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 初一地理下学期优秀教学设计

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流程。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一地理下学期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下学期优秀教学设计:亚洲和欧洲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学习内容较多。因此,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利用地图、数据、图片等资料分析问题,并掌握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思。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

第一章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教学目标

⑹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⑺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教学重点

亚洲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和复杂多样的气候。

教学难点

分析欧洲的气候特征。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相关地图、课件、区时计算FLASH

学生

复习七大洲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活动一)

分四组抽签完成任务复习七大洲

①画七大洲简图②标出大洲大洋名称③标出重要纬线④标出分界线

各组学生按顺序完成任务

互相评价打分

引入新课

(讲)今天我们共同去巡游那些大洲。

在我们的图中找到亚欧大陆。(5000多平方千米)

学生在图中标出

课件展示资料:亚洲和欧洲名称的来历。

学生阅读了解

亚洲的地理位置

(活动二)

读图分四组学生比赛描述亚洲的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小结)地理位置的描述

①半球位置

②经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读图1-1)

各组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写出,每种正确的描述加十分。

①北半球、东半球

②西经170度,东经25度

南纬20度,北纬70度

③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陆:西与欧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接

欧洲的地理位置

(活动三)

学生各自读图按上述方法完成欧洲地理位置的描述。

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互相评分。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讲)同样是亚洲当东端的白令海峡已沐浴晨晖,而西端的地中海之滨还是昨夜的星辰。这是什么原因呢?

(课件)展示地方时的原理

利用书上4页图1-2讲解时区的划分规律。

利用4页活动2推算各地的地方时

地球的自转产生地方时

阅读3页资料了解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作业

①到宾馆观察钟表,试试计算是否符合地方时规律。

②看世界其他国家体育赛事,推算当地的时间。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分层设色地形图如何读?

陆地地形分几种类型,如何读?

自由发言

亚洲地形的特点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亚洲简图

①在图中填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

②填出地形区的海拔

③算出相对高度

④地势有何特点

⑤主要的地形区(从中间向四周读)

⑥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小组探究

读图1-1完成

(活动一)

分组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① 地势起伏状况: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② 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③地形分布: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二)

说说如何利用地形图总结一个地方地形的特点。

自由发言

欧洲地形的特点

教师列出提纲

① 主要地形及分布

② 地势特征

③ 相对高差

④ 平均海拔

⑤ 特色地形及其表现

小组探究

读图1-1、

利用6页活动1资料

练习

指导完成6页活动2表格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

亚洲气候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季风气候的特点

欧洲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作业

课件展示亚洲不同地区的景观

是什么引起各地景观的不同,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共同探究.

(活动一)

指导学生复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活动二)“读图专家”

结合复习内容,出示相关地图,利用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推测亚洲的气候特点

(总结)推测结果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证实一下吧!

(活动三)读图1-7

①图中亚洲共有几种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②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哪种?

③图中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

③ 总结特点?

(读图1-10)

通过读鹿特丹和赤塔的气温降水图说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异。

(课件)季风气候的形成

讲解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探究活动)

利用上面的方法归纳总结欧洲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①从欧洲的纬度位置可知?

②从欧洲的海陆位置可知?

③从欧洲的地形特点可知?

④从图1-10可以看出?

(利用9页活动4)

分析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的原因

(利用9页活动5、6)

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异同。

完成9页活动2、3

(学生集体回忆复习)

气温和降水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小组探究完成)

①纬度:跨寒、温、热三带

②海陆:临海洋,又有距海远的地方有接受湿润气流的地方,也有干旱的地方。

③地形:起伏大,气温降水差异大。

① 9种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④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差异大。

学生观察理解

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

①温带气候为主

②海洋性特征显著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典型

①温带海洋性: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②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河流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亚洲的河流特点

亚洲的湖泊

欧洲河流的特点

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水源主要来自于哪?

(讨论)

河流与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活动一)

结合亚洲地形的特点和亚洲气候的特点推测一下亚洲的河流特点?

(读图1-1)

①在图中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

②找找它们的异同之处?

③总结亚洲河流的特点?

