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细胞器 高一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测试卷

及时的单元检测可以使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测试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60100365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

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

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

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

[答案] C

[解析] 主要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及结构特点。细胞主要由磷脂双子层及蛋白质分子组成,且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各种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同的膜功能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2.存在于细胞膜上,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起“联络作用”的文字或语言的是( )

导学号60100366

A.磷脂分子 B.蛋白质分子

C.糖蛋白 D.载体

[答案] C

[解析] 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联络作用”,这里起联络作用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糖被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的。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60100367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 C

[解析] 对植物细胞主动运输的考查。关于主动运输,把握两个要点:1是载体,2是能量。载体为蛋白质,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基因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不同的载体的工作效率可能会有差异。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凡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皆影响主动运输的效率。题干中已经说明矿质元素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叶肉细胞是活细胞,它需要的矿质元素也只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

4.(2014•济南一中)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该表皮的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导学号60100368

A.细胞液的溶质流出细胞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

C.K+和NO+3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水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答案] C

[解析] 硝酸钾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故重新从外界吸收水分,故C正确。

5.把体积与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相同的葡萄糖(甲)和蔗糖溶液(乙)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 )

导学号60100369

A.甲高于乙

B.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C.乙高于甲

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答案] B

[解析] 蔗糖比葡萄糖分子量高,所以质量相同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比葡萄糖低,因而葡萄糖一侧溶液浓度较高。随着时间推移,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蔗糖溶液一边,导致蔗糖一侧溶液浓度升高。

6.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 )导学号60100370

①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②膜具有流动性 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 ⑤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④⑤③

[答案] A

[解析] 结构决定功能,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膜内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决定了膜具有流动性,保证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体现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7.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60100371

A.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6 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K+、NO-3)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 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因是活细胞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故A正确。从开始根系就在吸收K+、NO-3,故B错误。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因为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细胞液的浓度增加会进行吸水,其细胞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而乙组幼苗可能因失水过多而死亡,故C正确。图中在失去水分的时候却在吸收矿质元素,故D正确。

8.下图是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60100372

A.图中1是指细胞膜

B.图中5是指内质网

C.图中7是暗反应的场所

D.图中8处可产生CO2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1是核膜,2是细胞器膜,3是细胞膜,7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场所,8是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5是内质网膜,6是高尔基体膜,B正确。

9.用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60100373

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只有成熟植物细胞才有大型液泡,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故A正确。细胞处于2 mol/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失水细胞液浓度在增加,直到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当,故B正确。细胞处于2 mol/L的乙二醇溶液,一开始失水,一定时间后,乙二醇扩散进入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重新吸水,故C错。KNO3溶液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故D正确。

10.(2014•吉林大学附中)如下图所示,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相对分子质量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的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后, 实验结果是( ) 导学号60100374

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

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

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

[答案] D

[解析] 水分子能够透过半透膜进行扩散,而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图中半透膜的a侧溶液浓度大于b侧溶液浓度,所以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b侧向a侧扩散的速度大于由a侧向b侧扩散的速度,最终表现出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a侧为红色,b侧仍为无色。

1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60100375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材料对实验的影响,考查实验评价能力。红色花瓣细胞的细胞液呈红色,易通过液泡的大小变化来推测质壁分离现象。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细胞液呈现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观察。

12.下列各项表示三个相邻细胞的水分渗透关系,若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大小是a>b>c,那么,能正确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 导学号60100376

[答案] A

[解析] 水分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转移的,若细胞液浓度大小是a>b>c,则c中的水分会向a和b转移,b中的水分会向a转移。A正确。

13.(2014•安徽高考,2)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60100377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 管腔中Na+→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形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Na+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管腔中的钠离子进入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被动运输,综合分析,D选项正确。

14.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 导学号60100378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答案] B

[解析] 原生质层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故B正确。

15.浸入1 mol/L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先后有( ) 导学号60100379

A.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

B.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C.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D.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答案] D

[解析] 洋葱表皮细胞浸入1mol/L的KNO3溶液中,会先发生质壁分离,此过程中水分子以渗出细胞为主——自由扩散,后来KNO3进入细胞——主动运输;质壁分离复原,此过程水分子又以进入细胞为主——自由扩散。

16.(2015•银川)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 导学号60100380

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②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 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④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液泡中的水分流到细胞外,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开来,故B正确。

17.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却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白细胞完成这两个生理活动是依靠( ) 导学号60100381

A.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渗透作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C.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D.特殊技能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C

[解析] 白细胞之所以能透过毛细血管,关键是由于其能进行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是由其结构特点决定的,白细胞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8.(2014•吉林大学附中)下列关于生物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 导学号60100382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B.构成生物膜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对细胞膜的研究是从膜的通透性开始的

D.流动镶嵌模型能完美无缺地解释膜的各种功能

[答案] D

[解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A正确;构成生物膜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对细胞膜的研究是从膜的通透性开始的,C正确;流动镶嵌模型能反映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D错误。

19.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到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导学号60100383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答案] D

[解析]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以保证物质选择性地出入细胞,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水溶性染色剂(PI)不是细胞所需要物质,因而不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及其他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溶于水中的物质(如PI)都可以通过,而使细胞核着色。

