次赶上火腿腌晒的季节,院里一排排火腿在太阳底下晒着,油一滴滴往下淌。母亲见状,趁着跟女主人讲话的空档,让徐文荣赶紧回家拿空碗来接油,然后拿回家炒菜做饭吃。
“我顶着太阳、举着碗,在一排排火腿架子下钻来钻去。那时候虽然还小没有上学,但是心里非常伤心。”徐文荣回忆说。因为家境贫寒,他经常得帮忙干活,并因此被同龄人嘲笑,自卑的情绪就此蔓延。
后来,徐文荣自卑到不愿出门,因为一家大染坊主的儿子见面就嘲笑他。时间一长,自尊心极强的徐文荣坚定了一个想法:“苦难不解决,人生一世,活着没什么意义。”
▲截至2015年底,在横店演员公会注册的人员已达3.1万人,明星美女在横店成了街景
1950年抗美援朝,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迫切要走出贫穷和自卑的徐文荣未满16周岁,但也偷偷报了名。他侥幸过了初审,却因“全连个头最矮”被带兵军官退回原籍。
回到原籍的徐文荣由此开始了在横店的打拼。他先是在公社里当了7年的“小干部”,后来辞职跟着父亲做游商、捣腾一些小买卖。这段经历激发了徐文荣自己做生意的想法。
游商期间,徐文荣发现地广人稀的安文山区肥料奇缺,而此前他在上海听说有一种比尿素肥力还高的农家肥“马桶砂”(人体排泄物积在马桶壁上的固状结晶体)。凭借信息的优势,徐文荣向安文公社提出“以肥料换粮食”,得到对方同意后,他数次北上上海,收集了1500多斤“马桶砂”,运回来交换了同等重量的玉米。除留少量给家里应急外,徐文荣将大部分粮食分给了横店的低产户们。
做成这笔“大买卖”后,徐文荣又打起了用废铅提炼真铅的主意。他凭借当时的土风箱和铁炉,再次一路收购到上海,还用赚来的钱坐上了飞机,成了当地社员心目中的“大人物”。
曾经备受嘲笑和奚落的穷小子,转身赢得了横店人的广泛信任,1966年,徐文荣成为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他的商场传奇正式拉开序幕。
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
徐文荣身上有两个标签:敢为人先、不服管。当地一位乡党副书记曾说:“我们乡里有个人,论本事可以做皇帝,论错误可以枪毙。”
这个乡干部眼里“可以枪毙”的人,后来靠着“敢为人先”成了市长的座上宾,更一手主导了横店的经济腾飞。
横店集团的萌芽始于徐文荣创办东阳横店丝厂,据《徐文荣口述风雨人生》一书记述,1975年4月18日,在徐文荣多次跑到省里催问后,东阳横店丝厂的批文终于发了下来。
企业创办资质有了,钱从哪儿来却成了大问题。思前想后,徐文荣想到了一个如今被说滥的手段——众筹。他来回游说于全公社39个大队,最终筹集了50254元的三年无息借款。然而,这笔钱对于丝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不得已之下,徐文荣只好去求银行。
为了讨好当时的银行行长,徐文荣几乎盯在了行长家门口,他使尽了各种方法做“公关”,甚至去给行长的夫人找过胎盘。最终,他从银行拿到了26万元的贷款,丝厂的启动资金终于有了着落。
丝厂投产是横店走向规模经济的起点。徐文荣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总能抓住大势,跟着潮流走,他将之形容为“个人的命运,总是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借助国家政策东风,徐文荣将丝厂升级为现代化的轻纺和针织厂,随即又涉足当时即便是大企业也不敢轻易进入的磁性材料领域。此后,他又带领横店将商业版图扩展至医药、化工、汽车等领域。
改革开放之初,横店已经成了中国乡镇企业的标杆,受到经济、社会学家的瞩目。1988年,社会学家费孝通专程考察横店,总结称:苏南以集体经济为主,温州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横店模式则是两者的结合。
在横店模式中,徐文荣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横店打造成了年营收近500亿的超级乡镇企业。他先后参与创办了700多家公司,电气、电子、医药、化工是其中的“大头”,而给他带来巨大名声的横店影视城,产值只占横店帝国的10%左右,仅仅是冰山一角。
“你这点文化,做什么文化产业”
徐文荣杀入影视文化领域,源自一个让他颇为苦恼的现象:横店人富裕起来之后,却缺乏娱乐休闲的地方,外来的人才也很难留住。“那时,我就想把横店装修一下,装修的材料就是文化。”
做文化产业需要政策的支持,徐文荣为此天天往省里跑,一位副省长对于他不断登门拜访的行为不胜其烦,说:“你真是走火入魔,你要做工业我们支持你,你这点文化,做什么文化产业。”
徐文荣较上劲了,非要搞文化,反正他已经有了钱,别人也“拦不住他”。他的“执拗”给横店带来了新的蜕变,起初,徐文荣建影剧院、体育馆、歌舞厅、文化村,这些文化设施虽然常见,但在横店还很新鲜,很快在乡民中引发轰动。之后,徐文荣又趁热打铁,搞了神话荟萃、封神宫等建筑。
起初,徐文荣投建文化产业的目的是让横店更多彩、有活力,但小项目做多了之后,他意识到文化产业同样很有经济潜力,到影剧院、歌舞厅消费的乡民们络绎不绝。徐文荣想:这样“自产自销”的生意不成气候,如果能依靠文化产业吸引外面的人来消费,那一定是个大买卖。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有关名人自主创业的故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