(资料讲解)

长江;湄公河;锡尔河;阿姆河

(读图1-1)

在图中找出亚洲主要的湖泊

(资料讲解)

里海;死海;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

(活动二)

回忆欧洲地形、气候、海陆轮廓特点分析欧洲河流的特征。

(活动三)

利用11页活动题2、3理解河流与经济的关系。

水源、地势

降水

小组活动

(水往低处流,降水丰富)

小组探究完成

①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

②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东长,西短。

③呈放射状。内流区面积广大。

阅读了解

阅读书10页资料

①、平原地形: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②、海洋性气候:河流水量丰富,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运。

③海陆轮廓:河流短小

小组探究完成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放一段录像资料,反映亚洲人种、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有这些资料引入亚洲的人口。

板书。七、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二、讲授新课

(一) 亚洲

指导学生读图1-14,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分布不均匀

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学生自学阅读14页亚洲的民族小材料。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列举。

(占世界百分之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4、亚洲的国家

在13页地图1-15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学生阅读12页材料,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教师总结。

(二)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放录像。 学生看录像,回答看到的是哪里。

中国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

课后反思

初一地理下学期优秀教学设计:东南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三、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3.课件展示: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5.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6.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7.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8.课件展示:①图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午后两点左右),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②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列表对比: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板书设计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国家:11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反思:略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东南亚包括哪两大部分,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

2.东南亚有哪两种热带气候,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东南亚的地形和居民。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东南亚的河流众多,请同学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2.提出问题: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评,得出结论。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山脉和高原。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南北纵列,山河相间。请同学回顾复述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诗略)。

4.提出问题:继续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1)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

5.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因为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

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东南亚情况相似,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特别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上(如我国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宜宾、上海等城市),这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6.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7.学生朗读: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8.课件展示:图7.29“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和“吉隆坡唐人街”等相关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9.课件展示:图7.30“东南亚的旅游胜地”,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近些年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在我国,“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课知识要点与检测,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归纳小结。

第二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见下表)

板书设计

三、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

1、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2、城市分布: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1、华人、华侨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反思(略)

初一地理下学期优秀教学设计:欧洲西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和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难点:自然环境对欧洲西部畜牧业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一:观看视频 导课激趣

情景导入:多媒体呈现欧洲西部景观视频。

教师引领:大家知道在哪里可以领略到这些美丽的风光吗?

生生互动:你还知道有关欧洲西部的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欧洲西部景观视频,冲击力强,较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生生互动,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同时为学生展现自己提供了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一部分学习作铺垫。

课堂评价:对主动分享自己知识的同学要予以赞扬。并将学生介绍的知识总结归类,以便为下一部分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环节二:观欧洲西部全景

教师引领:根据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要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它的哪一方面?

学生活动一:结合教材P53图8.16。

(1)在空白图上画出欧洲西部与欧洲其他地区的界线,描出主要纬线,填写出欧洲西部濒临的海洋。说出欧洲西部的位置。

“数”说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面积的一半左右,人口5亿多,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100人,而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42人。欧洲西部有36个国家,大约占世界国家总数的1/5。世界36个发达国家中,欧洲西部有23个。

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分布图

(2)找出瑞典、芬兰、英国、法国、瑞士、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并将它们的首都填写到教材表8.3中。

学生活动二:阅读资料“数”说欧洲西部、“图”示欧洲西部,了解欧洲西部概况。

问题引领:(1)根据材料“数”说欧洲西部,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阅读教材P52第二段及图8.15,说一说欧洲西部经济发展概况如何。

(3)根据材料“图”示欧洲西部,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国家分布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一,采用学生动手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描纬线,填海洋让学生意识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读取方法。学生活动二,利用数据和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由“图”读出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体现地理学科从图中提取信息的特点。

课堂评价:能准确表述欧洲西部的位置特点,掌握描述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能准确阅读“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分布图”并获取信息,进行描述。

教学环节三:探欧洲西部畜牧业

学生活动一:阅读图片“图”示欧洲西部之饮食,“数”说欧洲西部之畜牧业。

“图”示欧洲西部之饮食 “数”说欧洲西部之畜牧业

问题引领:(1)欧洲西部的人饮食习惯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欧洲西部人以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食?

合作探究:欧洲西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问题引领:(1)在欧洲西部,人们为什么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2)影响欧洲西部牧草生长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3)读教材图8.21,指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读教材图8.21,结合伯明翰、汉堡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哪些自然条件有关?

(5)读教材图8.22,说明本区的地形有何特点,并请你分析本区的位置和地形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的影响。

(6)请将下列短语按因果关系排列好。

(7)谈谈你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俗语的理解。

展示资料:多媒体呈现现代化的畜牧业;约翰家的乳畜农场。

问题引领:(1)你认为欧洲西部畜牧业现代化程度如何?

(2)约翰家的农场用篱笆隔成围场有什么好处?

