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职业病的处方避免办公族猝死
颈椎病: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常疼痛
症状:好发于40~60岁之间的成人,男性较多于女性。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和脊髓变性。
在临床上,有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心慌、心跳等相应的临床表现。其症状有的可以自行减轻或缓解、亦可反复发作;个别病例症状顽固,影响生活及工作。
病因:长期从事财会、写作、编校、打字、文秘等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
处方:1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在坐姿上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头部略微前倾,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面与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过度前屈;此外,定制一与桌面呈10~30度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于坐姿的调整。
2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在1~2小时左右,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或行夹肩运动,两肩慢慢紧缩3~5秒钟,尔后双肩向上坚持3~5秒钟,重复6~8次;也可利用两张办公桌,两手撑于桌面,两足腾空,头往后仰,坚持5秒钟,重复3~5次。
3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屈光不正。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4在治疗上,牵引、按摩、红外线、离子导入、高频电疗、激光等物理治疗均有缓解疼痛、改善循环的作用。
肩周炎:肩关节粘连致肩部疼痛
症状:俗称漏肩风,主要以肩关节粘连、肩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
病因:肱二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等软组织劳损性、炎性病变,或者是外伤、受寒造成的韧带、肌腱、关节囊的充血水肿、渗出、增厚等炎性改变,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肩关节就会发生粘连、钙化。这在办公一族中非常常见。
处方:
1被动运动:患者取坐位,医生首先用手法揉擦、拿捏肩部肌肉,弹拨肌腱,使患肩处于放松状态。然后医生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者腕部,做牵拉抖动、肩臂旋转活动,再帮助患者作上举过头、内收搭肩、抬肩外旋、后伸内旋等动作,术者注意用力适度,循序渐进。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主动运动:患者应积极主动的进行一整套动作锻炼,具体为:
爬墙:患者面对墙壁对立,患肢屈肘,手掌心对墙,五指沿墙壁向上爬行,每天画一记号,争取一天比一天更高,每次反复做多遍。
拉滑轮:两手握住绳的两端,通过滑轮利用健侧带动患侧的拉伸。
摇肩画圈:手臂以肩关节为圆心环转,在空中画圈,使肩关节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摇动。患者每天进行以上运动2~3次,每次20~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3物理因子治疗:超短波、红外线、低中频电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水肿的吸收,起到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加快活动功能的恢复。坚持正确而有效的锻炼和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重新粘连,防止肌肉萎缩使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恢复功能。
颈肩腕综合征:脖子忽然不能转手掌手腕常胀痛
症状:在电脑前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颈、肩部酸痛,脖子忽然不能转,手掌、手腕或前臂时有胀痛的感觉。
病因:因长时间从事频繁使用手腕和手指的工作逐渐形成损伤。偏高的电脑桌和不灵活的鼠标,更加重了操作者颈部、肩部的疲劳,给频繁运动的手臂、手腕带来更大压力。
处方:个人座椅要调至适当的高度,使人坐着时有足够原空间伸放腿脚;键盘摆放的高度以及离人体平行距离应调整到一个打字时感觉舒适自如的位置;不要坐或站立许久;坐时背部应挺直并紧靠椅背,而且不要交叉双脚,以免影响血液循环;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采取坐姿时肘部的高度,最多和肘部等高。购买鼠标时,选用弧度高、接触面宽的。使用鼠标时手臂尽量不要悬空,靠臂力来移动鼠标而不要用腕力;打字时电脑的键盘应正对着你,如果斜摆在一边,可能会导致手腕过度弯曲紧绷。
电脑眼病:视觉模糊、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疼痛
症状:视觉模糊,视力下降及眼睛干涩、发痒、灼热、疼痛和畏光等,还有的人伴有头痛等症状。
病因:这种不适不仅由于长期使用电脑所造成,也是工作压力大而感到身心疲乏的反应。
处方: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并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压力。否则,不只是眼睛,可能身体的其他器官也会因此而承受压力。
腱鞘炎:长期使用拇指容易患腱鞘炎
症状:好发于一些长期使用拇指工作的人,如电脑操作者、编辑、记者、音乐家等从业人员。
病因:这是因腱鞘和肌腱反复过度摩擦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腱鞘炎症的总称,发病与活动过度有关。
处方:急性疼痛时应制动,患病手臂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改变活动模式。休息、冰敷、固定、抬高及物理因子治疗可以控制炎症,使肌腱在良好的环境下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