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溺水急救措施 海啸儿童急救措施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芮氏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那么,你知道发生海啸时如何急救吗?下面是爱华网小编带来关于海啸急救措施,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发生海啸时如何急救

  海啸传播到海岸时,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出现反常退潮或河流没水现象,然后海水又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

  第二种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向滨海陆地涌来,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海啸前

  1、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着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儿童溺水急救措施 海啸儿童急救措施

  2、通过氢气球可以听到次声波的“隆、隆”声。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发生海啸时

  1、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2、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3、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海啸发生的前兆是怎么样的

  很多天灾虽然不可避免,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出现一些征兆,对天灾是否影响本地,能起到知指示的作用。这些征兆时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和“老天”打交道的经验积累,可以作为对气象台预报的一个补充在海边生活、工作、旅游的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地震引发的海啸登陆之前,会有一些非常明显的宏观前兆现象。

  海啸到来前,海水异常的暴退或者暴涨;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而前方出现一道长而明亮的水墙;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的上下颠簸;此时会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间尤为令人警觉。

  这些宏观前兆现象是海啸发生和传播机制造成的。海底发生地震,如果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的沉降,就会引起大范围的海水大幅度下沉,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异常的暴退现象;如果地震造成海底地壳大范围大幅度隆起,就会引起大范围海水大量聚集,距离震中较近的沿海就会看到海水暴涨的现象。

  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其主要特征是海水退、涨的时间与平常的退潮、涨潮时间不一致;海水退、涨速度比平常的速度快很多,其幅度大,常常能退到最低潮线以下,或者涨到最高潮线以上。海啸来临之前,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现象,距离震中数百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都能看到,远离震中几公里的沿海地区则不容易看到。

  因为各地距离震中的远近不同,这种现象在震后出现的时间而有所差异,有的紧随主震之后,有的出现在主震之后的15分钟左右。从海水暴退或者暴涨现象的出现到海啸登陆,间隔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仅有几分钟,长的可达到几十分钟。

  海啸波属于重力长波,波长可达100公里以上,所以海水越深,海啸波的速度越快,海水越浅,海啸波的速度越慢。当海啸波由远离海岸的深海区,进入海岸附近的浅海区后,波速便急剧下降,后面的波速易燃很快,后波就追上了前波,前后波相互叠加,便使波浪的高度倍增,形成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巨浪。

  因此,在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深蓝色的海面就会突然变成白色,并在其前方出现一道长而明亮的水墙;位于浅海区的船只就会突然剧烈的上下颠簸起来;海面上也会响起巨大的,惊人的、可怕的咆哮声。

  海啸的概念以及形成原因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海啸分两种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64571/615247936.html

更多阅读

溺水急救措施 溺水急救的有效措施

?夏季来临,特别是学生及家长朋友们有必要掌握有关溺水的急救知识,因为在发生溺水的现场及时进行急救对保住患者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溺水又称淹溺,是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人体的呼吸道和肺泡所引起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

溺水急救知识 儿童溺水6分钟急救知识 精

暑假来临,酷热的天气会把更多的中小学生吸引到清凉的水边,因此,溺水死亡是学生暑期安全的头号大敌。学校要做好学生暑期安全教育,防止学生无成人陪伴下单独、结伴游泳,学生本身也应该了解一些溺水急救常识。儿童溺水6分钟急救知识 精――

常见急救措施 几种常见儿童伤害的急救措施

  儿童由于年纪还小,对一些运动或者物品的危险性都不太了解,以致经常发生意外,导致伤害。父母除了要教导孩子远离危险物品之外,也要掌握一些常见意外的急救措施,以防意外发生。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几种儿童常遇见的伤害的急救措施。 

溺水急救措施 关于溺水急救措施的英语作文

  防溺水工作一直以来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对此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对防溺水工作的指示精神,督促各校切实抓好防溺水工作落实,预防和杜绝溺水死亡事故的发生。下面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

溺水急救措施 宝宝溺水的急救措施

  当宝宝不慎溺水时,应及时将其救出水面,在向"120"求救的同时,可采取下列措施予以现场急救。下面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宝宝溺水的急救措施  将宝宝救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口腔内、鼻腔内的淤泥和杂物

声明:《儿童溺水急救措施 海啸儿童急救措施》为网友灬腦塰觸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