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风暴的海洋阅读题 走向海洋阅读题答案

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向海洋》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走向海洋》阅读原文:

①当站到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就发觉自己的目光已经改变。过去关注点总是高山与大河,那种蜿蜒与逶迤,给人已经上路、地平线上景色不停变幻的感觉。自从在中国渔政南海总队302船上有一次南海之行后,当我再次面对地图时,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投注于那片宽阔的蓝色海疆。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

②海洋像天空一样展开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她是多么陌生啊!

③当她平静的时候,我们难于忍受她的单调,当她迎风起舞时,我们又无法面对野性的动荡。我们在黄土中的根,扎得实在太深太深了,我们在陆地上的安居,也实在是太久太久了。很久以来,中国人就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度是中央之国,是大地的中央。天空出现在头顶,是为了完成穹庐般罩子的使命;大海呢,那是大地床帷一样的漂亮的镶边。大海在中国人的主流观念中,从来不是出发之地,而是边缘与尽头。直到近代,才有一群群中国人来到海边,向遥远的彼岸瞭望,才有一些勇敢的中国人到了海上,不是为了像收获庄稼一样用网打捞一点鱼虾,而是为了一个遥远的强国富民的梦想。

④对一个生命意识与文化传统都深深扎根于黄土之中的民族来说,海洋或者是遥远的传说,或者就是外敌侵入的风险。所以,明代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他督造的七宝楼船,也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孤独的辉煌。郑和的故事,只有在今天中国人充分意识到海洋重要的时候,才被重新发掘出来,这个另类的英雄才被真正地记忆。更能让我刻骨铭心的历史是,同样是在明代,就在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消失于海上之后不久,并非正规国家军队的倭寇,从海疆上不断地侵扰,居然成为明帝国的心腹大患。中国在海洋上遭受屈辱,并不是到近代才有的事实,而是当中央之国尚称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发生。明代,郑和的船队至少到达了非洲。但在同一个明代,面对倭寇的骚扰,来自农耕文明的军队只是在陆地上筑起城墙,而不是到广阔的大海上展开抵御外侮的战场。

⑤就在来自海上的倭寇之患平息不久,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经过漫长的充满风险的海上航行登陆中国。他在书信中向自己远方的国人报告对这个新到国家的印象:“我们依然很难相信,一个疆域如此广阔的庞大帝国,拥有的军队不计其数,却始终生活在持续不断的恐惧之中。”利玛窦还有些费解地指出:“他们害怕那些小国家。”

⑥明代早已成为编年史的一个逝去的段落,但这种文化习性却带着巨大的惯性在

持续着。对灾难与风险,更多国人的选择是视而不见,或者遗忘。

⑦面对来自海洋的危险,封建帝王的选择是海禁。这让我想起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英国海岸。航船实在太多了,为了不走漏风声,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军司令部,决定让英国沿海居民后撤一段距离。但这个决定引得丘吉尔首相愤怒咆哮:英国的的习惯从来就是逼近,而不是离开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让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结果盟军不得不采取别的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施行。

⑧而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海洋只是海边渔民收获一点鱼虾的水上牧场。至多,也只是在故乡无以为生的人们流浪异国求生的危险丛生的通道。使国人海洋意识苏醒,切肤感受到海洋主权之痛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个帝国幻梦的破灭。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⑨因此,南海总队这次巡航守礁的行为本身,就蕴涵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天然的权利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一个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艰难曲折,波诡云谲,那么需要智慧与坚定。好在,我们已经在海上了。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我站在302船的驾驶舱里,看到中国海上,台风过后,终于迎来壮美的日出!

那时,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斩浪,而是整个中国,正在走向海洋!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

(选自《看见》,有删改)

《走向海洋》阅读题目:

19.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2分)

————————————————————————————————————

(2)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2分)

————————————————————————————————————

20.本文哪些内容说明了历史上中国海洋意识的缺乏?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4分)

————————————————————————————————————

21.在第⑦段中,作者写二战时故事的作用是什么?(4分)

————————————————————————————————————

22.“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

《走向海洋》阅读答案:

19.(1)“我”已经意识到国土不再仅限于陆地上的“坚实土地”,(1分)也包括着广阔无边的海洋。(1分)

(2)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海洋的维权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1分)但我们今天已明确了目标,并将坚定地维护海洋主权。(1分)

20.①认为海洋是大地的“边缘与尽头”;②认为海洋是遥远的传说,或者是外敌入侵的风险;③虽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却只能御敌于陆上;④面对来自海上的危险,封建帝王“实行海禁”;⑤只把海洋当作水上牧场和求生的通道。(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没有风暴的海洋阅读题 走向海洋阅读题答案

21.①体现英国人对于海洋的重视,反衬我们在对海洋认识上的落后和保守(答“对比”亦可)。(2分)

②引起下文关于海洋重要性和走向海洋必要性的议论。(2分)

22.①海洋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坚实国土,体现着不可侵犯的神圣主权;②控制了海洋就能获得走向全球的通道;③能够在战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御敌于海上;④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大,就必须要重视海洋,走向海洋。(6分。每点2分,答对三条、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就是小编收集的《走向海洋》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8561/921331227.html

更多阅读

经典阅读题36 《紫藤萝瀑布》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阅读题答案

经典阅读题【36】《紫藤萝瀑布》及答案 字号:大 中 小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旺盛得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

王选的选择阅读题 王选的选择阅读答案

王选的选择阅读答案中国没有经过二代机、三代机,没有经历照排机输出毛条、人工剪贴成页的阶段,直接从铅排跳到了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我从1987年到1992年,每到一处首先就看街上的报纸,看哪个报还是铅排,哪个报已采用我们的激光照排

舞蹈的建筑阅读答案 舞蹈的建筑阅读题及答案

   舞蹈的建筑阅读题及答案  (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建筑与舞蹈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2)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题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题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

生日阅读题答案 秋天的怀念阅读题答案

   关于秋天的怀念阅读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18分)  秋天的怀念 ^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

声明:《没有风暴的海洋阅读题 走向海洋阅读题答案》为网友撒浪嘿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