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重庆市公务员成绩 2016重庆市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属于综合性考试,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那么你对公共基础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2016重庆市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6重庆市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目(一)

1、预想性是( )的突出特点。

A、计划 B、总结 C、规章制度 D、调查报告

2、联合行文的成文日期是( )。

A、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

B、实际发出日期

C、收文机关签收的日期

D、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

3、公文中的专用词语“敦”是指( )。

A、诚恳 B、诚恳地聘请

C、诚恳地催促 D、诚恳地邀请

4、某县政府与其所属的企业管理处联合发文,就乡镇企业占用耕地一事发出通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文种使用错误,应使用意见

B、文种使用错误,应使用决定

C、违反联合发文的行文规则

D、文种使用错误,应使用通报

5、某县一农业技校拟筹建校办企业,向工商局行文申请注册,应用( )行文。

A、请求 B、请示 C、函 D、报告

6、下列对公文写作知识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适用于某市卫生局恳请省歌舞团派人指导联欢晚会的文种

②发文字号构成要素的正确顺序

③适用于某市政府表彰劳动模范事宜的文种

④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的文种

A、①--函 ②--机关代字、年份、序号③--决定④--请示

B、①--请示②--机关代字、序号、年份③--命令④--函

C、①--请示②--机关代字、年份、序号③--决定④--函

D、①--函 ②--机关代字、序号、年份③--命令④--请示

2016重庆市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计划是关于设想、打算和安排的文书,它的突出特点是预想性。

2、【答案】D。解析:根据《2012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9条(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A。解析:公文中,“敦”是指诚恳。如“敦促”是指诚恳地催促,“敦请”是指诚恳地邀请。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4、【答案】C。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17条规定,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本题中,某县政府与其所属的企业管理处联合发文不符合联合行文的规则。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5、【答案】C。解析:农业技校与工商局并没有隶属关系,故两者行文应用函。A项请求,非法定公文文种,B、D两项请示和报告均是向上级机关行文时使用,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6、【答案】A。解析:某市卫生局与省歌舞团之间是不相隶属,商谈工作应当用函;发文字号的顺序是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表彰劳模的文种可以用决定;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所以选A。

2016重庆市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目(二)

1、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内蒙古现象”不啻为一个奇迹,所谓“内蒙古现象”是指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内蒙古依靠政策和自身努力,在区域内形成投资,人才和技术集聚效应,经济迅猛发展,增速名列全国前茅,这说明( )。

A、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B、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C、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2016重庆市公务员成绩 2016重庆市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三峡水电站从最初设想到反复论证到最后建成历经百年,克服了环境保护、移民、大坝承载设计等一系列难题,并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引起了较大争议。这体现了( )。

A、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人不可能战胜自然

B、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C、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D、把握和运用规律可以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反复地强调和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有( )。

A、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D、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4、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下面选项正确的有( )。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的矛盾是可以回避的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5、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石化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 )。

A、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有助于形成新的节能生活方式

B、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D、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王小谟——2012年度科学技术奖

B、郝平——首位来自中国的世贸组织副总干事

C、彼得•希格斯——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易小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位来自中国的“”

2016重庆市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D。解析: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对于物质具有反作用,因为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A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故不选,C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故本题答案为BD。

2、【答案】BD。解析:题干陈述了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我们克服种种困难,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A项说法错误,人类能够改变的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并不能改变规律本身。C项没有在题目中体现出来。B项与题干想要表达的内容相符合。三峡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体现了D项。故而本题答案为BD。

3、【答案】ABCD。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是:(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首先是要能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四)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要看它是否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BCD。

4、【答案】ABD。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但这种矛盾是建立在根本利益一致上的矛盾,必须正确对待不能回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也会遇到曲折与反复,必须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故本题答案选ABD。

5、【答案】ABC。解析:D项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不是低碳经济带来的好处,直接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BC。

6、【答案】AC。解析:易小准为首位来自中国的世贸组织副总干事,郝平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位来自中国“”,故本题答案为AC。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4561/8543261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2016重庆市公务员成绩 2016重庆市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为网友萌面人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