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阅读的中国人》这篇文中中,你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阅读的中国人》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不阅读的中国人》阅读原文:
①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了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 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②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购物,或者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③中国是一个有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却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
④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电话上(大声谈话),不打电话就低头写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了一种满足的安宁。
⑤在欧洲,火车的速度也许已经没有中国快,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也许不再领先,但大部分人是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即使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生怕吵到了身边乘客宁静的阅读。
⑥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也让我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
⑦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
⑧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
⑨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⑩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过于忙碌是压力所迫,并不是一种过错。但我只是担心,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宁可慢一点,松一下……
《不阅读的中国人》阅读题目:
1.根据文章内容填表。
序号地点中国人的表现外国人的表现1飞机上不睡觉玩 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1) 2法兰克福机场(2)3虹桥火车站(3)2.文章第②段运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在文章第⑥段中对中国人阅读微博或微信持什么态度?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4.赏析文章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5.读后你有什么感想?
《不阅读的中国人》阅读答案:
1.(1)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2)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购物,或者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3)人们都在电话上(大声谈话),不打电话就低头写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了一种满足的安宁
2.作对比。用德国乘客和中国乘客的不同表现作对比,突出了中国乘客的“不阅读”。
3.担心。理由:①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②不是真阅读,不能获得完整的生命体验。(意思对即可)
4.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议论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在生活的重压下,我们需要有短暂的休息,通过独处、阅读、写作等解放灵魂,获得休整。(意思对即可)
5.示例:阅读对于个人、对于国家都很重要。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发达,我们变得浮躁,不去阅读,这是很危险的,长此以往,中国将要付出代价。所以我们要重视阅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阅读的中国人。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阅读原文: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阅读题目:
13、“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14、第②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分条加以概括。(4分)
15、文中④到⑥节从哪两个反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论述的角度与前文相比有什么不同?(4分)
16、结合第⑦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阅读答案:
13、(2分)读书,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14、(4分)(1)“慢”阅读能够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2)让兼收并蓄得到充分实现,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直接抄写原文,没有加以概括的扣1分,超出答案范围的扣2分)
15、(4分)从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2分)作者从反面展开论证,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论证了中心论点。(2分)
16、(3分)注重心灵和图书的互动,让心灵走进名著,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在轻松自由的读书环境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注意语言的积累、分析与欣赏,在理解内容和思想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缺少自己的理解的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