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服,上一个段子吧:这人要长的漂亮,披个麻袋也掩不住光芒四射,何况是穿校服。穿统一的校服,大家只能拼脸蛋,拼身高,真刀真枪,丑女不能用服饰发型裸露吸引男生,矬人不能用鞋跟弥补身高,自然会很恼火。毫无疑问,对校服暴跳如雷的,都是些先天不足的。对长的好的人来说,穿不穿校服真没所谓。
中国学生对校服深恶痛绝,似乎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至少在我中学那些年,绝大多数同学以穿校服为耻的,每次穿着它走街过巷确确实实都会感觉到深深的自卑和害臊。大家为了不穿或少穿校服想尽奇招、百般耍赖,不惜付出校内处分和通报批评的代价。原因或许很多种解读,但丑一定是首要问题。
校服是学生身份符号的象征,也是学生们对自己身份认同感的来源之一。而我们的学校态度往往非常敷衍。他们并不在乎这个,他们在乎的只是“统一标识”和“整齐有序”。所以直到今天,大多数中学还是随便定制一些廉价的运动服草草了事。
校服诞生在何时何地众说纷纭。如果无限上溯,孔子对学生的着装就有明确要求。但作为现代制式校服的起源,坊间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诞生在日本,一说诞生在欧洲。而原因都是一样的,因为战后经济吃紧,为使拮据家庭的孩子不因着装而自卑、富裕家庭的孩子不因着装而炫耀,故而规定统一着装。
如果说这个原因属实,虽然非常简单粗暴,但情感上也可以理解。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说起校服的功用,首先想到的还是“防攀比”。防攀比为的是让穷孩子不自卑,然而防攀比防到所有孩子都自卑,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矫枉过正脱了裤子放屁呢?作为有着“要穷大家一起穷”的打土豪传统的国度,我们严重扭曲了防攀比的意思,使其变成了“要丑大家一起丑”。
学生制服是要朴素大方,但朴素大方跟丑是两码事。
日本,是最重视校服的国家之一,几乎已经成为国民文化的一部分。大和民族历来享受制服这种身份符号带来的社会认同感,所以盛产各种制服诱惑。学生自愿穿校服的比例非常高,甚至延续到毕业以后。他们把校服当做一种潮流的风向标。日本的校服,男生以诘襟为主,女生则有水手服和西装百褶裙两种。他们就既做到了朴素大方,又做到了美观。
日本人有这种精致审美的传统,以及将细节做到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而且,日本校服的男女风格非常明显,男生制服阳刚大气,女生制服娴雅可爱,有助于在青春期树立健康的性别意识。而我国的校服,男女基本同款,不但完成了“均贫富”,还完成了“去性别”,这或许跟文革时代男男女女绿军装的传统有关?我瞎猜的。
总之,我觉得这不是审美能力的问题,主要是审美态度的问题。我们国度的审美不过关大概是历史遗留问题,态度上的得过且过是根本原因。
有人说,我们的校服之所以又丑又廉价,还是因为我们总体上没什么钱。这个理由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不上学的人也是要穿衣服的,而且比校服更贵更多。校服不是额外产生的消耗品,它是用来替代的生活必需品。要说穷,中国比印度尼泊尔穷吗?他们的校服比我们要上档次多了。如果还不服气,那就去搜一下北朝鲜学生的制服,还觉得穷是问题吗?
说到北朝鲜的校服,还挺有趣的。北朝鲜跟日本的女生制服都是一年四季穿裙子的,但原因却不同。日本女生穿裙子,是因为他们认为小孩子怕冷是弱不禁风的表现。而朝鲜女生穿裙子,完全因为最高领袖一句话。金日成将军曾说:“裤子是男人穿的。”所以,女生坚决只穿裙子。
言归正传。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校服都是会把美观列为重点考量因素的,除了我们。而当我们观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校服制式,会发现它们的设计理念其实也大同小异,基本都是以西化为主。有些人一看到“西化”就紧张,觉得对不起民族先祖先烈。大可不必。西化不是崇洋媚外,西化本质上就是现代化。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以沿海地区为主),已经开始尝试学生制服的现代化改进了。
校服归根结底是以身份符号代替个人符号,以消磨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为目的或代价的。它使得学生们一眼望去像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倒是满足了校方对“整齐”的要求,但让身处青春期、爱美耍个性的学生认同很难。然而,但凡如果能设计得美观一点,或许就能降低一点这种反感。至少不要让这种身份符号变成一种耻辱符号吧。
但愿我们这个国家的人们能够越来越重视审美,越来越以审美为荣。这有赖于人们对自身“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农民性的反思和改进。注意,农民性并不特指农民,而是泛指我国各阶层所有人。
以上就是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