(3)欧洲西部的畜牧业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部分,采用倒叙的方法,启发推理:主要饮食—畜牧业—牧草—气候、地形—位置(人文地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由表及里。分析原因时,让学生说出确切的自然要素名称,形成条理的知识体系,并能举一反三,认识到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影响。分析阅读材料并谈谈欧洲西部的畜牧业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堂评价:合作探究能准确描述本区地形、气候特点,阐述本区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形成条理的认知结构。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环节四:析欧洲西部旅游业

展示资料:“图”示欧洲西部之旅游,展示欧洲西部景观照片。

教师引领:你认识这些景点吗?

小组合作:(1)将教材P58~59图8.23照片所示景点的代号,标注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

(2)小组成员间简单描述照片风景、所在国家、城市。

(3)每组派一代表从老师这里选一张照片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并思考如何介绍所贴的景观(所在国家、城市及其内容),模拟导游依次介绍景观。先到先选,开始。

展示资料:“数”说欧洲西部之旅游业

“数”说欧洲西部

2009年,法国总共接待了7420万国际游客,居世界第一位,西班牙为5220万,居世界第三位。2011年全球9亿8000万人次的国际旅游人次中,有51.3%到欧洲。

问题引领:(1)从数据中,你认为欧洲西部旅游业发展如何?

(2)请将欧洲西部的景观进行分类,看看哪些属于自然景观,哪些属于历史文化,哪些属于现代文化事业。

(3)说说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

(4)结合教材P58第二段、P59材料《申根协定》,你认为欧洲西部旅游业繁荣的原因还有哪些?

课外延伸:济南作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行政中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济南发展旅游业有哪些优势?请你对济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些建议。

设计意图:采用先到先选的方式,将欧洲西部的景观照片贴在图上,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对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验证。说明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时,层层深入降低难度,归纳其他原因,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延伸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看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课堂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要关注小组整体的速度和准确度,还要关注个体的参与度,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互相听取意见。通过阅读课文,能说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对主动完成课外延伸部分的同学要予以赞扬。

板书设计

教学与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以课标为灵魂,将教学目标落在实处。采用“图”示欧洲西部,“数”说欧洲西部作为学材,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认识欧洲西部的位置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复习巩固了确定区域位置的方法。解释欧洲西部畜牧业与位置、地形、气候的关系时,一是强调要素之间的联系,二是强调形成条理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三是强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知识方面能举一反三,思想方面树立正确观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说明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时,对于学生较为陌生的知识,力求降低难度。

整堂课的趣味性上还有待探讨,有关旅游业内容的深度上还有待斟酌。

课堂学习评价

一、慧眼识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对欧洲西部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部分在北温带 B.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C.大西洋西岸 D.南临地中海

2.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和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地理位置 B.气候 C.旅游资源丰富 D.地形

3.下面几种山脉的走向利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是( )。

4.下列属于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自然条件的是( )。

二、图说地理

5.2010年5月20日凌晨,2012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公布了伦敦夏季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吉祥物以富有激情的萨罗普羊为原型。在吉祥物的头上还有黄灯标志。据称象征伦敦的标志性出租车,他们的大眼睛事实上还有照相功能,目的是见证他们每一个去过的地方和见过的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 图2 欧洲西部略图

图3 欧洲西部地形图 图4 该国气候图

(1)请将2012年奥运会举办国家的名称填写在图2中。

初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 初一地理下学期优秀教学设计

(2)奥运会吉祥物以羊为原型,可见羊——畜牧业在该国十分重要。请从位置、地形、气候三个方面分析该国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3)请选择该国能够见到的景观并予以介绍。并说明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答案:

一、1.C 2.C 3.A 4.B

二、5.(1)略。

(2)英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侧,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又因地形以平原为主,所以牧草多汁,草场广布,因此畜牧业发达。

(3)(任选伦敦塔桥、大本钟、巨石阵进行介绍)。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英国有丰富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游憩是本国和周围其他国家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接待服务水平高,设施完善;作为欧盟的成员国,国际协定为旅游业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8461/569274050.html

更多阅读

七年级地理教学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潜心研究,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

初三下学期教学计划 初三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初三下学期是中考冲刺阶段,制定紧凑而有效地教学计划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初三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三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一)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

初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知识点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学期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地理下学期知识点(一)1、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由50个州组成,其中本土有48个州及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知识重点

学好地理,让不同国家的人们更了解彼此,拉近世界地形带来的隔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知识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知识重点(一)时间的换算:1、地方时。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确定时间,把太

高二下学期化学知识点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为了帮助大家在考试前,巩固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二下学期政治知识点: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

声明:《初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 初一地理下学期优秀教学设计》为网友深愛某女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