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不过生姜要怎么种植呢?下面是爱华网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生姜种植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生姜的档案
【成分】
可食用部分95%。每100g中含能量172kj,水分87g、蛋白质1.3g、脂肪0.6g,猎食纤维2.7g,碳水化合物7.6g、胡萝卜素170μg、视黄醇当量28μg,硫胺素0.02mg、核黄素0.03mg、尼克酸0.8mg;维生素C 4mg;钾295mg、钠14.9mg,钙27mg,镁44mg、铁1.4mg,锰320mg、锌0.34mg、,钢0.14mg、磷25mg、硒0.56μg。尚含促进消化液分泌的姜辣素等成分。
【性味】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生姜史】
李时珍说,俗话说:“上床萝卜,下床姜”,说的就是姜能开胃,萝卜能消食。姜味辣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吃熟吃,或同醋、酱、糟、盐、蜜煎后调和,无所不宜。既可作蔬菜、调料,又可入药作果脯,用途极为广泛。只要是早上外出或者走山路,都宜含一块生姜。
【产地】
莱芜生姜是莱芜特产,被认为莱芜人的头道菜。具有个大皮薄,丝少肉细,色泽鲜艳,辣浓味美,营养丰富,耐贮藏等优良特性,富含姜油酮,与外地姜比较,其营养成分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首位.
生姜的种植
严格选地,避免连作: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块地势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积水。生姜不宜连作,应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
精选姜种,促进早发: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重50—75克、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种姜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消毒。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即可堆放,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催芽,要求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灌溉条件好,气温高,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及气温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左右。亩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播前1小时左右浇底水,使土壤湿润,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覆湿润细土5厘米左右。
施足基肥,科学追肥:生姜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整地时,亩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钾肥25公斤作基肥。当苗高30厘米左右、1—2个分枝时,追1次肥,亩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粪水浇苗;立秋前后,亩施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开沟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茎膨大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
遮阴降温,促进生长:生姜是喜阴,不耐高温和强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长期间要进行遮阴,以促进生长。遮阴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阴,也可与高秆作物玉米进行间作。
防旱防涝,及时培土: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为防止根茎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要进行培土,一般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左右。
茎蔓管理:
1、搭架:黄姜出苗后茎长达30cm时,应尽快搭架,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5-1.8m左右,手指般粗细的竹、木棍插入沟、穴的外边沿上,一蔸一根,每四根上端扎为一捆,成“x”宇型,以利除草追肥,捆扎处离地面高度1.2-1.4m,引茎蔓上架,让其顺架生长,并注意控制茎蔓生长高度。
2、打顶:当主茎蔓生长至一定高度(1.4-1.5m)到达架顶或侧枝长达20-30cm时,要对主茎及侧枝及时去头打顶,控制营养生长;现蕾开花时,要及时摘除花蕾,一般每隔10天摘除一次,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地下根状茎转移积累。
搞好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斑点病。腐烂病一般在7月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挖去带病菌土,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用干净无菌土填埋。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敌百虫或辛硫磷进行叶面喷洒防治。
采收:
黄姜采收一般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后,挖取地下根状茎,采收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最好,根状茎繁殖栽培一般2-3年采挖一次,产量较高,如急需也可当年栽培,当年采挖。
历代本草著作对生姜的论述
《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小志少智,伤心气。
《本草拾遗》:本功外,汁解毒药,自余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须热即去皮,要冷即留皮。
《药性论》:使。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逆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合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神效。
《开宝本草》: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本草图经》:以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两碗,任意呷之,治痢大妙!热痢留姜皮,冷痢去皮。
《本草衍义》:治暴逆气。嚼三两皂子大,下咽定,屡服屡定。初得寒热,痰嗽,烧一块,含咬之终日间,嗽自愈。暴赤眼无疮者,以古铜钱刮净姜上取汁,于钱唇点目,热泪出,当日点,来日愈。但小儿甚惧,不须疑,已试良验。
《药性赋》: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厚肠之说。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胃翻之哕。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辛而甘,微温,气味俱轻,阳也,无毒。
《象》云: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治痰嗽。生与干同治。与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剪细用。
《心》云:能制半夏、厚朴之毒,发散风寒,益元气,大枣同用。辛温,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呕家之圣药也。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药能行阳而散气。
《珍》云:益脾胃,散风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孙真人云:为呕家之圣药。
或问东垣曰: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胃之系,便为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又问曰:人云夜间勿食生姜,食则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论之可也。若有病则不然。姜屑比之干姜不热,比之生姜不润,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
《本草》云: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连。
《本草衍义补遗》:辛温,俱轻,阳也。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之圣药。治咳嗽痰涎多用者,此药能行阳而散气故也。又东垣曰: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谓之系,便为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又问曰:人云夜间勿食生姜,食则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若有病则不然,若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须热即去皮,若要冷即留皮用。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姜、枣味辛、甘。固能发散,而又不特专于发散之用。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荣卫者也。
洁古云:生姜,性温,味辛、甘,气味俱厚,浮而升,阳也。其用有四:制厚朴、半夏毒一,发散风邪二,温中去湿三,益脾胃药之佐四。东垣云:生姜为呕家之圣药。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物能行阳而散气。又云:生姜消痰下气,益脾胃,散风寒。主伤寒头痛,鼻塞,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又云:生姜与大枣同用,调和脾胃;辛温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