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过程中,有不少病人会私自调整点滴速度。那么,下面是爱华网小编给你介绍的长期输液抗生素对身体的危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长期输液抗生素对身体的危害
1.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2.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3.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门诊输液,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还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无药可用。还有就是许多中老年人青睐的“万金油”——中药注射剂,也是近年来滥用的药物之一。
输完抗生素观察半小时输液是个体力活。尤其在大医院,患者本来就身体虚弱,再加上人多拥挤,不可能人人都有床位,很多人只能坐着甚至蹲着,有些孩子只能靠父母抱着输液。因此而虚脱、晕厥的也不在少数。输液前最好吃点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又好消化的东西。如果输液时间较长,比如需要3~4个小时,也可随身携带一些巧克力、饼干、饮料等。输液前最好去厕所排一下尿,这样可减少输液中的移动。
输液时,药液都是靠重力(地心引力)流入体内,所以点滴一般都是高高挂在点滴架上。若高度无法维持时(如有些小孩由家长抱着输液),常常会有“回血”现象,血液倒流至输液管内,会引起患者的恐慌。所以,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都要注意输液瓶的高度,即便是需要走动、上厕所,也一定要保证瓶子处于心脏以上的高度。移动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触碰针头、拉扯输液管等情况,否则都容易导致针头移位、刺破血管,因此局部皮下出血或水肿。
输液后,一定要用棉签按压针眼足够的时间,一般人需要3~5分钟,老年人由于凝血功能差,需要6~10分钟。“对于有些药物,比如抗生素和降压药,输完后最好留院观察半小时,不要马上离开。”医生提醒说。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或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壁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现象,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叫做静脉炎。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方法是将上述药物把纱布或毛巾浸湿,盖在静脉炎出现的部位,然后盖上塑料布,再用多层温湿毛巾(大约60℃左右)保温。每隔5分钟将内层和外层都更换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日2次。
外带药品输液前需注意一、患者必须提供门诊记录、注射证明(盖红章)、处方(含患者姓名、药名、用法、用量)、医疗机构发票和药物。
二、静脉注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为减少出现输液反应的几率,所有外带药物必须在首诊医疗机构当次治疗中使用过至少一次,并有相关的使用证明。
三、输液药物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患者不得离院,必须在护士指定的输液地点完成输液。
四、在使用外配药物过程中,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本院医务人员进行操作以及配合做好一些必要的诊疗措施。
五、需做皮试的药物,若病历卡上未注明或皮试后未打者,一律不予注射。
六、静脉高营养、血制品、生物制剂、抗肿瘤药物不列入外带输液范围。
七、医生对于非常用药物、药物来源不明确、用法用量不明确、药物在患者自行保管时的保存环境和温度不确定、药物与病症不符以及患者病情不稳定等情况,出于用药安全考虑,有权建议患者到首诊医疗机构或上级医院输液。
输液环节的管理1、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尽量保护患者血管,若穿刺静脉一次不成功更换针头,防污染、防微粒;根据病情需要及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输液量、时间、速度及液体浓度。
2、熟悉各种输液的适应症、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输液过程加强巡视,防止输液引起的并发症。有条件可应用互联网监控输液器,可以观察输液过程中每一滴药液变化(输液量、时间、输液速度及输液故障、输液结束),提醒人们随时发现,及时处理。
3、 输液器、留置针的选择:使用加密终端过滤输液器;做好留置针的管理。减轻痛苦病人 ,使输液更加安全。
4、输液环境的质量要求, 输液室应按年龄、疾病的不同、病情的轻重分类分室,并有空气净化装置,减少微生物、微粒物、气态污染物的污染及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