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 高考理科语文知识点

在紧张的高考复习阶段,理科生要掌握哪些语文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理科语文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考理科语文知识点: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一. 关于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正确辨析诗歌的风格,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风格是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由于作者的阶级立场、世界观、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等不同,因而在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二. 不同风格的不同特征

从创作方法角度分为:

1、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人物有屈原、李白

2、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代表人物有:杜甫、白居易

从艺术风格角度分为:

1、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2、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代表人物有:柳永、姜夔

三. 不同的作家不同的风格

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 高考理科语文知识点

不同的作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

自然:谢眺、谢灵运;

清新飘逸: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雄浑悲壮:屈原;

雄健高峻:王安石;

淡远闲静:陶渊明;

恬淡优美:王维。

四. 不同类诗的不同风格

宫廷诗:缠绵婉转。

田园派:恬淡宁静,质朴率真,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代表人物:陶渊明;

山水诗:清新优美,鲜丽清新,宁静空明,神韵飘渺。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悲凉慷慨,慷慨奇美,音节洪亮,意调高远。代表人物:岑参、高适;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感情深厚,风格雄峻,托意非常。代表人物:左思、刘琨。

高考理科语文知识点:文学表现手法

1. 烘托

烘托原是中国画中用水墨或淡彩在物像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以突出物像的一种技法,后用来指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2. 用典

在诗歌中经常援引史实,使用典故,这就是用典。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取得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次写到周瑜的勃勃英姿,赤壁的壮观雄伟,是为了抒发作者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也是为了感慨自己不能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

高考理科语文知识点:抒情方式

一. 关于诗歌的抒情方式

抒情是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抒发。抒情总是同叙述、描写结合运用的,在诗歌、散文中运用得最为普遍。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抒情方式,但基本上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高考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菊花、圆月、落叶等。

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

二.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三.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及托物言志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此景此物中加以描绘,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菊、山石、溪流、古道、边塞、关隘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有些景物还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如:杨柳——离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2. 怀古伤今

怀古伤今也称借古讽今,即通过大量的用典(多是史实)来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甚至是批评。其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3. 寓情于景

作者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这样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叫寓情于景。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8361/743595075.html

更多阅读

08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 最后一题有点难 桑旅08年最后一批

08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最后一题有点难2008年江西理科数学最后一题(第22题)为:不等式(1)与2004年西部奥林匹克最后一题:设a,b,c是正数,求证:类似,且证明比这道西部奥林匹克题还难。而这道西部奥林匹克题当年参赛选手无一人完全证出。

2012年安徽省高考理科数学第21题浅析 安徽省理科状元 金星

2012年安徽省高考理科数学第21题浅析2012年安徽省高考理科数学第21题:数列 满足(1)证明: 是递减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2)求 的取值范围,使 是递增数列.笔者认为,这道试题的题型新颖别致,内涵深刻丰富,是一道匠心独具、十分难得的好题,对我

转载 问题644:2013年山东高考理科数学第12题解答

原文地址:问题644 :2013年山东高考理科数学第12题解答作者:anzhenping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交流,学习的动机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效果更加明显.2013年山东高考理科第12题(四种)解答方法

声明:《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 高考理科语文知识点》为网友不过一场游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