20.(2014•汕头)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导学号60100384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答案] C

[解析] 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故A、B错误。甲组原来是在完全营养液中,而乙原来是在蒸馏水中,甲组的外界溶液浓度肯定比乙高,故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故选C。

21.丙氨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点是( )导学号60100385

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C.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D.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答案] A

[解析] 丙氨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又消耗能量。

22.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将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导学号60100386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热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加热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答案] C

[解析] 如果进行加热、水的颜色变红说明温度太高细胞死亡,细胞失去了选择透过性,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主要是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故A错误,C正确。故B错误,D错误。

23.分别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红细胞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 )

导学号60100387

A.两种细胞都会发生质壁分离

B.两种细胞都会失水皱缩

C.前者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者会吸水涨破

D.前者会吸水适度膨胀,后者会吸水涨破

[答案] D

[解析] 清水浓度比细胞液浓度低,二者都吸水,故A、B、C错。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限制,故会吸水适度膨胀,细胞不会涨破,而红细胞会吸水涨破,故D正确。

24.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60100388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装片加热,A项错。当KNO3溶液浓度过高时,会使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失去一切正常生理功能,C、D项错。由于细胞壁的保护作用,植物细胞不会因吸水而涨破,故B项正确。

25.某学生将2.5%的尿滴加在载玻片上的蚕豆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2h后打算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 ) 导学号60100389

A.错拿了对照样品

B.时间过长,细胞壁也收缩了

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

D.2h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

[答案] C

[解析] 尿可以通过细胞膜,因而开始时蚕豆表皮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来又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导学号60100390

(1)①曲线甲代表________,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____(吸收/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________(a、b、c……)表示。

③细胞膜中水通道、离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若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________(a、b、c……)表示。

(2)若图1代表某生物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则该过程被称为________,其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的结构特点。

[答案] (1)①自由扩散 能量供应 ②吸收 a ③c

(2)胞吐 流动性

[解析] (1)图2中的曲线甲表明吸收物质的数量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成正比,没有饱和现象,说明细胞吸收该物质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分析曲线乙可知,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之后,仍能吸收该物质,可见细胞能够逆浓度梯度吸收该物质,并且在Q点出现饱和现象,此时细胞供能不足,说明细胞吸收该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推知该细胞能主动地吸收物质X,可用图1中a表示。需注意的是a、e两过程均为主动运输,但是a为膜外物质向膜内的运输(吸收),e为膜内物质向膜外运输(排出)。细胞的内、外侧可依据糖蛋白的位置来判定,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2)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7.(10分)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请回答问题。导学号60100391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降低 增加 (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呼吸(分解) 能量 (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4)选择透过性

28.(10分)(2015•南京)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60100392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______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______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解析] 本题通过渗透作用实验及拓展,考查实验分析、评价和设计能力。

(1)由于渗透平衡时存在液面差△h,即相当于对渗透系统产生了一个外力作用,可推断为S1>S2,验证的方法是用吸管吸取△h处的液体后,仍会发生渗透作用。

(2)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能主动吸收物质,而物理性半透膜不具备这一特性。

(3)①由于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而K+和NO-3能透过半透膜,因此X装置会在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②实验设计时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要进行编号,制装片时要先在载玻中央滴加蒸馏水,便于外表皮展开和维持生活状态。③两组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都因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浓度,因此都会发生质壁分离。

(4)由于K+和NO-3能够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细胞吸收,因此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自动复原的现象。

29.(10分)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

导学号60100393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________,由于________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________,由此能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________性。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为“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________,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________性。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________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答案] (1)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2)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流动

(3)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 膜结构的完整性(分子在生物膜上的有序排列)

[解析] 本题通过图解综合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图解提供了以下信息:一是标记的是蛋白质,二是蛋白质是流动的。

30.(10分)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渗透作用”进行探究,假如你是实验小组的成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60100394

(1)材料用具:1 000 mL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新鲜的猪膀胱膜、蒸馏水、蔗糖溶液、水浴锅、冰块等。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一组装置示意图:

)(2)实验步骤: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________,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________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________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3)分析回答

①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__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

②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________作为因变量。

(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温会影响渗透作用且使渗透速率加快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②等量的蒸馏水 等量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

③水浴锅 冰块

(3)①渗透 ②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 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

高一生物细胞器 高一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测试卷

(4)①低温会影响渗透作用,且使渗透速率减慢

②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低

③若1、2两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

④低温不会影响渗透作用

[解析] 实验中的自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实验因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温是否会影响渗透作用,因此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就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为因变量,漏斗液面高度会因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6061/818307237.html

更多阅读

细胞器 高尔基体

1 基本介绍 编辑本段细胞器(organelle)是细胞内各种膜包被的功能性结构,是真核细胞的典型结构特征之一。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其中,叶绿体和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和低等动物细胞,中心体只存在于

细胞器有哪些 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是细胞内各种膜包被的功能性结构,是真核细胞的典型结构特征之一。   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其中,叶绿体和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线粒体是

高一生物细胞器 高一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测试卷

及时的单元检测可以使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测试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一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

声明:《高一生物细胞器 高一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测试卷》为网友青丝寸寸绕指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