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把计算机应用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此,你有什么样的反思与感悟呢?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反思,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反思(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对大纲、教材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已步入了良性的轨道,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使英语教学日趋完善。但是,由于受到条件、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有许多英语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方法简单,手段陈旧,一本教科书加一只粉笔,就连最起码的录音机也很少使用。课堂上,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培养“考试机器”,忽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放弃英语的学生也是屡见不鲜。这
样的英语教学谈不上素质教育,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英语是两大基础学科,也是两大工具学科。可以这么讲,谁掌握了计算机和英语,谁就有更多的机会掌握和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知识和信息;谁掌握和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知识和信息,谁就有更多的机会拥有美好的明天。计算机应用离不开英语,英语教学也不应该离开计算机的应用,二者的整合,可以相辅相成。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手段,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1、收集多媒体资料信息
我们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自己制作,或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但在课件的制作过程和素材的寻求上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网络的风行则解决了不少的问题。我们往往可以在网络这个无其不有的空间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从而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做出最好的课件的目的。另外,市面上也有一些现成的英语教学软件出售,它虽然不能直接利用,但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还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互联网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辅助媒体,确实给了英语教师一种新的眼光来看英语教学。它(互联网)拥有如此令人惊讶的无限资源,它可以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变得更富有创造性,更紧跟时代,更令人满意。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计算机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理想的认知工具。计算机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学习动机,可以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即探究式学习;加上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协作学习模式,因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将他们的学习当作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由此,我们一定要懂得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厌学现象的出现。今年的三到六年级的教材都配套了教学用的VCD,里面每个Unit都有一个教学游戏叫拳击,设计得比较简单,只要在听到的单词或词组上点击一下就行了,可以让学生直接进行操作,既可以学又可以玩。在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松懈的时候进行这个游戏,往往能重新吸引他们,帮助他们走出疲劳的低谷。
3、提供全方位的训练。
众所周知,人类是通过听觉、视觉和运动待等诸多方面来获得新的知识。我们看书、看报可以获得知识,我们听收音机、听报告也可以获得知识。我们通过这种比较单纯的视觉或听觉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是很容易被遗忘的。然而,我们通过看电视、看电影所获得的知识信息相对就不那么容易遗忘了,这是因为电视、电影综合利用了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我们学会骑自行车、学会游泳为什么会长久不忘呢?那是因为我们在学习骑自行车、学习游泳的时候,首先是听"老师"讲明要领,再看“老师”做示范动作,最后自己又进行一些反复地实践,才学会的。这种通过听觉、视觉和运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是持久的。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图、文、声与一体的特点进行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我经常留意各家音像店,看有没有适合小学生看的外语音像品,有一套叫Disney的卡通片很受学生欢迎。其中有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教材不谋而合,如Country life、My body、At home、 Numbers、Colors等等,当学生看到和听到他们学过的单词时都不自觉地跟着读起来,锻炼了听力的同时也巩固了对生词的记忆。
4、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应用计算机手段,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计算机操作,如进行电脑小游戏等,进而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最终归结为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反思(二)
首先,信息技术在备课方面的应用
我们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自己制作,或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充分了解所教课程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就是说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成为英汉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和纽带。这是旧的教学资源中无法比拟的。这当然就要求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第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新技术教学手段,必须有新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更新观念,否则只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而这些与我们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是非常相似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英语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既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又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工具,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
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在于它技术本身的高低,要看它的应用是否能够为教学创设最佳的情境、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有时候用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上课确能带来很好的效果。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较简单。如果单拿课件去评奖是什么也得不到的。但我上过的“In the park”这一课却被评为地区级的优秀课,为什么呢?这个课件里面视频和图片的应用,不是为了教学生知识,而是创设一种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课本)让学生用语言去表达,去讨论。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去获得新的知识。这也恰恰验证了那句proverb “English can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因此考察一堂课的好坏,新颖与否,主要看的并不是现代技术应用的多少,而是看效果怎样,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度,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等全面评价。如果该课的文本信息量很大,则宜用演示文稿;活动较多时,则宜用flash 等图形图像及动画工具;背景知识较多时(比如American food),则宜用网络资源。
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之一是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而信息技术在每个环节中应当合理的应用。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这两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internet搜集大量相关素材,以图片、视频为主,提供最新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创设全方位的多源化的英语语言环境。PPT演示课件就可胜任。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作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这个环节,最理想的技术应用是进行网络化教学。学生登录INTERNET,或教师制作的网页课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人手一个鼠标,个个成了负有任务的探索者,自主自控的学习者;教师真正地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提供网址和制作网页课件),和指导者(提出任务,提供帮助)。
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浸入了一个多媒体的全英语的语言环境,阅读各种英语说明文字,聆听纯正的英语录音,欣赏有英语解说的影片,接触的是全新的多源化的英语材料。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网络化的教室中,学生可以通过QQ进行讨论,通过BBS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是用英语)。这样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逐渐提高学生的拼写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在课堂评价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编制一些课堂评价体系,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客观的反应出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的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简单的网页制作鼓励学生或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
总之,教学过程应用计算机手段,使学生参与计算机操作,进而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最终归结为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