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二年级语文试卷 高一年级上学期新课标语文试卷

再过一段时间,就即将迎来重要的考试了,作为考生的你,做好了复习的准备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张试卷测试一下你的学习水平吧!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高一年级上学期新课标语文试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一年级上学期新课标语文试卷:

一、基础积累(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liáo) 方遒(qiú) 沁(qìn)园春 百舸争流(kě)

B.峥嵘(zhēnɡ rónɡ) 青荇(xìnɡ) 橘子洲(jú) 星辉斑斓(lán)

C.下载(zǎi) 颓圮(pǐ) 大堰(yàn)河 叱咤(chì zhà)风云

D.冰屑(xiāo) 团箕(jī) 分(fēn)外香 妄自菲(fěi)薄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陨身不恤 风神潇洒 炯乎不同 炉火纯清

B.涕泗交流 绽露头脚 左顾右盼 步履稳健

C.黯然神伤 雷励风行 酣畅淋漓 不能自已

D.默默含情 鸦鹊无声 佳作迭出 短小精悍

3.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摩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攒射(集中) 殒身不恤(顾虑) B.赁屋授课(租借) 立仆(倒下)

C.桀骜(锋利) 谈资(资料) D.长歌当哭(当做) 深味(体会)

5.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失其所与,不知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群臣怪之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越国以鄙远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素善留侯张良 ⑦吾得兄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行李之往 B.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倚柱而笑

C.①君为我呼入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D.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8.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此亡秦之续耳

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诗中写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其中,“新娘”的比喻充满新意,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一见钟情。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极具历史价值。

C. 《战国策》是一部继《国语》之后记载战国时期诸国历史的国别体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和辞说。《荆轲刺秦王》选自其中。

D.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称为“长短句”。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B.距关,毋内诸侯 内:接纳

C.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遇之 遇:相逢,会面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良曰:“长于臣。” 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D.①沛公默然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3分)( )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1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

曹 德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满穗秋,又打够重阳酿酒。

15.(1)请简析前两句中“宽”和“闲”所蕴含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__________________,来洗涤旧迹,_______________。(《纪念刘和珍君》)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共14分)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到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端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梗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18.“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4分)

19.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3分)

20.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3分)

五、语言运用(15分)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试卷 高一年级上学期新课标语文试卷

A. 那些曾经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B.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C.艾青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D.回望过去的岁月,无论是悲喜忧乐,还是得失成败,都串联起如星辉斑斓般美好的回忆,闪烁在我洒满阳光的花样年华。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变成一个巍然在世界东方的发展中大国,60年来,中国实现了令世界惊羡的“美丽转身”。

B.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C.在当时,包身工住的工房由日本警察、巡捕、带工头手下的流氓紧紧地封锁着,实际上是一所管理得十分严密的监狱。

D.在山西某砖窑,被诱骗来的孩子们大多从事制造瓦坯的活计,他们几乎以每三十秒一次的频率反复,一日下来以千次计。

23.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使书法显得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③①⑥②⑤④ D.①③⑥②④⑤

24.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每句3分)

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京部分中学生曾经给《北京晚报》写信,对父母私看学生日记、老师私拆学生信件表示不满,提出呼吁:“保留我们心中的一块‘绿地’吧!”

请以“我心中的一块绿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自己心灵深处最美好、最珍贵、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或人、或事、或物、或景、或情。

要求:1、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文体规范。

2、选材真实、典型、新颖、生动。

3、800字左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9961/687578951.html

更多阅读

2012年新课标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

二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二年级试卷分析

阳城县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二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试题特点本次语文试卷共五道大题,整个试题基本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联系生活的原则,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试卷

2017年二年级语文试卷 2017年小学二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如何通过一份语文试题来有所收获呢? 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二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二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看拼音写汉字,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端正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在“田”字格中的书写情况,绝大部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的物态变化的 课程即将结束,关于物态变化的复习提纲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提纲,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

声明:《新课标二年级语文试卷 高一年级上学期新课标语文试卷》为网友温柔妩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